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歡笑的密碼《尋找彼得潘》
5月
30
2014
尋找彼得潘(陳又維 攝,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7次瀏覽
楊麗卿(台南市大灣高中教師)

彼得潘的故事情節波折詭譎,場景或在室內或凌空穿山過海,要將它搬上舞台,談何容易?然則全劇笑聲不斷、趣味精采,可見設計創意十足。

本劇成功首功在:善於營造奇幻驚喜的聲光電響。導演透過布景窗,以皮影戲偶呈現彼得潘及溫蒂遠距遙看的冒險旅行,或在牆壁上投射影像,解決戲劇所需的場景,於是在光影中或山或水、或走或飛、或倫敦或島嶼,繁複多變的光影,交疊技巧迅速,營造出獨特的劇場風景,加上旋律變換俐落的配樂,令人目眩神迷。

呂毅新導戲一向採道具「就地取材」,因此道具雖是常見、常用的物品,而導演卻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於是置於頭上的竹蜻蜓,成了航向永無島專機的螺旋槳,雙手持扇就成為飛機的機翼,凌空灑下的小紙片便是雪花,而用得最多的是手電筒,藉著手電筒微弱的光,投射屋頂的小球,即成了闃黑天空燦爛的繁星,照射窗牆,即成異光閃動的想像世界。平凡的道具竟是成功呈現奇幻驚喜的大功臣。

影響.新劇場的出場,總是別出心裁。當觀眾走入幽暗的表演廳,即使光線暗淡,觀眾還是會被躺在佈景樹下酣睡的男演員吸引。音樂聲起,男子忽然坐起、發呆、大笑,瞬間的聚焦,開啟孩子第一波的嬉笑,隨後女演員出場,對男演員又是捏鼻又是掐嘴,孩童的笑聲立即爆開,而一旦得到歡笑的密碼,笑聲便如浪濤波波不斷,互動也變成很自然。當演員苦惱沒有精靈粉可以飛,小觀眾便紛紛提供洗澎澎、吃冰淇淋……等快樂的念頭,而當演員期望得到觀眾的笑聲時,小朋友更是慷慨地大笑起來,演員與小觀眾間自然的互動,也掀開了童話的心靈帷幕。

本次《尋找彼得潘》不是J.M.巴利的舞台劇本和小說。而是導演以他的作品人物或是對話為靈感,自己創作編寫的新戲,內容和點子都是原創的,因此挑戰性更強。這場戲只有男女二位演員,因此他們必須千變萬化,除了肢體還要搭配劇情的需要以口技發出各種聲響,或歌或舞或跳或叫或猴、鳥、海盜、美人魚等等,角色變換紛繁,卻都唯妙唯肖,讓觀眾能即時跟上。如扮演狗追逐來找影子的彼得潘時,先是以手勢投影出狗,然後演員隨即酣暢淋漓演出狗追、人跑、狗咬人倒的動作。而當回顧往事時,彼得潘環腰抱住虎克船長,身後演員忽然從身後伸出一個套在手掌上,前一後二象徵鱷魚的圓球,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加上滴答的聲響,意味著牠將咬下虎克的手,將幾度空間全揉雜於一霎間,真是聳動的一幕。在觀劇者共鳴的驚呼中,不論老少已瞬間點醒了想像力,人人都成了彼得潘。

戲中,達令太太將小孩白天弄亂的心,都撫順平整放回抽屜最底層,再把好心情放在通風明亮的最上層,讓孩子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這樣的詮釋母親,讓觀劇者的心充滿溫暖,很貼心,也很別緻。

此外這次演出場地,對台南本地觀眾而言,也是耳目一新的一場驚喜。B.B.Art原是有歷史的老建築,如今這齣戲以自由拼貼,佐以無限想像,讓老屋蛻變成富有青春氣息的新時代藝廊,劇、場相得益彰。

這場戲有好劇本、好演員、好音樂、好場地、真是一場好戲。

《尋找彼得潘》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4/05/02 19:30
地點|台南市.B.B.Art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今日全球化的世界,面對迪士尼文化工業的操作,要改寫這部家喻戶曉的兒童文學名著談何容易,因為故事的角色形象早已定型,反覆地出現在電視與電影中。導演卻能找到一條顛覆既有形象的角度切入,帶領孩子思索這些原來的文本所不能給予的反思機會。(吳信宏)
5月
26
2014
《尋找彼得潘》精緻的呈現必定不同程度啟發兒童的想像力,其在內容和手法上不輕忽兒童的認知和美感能力,在態度上不紆尊降貴,尤其值得肯定。(林雯玲)
5月
16
2014
這場演出延續了這股真摯力量,從創作到呈現,從身體實踐到語言敘說,都回應著當代的核心提問:在深偽技術能模擬一切的時代,如何確立一個真實的「我」?答案或許就在這群青少年身上。他們不完美,卻誠實;並不無瑕,卻令人信服。
9月
01
2025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