十年生聚,亮彩生輝《一曲望春風──胡撇仔之夜》
5月
29
2013
一曲望春風—胡撇仔之夜(臺灣春風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9次瀏覽
陳歆翰(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生)

繼上週在大稻埕戲苑舉辦了《戲窟風情畫──古路經典下午茶》清唱會活動後,相隔不到一週,臺灣春風歌劇團在富有人文歷史情懷的大稻埕公園(又名李臨秋音樂公園)再度推出相同性質又截然不同風格的表演節目。

此次主打「胡撇仔之夜」,與前一週的「古路經典」恰巧是各異其趣的兩種表演風格。其節目名稱設計極具巧思,「一曲望春風」恰巧嵌進了「春風」與「望春風」兩個帶有特殊意義的詞彙,在以【望春風】一曲歌詞名揚四海的作詞人李臨秋先生的紀念公園裡,舉辦這個活動,在相隔將近半世紀的時空中情感相遇,是如此浪漫的驚喜。尤其特別邀請了李臨秋先生的公子李修鑑先生蒞臨演唱,在小提琴與胡琴旋律交錯中,濃烈的臺灣情懷隨流洩而出,為陰雨多日的台北,帶來一席沁涼春風。

本次節目編排特別邀請了戲曲世家出身的劉建幗擔任導演,在畫面銜接與節目效果設計獨具匠心,較之上週些微冗長且同質性高的節目份量而言,本週顯得適中許多,且效果十足。從主持人一出場便渲染了濃濃的「秀場」、「歌廳秀」的氛圍,以【四季紅】、【望春風】、【夜上海】一連串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開場,搭配師大的搖滾音樂社團演奏,氣氛愈發歡騰熱烈。

節目內容包含了2006年的經典胡撇仔劇目《玫瑰賊》、探討人格分裂的搖滾歌仔《威尼斯雙胞案》、大膽驚世的實驗劇作《飛蛾洞》到懸疑推理《雪夜客棧殺人事件》等精選橋段,曲目類型橫跨了全新編寫的搖滾樂曲【弔祭】、【獵愛】、【情愫】;融合特殊伴奏方式的新歌仔調【單人獨劍】、【郊道】、【新男子漢】;熱情High歌【神鵰俠侶】、【桃花過渡】等,試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中,讓觀眾見證春風十年來的創新成績。在寶塚歌劇團席捲臺北的一個多月後,春風在節目畫面的編排上,也略帶有寶塚的閃亮炫麗。

參與演出的除了幾位春風的資深團員外,特別一提新生代的生角演員廖珮宇,出身自師大歌仔戲社的她,經過數年的舞臺歷練,一反剛學戲時的青澀生疏。此次擔任多段唱段的演唱,包含吸收自流行歌曲而被歌仔戲廣泛使用的【人道】與【娼門賢母】、《Seven Days》選段的【憶當時】兩段節目的演唱。其眉宇之間呈現大將之風,眼神自信明亮,十足掌握「女小生」該有的舞台魅力。唱腔在高音部分清亮,唯在中低音的轉韻上,不時流露出生嫩的喉音與「娃娃音」,稍嫌可惜。

而節目進行中仍有些美中不足的部分,擔任【四季紅】開場演唱的社團主唱,只有一人在臺上表演,樂團夥伴則在遙遠的臺下伴奏,在她盡力搖頭晃腦想進入表演情緒時,卻略顯孤單和尷尬。建議主持人在介紹人物時,稱謂可避免用「學姊」、「老師」此類切身的用語,改以「先生」、「小姐」較為普及。而舞臺和演員造型雖然已看出向歌廳秀靠攏之用心,但仍過於保守,筆者建議如加上舞臺旋轉燈或煙霧機、泡泡機的使用,或許可以更展現秀場五光十色的炫爛奪目。另外,爵士鼓和電子樂器的音量過大,時常蓋過演員的演唱音量,希望能夠些許斟酌。以上,筆者在此提出拙見。

然而,瑕不掩瑜,一場精心策畫的節目仍是獲得廣大群眾的青睞。節目尾聲,在團長也是該團當家小旦邱妤萱的感性發言中,畫下了完美的句點。春風十年,為青春的歌仔戲夢寫下了無悔之約,在創新與傳統的道路上,春風勇敢且執著,在此向無悔的青春致敬!

《一曲望春風──胡撇仔之夜》

演出|臺灣春風歌劇團
時間|2013/05/25 19:00
地點|台北市李臨秋音樂公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