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歡笑的密碼《尋找彼得潘》
5月
30
2014
尋找彼得潘(陳又維 攝,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1次瀏覽
楊麗卿(台南市大灣高中教師)

彼得潘的故事情節波折詭譎,場景或在室內或凌空穿山過海,要將它搬上舞台,談何容易?然則全劇笑聲不斷、趣味精采,可見設計創意十足。

本劇成功首功在:善於營造奇幻驚喜的聲光電響。導演透過布景窗,以皮影戲偶呈現彼得潘及溫蒂遠距遙看的冒險旅行,或在牆壁上投射影像,解決戲劇所需的場景,於是在光影中或山或水、或走或飛、或倫敦或島嶼,繁複多變的光影,交疊技巧迅速,營造出獨特的劇場風景,加上旋律變換俐落的配樂,令人目眩神迷。

呂毅新導戲一向採道具「就地取材」,因此道具雖是常見、常用的物品,而導演卻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於是置於頭上的竹蜻蜓,成了航向永無島專機的螺旋槳,雙手持扇就成為飛機的機翼,凌空灑下的小紙片便是雪花,而用得最多的是手電筒,藉著手電筒微弱的光,投射屋頂的小球,即成了闃黑天空燦爛的繁星,照射窗牆,即成異光閃動的想像世界。平凡的道具竟是成功呈現奇幻驚喜的大功臣。

影響.新劇場的出場,總是別出心裁。當觀眾走入幽暗的表演廳,即使光線暗淡,觀眾還是會被躺在佈景樹下酣睡的男演員吸引。音樂聲起,男子忽然坐起、發呆、大笑,瞬間的聚焦,開啟孩子第一波的嬉笑,隨後女演員出場,對男演員又是捏鼻又是掐嘴,孩童的笑聲立即爆開,而一旦得到歡笑的密碼,笑聲便如浪濤波波不斷,互動也變成很自然。當演員苦惱沒有精靈粉可以飛,小觀眾便紛紛提供洗澎澎、吃冰淇淋……等快樂的念頭,而當演員期望得到觀眾的笑聲時,小朋友更是慷慨地大笑起來,演員與小觀眾間自然的互動,也掀開了童話的心靈帷幕。

本次《尋找彼得潘》不是J.M.巴利的舞台劇本和小說。而是導演以他的作品人物或是對話為靈感,自己創作編寫的新戲,內容和點子都是原創的,因此挑戰性更強。這場戲只有男女二位演員,因此他們必須千變萬化,除了肢體還要搭配劇情的需要以口技發出各種聲響,或歌或舞或跳或叫或猴、鳥、海盜、美人魚等等,角色變換紛繁,卻都唯妙唯肖,讓觀眾能即時跟上。如扮演狗追逐來找影子的彼得潘時,先是以手勢投影出狗,然後演員隨即酣暢淋漓演出狗追、人跑、狗咬人倒的動作。而當回顧往事時,彼得潘環腰抱住虎克船長,身後演員忽然從身後伸出一個套在手掌上,前一後二象徵鱷魚的圓球,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加上滴答的聲響,意味著牠將咬下虎克的手,將幾度空間全揉雜於一霎間,真是聳動的一幕。在觀劇者共鳴的驚呼中,不論老少已瞬間點醒了想像力,人人都成了彼得潘。

戲中,達令太太將小孩白天弄亂的心,都撫順平整放回抽屜最底層,再把好心情放在通風明亮的最上層,讓孩子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這樣的詮釋母親,讓觀劇者的心充滿溫暖,很貼心,也很別緻。

此外這次演出場地,對台南本地觀眾而言,也是耳目一新的一場驚喜。B.B.Art原是有歷史的老建築,如今這齣戲以自由拼貼,佐以無限想像,讓老屋蛻變成富有青春氣息的新時代藝廊,劇、場相得益彰。

這場戲有好劇本、好演員、好音樂、好場地、真是一場好戲。

《尋找彼得潘》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4/05/02 19:30
地點|台南市.B.B.Art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今日全球化的世界,面對迪士尼文化工業的操作,要改寫這部家喻戶曉的兒童文學名著談何容易,因為故事的角色形象早已定型,反覆地出現在電視與電影中。導演卻能找到一條顛覆既有形象的角度切入,帶領孩子思索這些原來的文本所不能給予的反思機會。(吳信宏)
5月
26
2014
《尋找彼得潘》精緻的呈現必定不同程度啟發兒童的想像力,其在內容和手法上不輕忽兒童的認知和美感能力,在態度上不紆尊降貴,尤其值得肯定。(林雯玲)
5月
16
2014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