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梁上霸,情懷滿滿──《水滸英雄》下本
3月
13
2025
《水滸英雄》下本(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93次瀏覽

文 王照璵(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復興京劇團(後稱復興)作為臺灣最老牌的京劇團,自2023年重新掛上復興招牌後,劇目選擇往往能勾起資深觀眾的情懷。如去年六十周年團慶便推出了曾在三十多年前引起熱潮的《徐九經升官記》與《美女涅槃記》。今年則以「水滸英雄」為主題,搬演上下兩本的水滸戲。而第二天的《大名府》,無論宣傳還是實際演出時,都致敬那個臺灣京劇的輝煌時代。

《大名府》取材自《水滸傳》中盧俊義上梁山的相關回目,早在清末就有演出紀錄,根據考察,臺灣早年演出應該就是依循這個版本。【1】此版本鉅細靡遺地鋪陳原著情節,但為增添舞臺可看性,又增添時遷潛入盧俊義家中裝神弄鬼的情節,並大幅渲染李固與賈氏之間的私情,甚至有點反客為主。但跟《水滸傳》中類似的偷情戲相比,又缺乏了些神采。此次復興放棄傳統演法,重新整合剪裁數個對岸的修編本【2】,讓上半場收結在盧俊義發配途中被燕青所救後共赴梁山。大膽刪掉了吳用定計、時遷裝鬼、水擒盧俊義、公堂審案等重要關目。下半場則接演《一箭仇》,以前文後武的表演格局,串聯成為一齣以對付史文恭為主線的故事。

《水滸英雄》下本(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雖然情節刪減讓盧俊義的面貌略顯模糊,有些情節銜接也不夠嚴謹,而最終未呈現智取大名府的橋段,使本劇有些名不副實,成為一齣沒有「大名府」的《大名府》。雖說如此,並不影響本劇的可觀性,在宋江排山一場,六十位水滸英雄同時登臺,氣勢磅礡,與半個多世紀前那場演出遙相呼應,的確是看得熱血沸騰。

飾演盧俊義的張德天基本功紮實,表演平穩無疵,若能多點武老生的英武之氣,會與《水滸傳》書中「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對」的玉麒麟形象更貼切。飾演賈氏的呂家男戲份不多,出場時麥克風又出了問題,多少影響了她的表現。不過去年「承功」中她的閻惜姣表現亮眼,令人印象深刻,是頗令人期待的花旦演員;臧其亮的李固,老練而不油滑,抓哏恰當;最特別的是由趙揚強來飾演宋江,這應是劇團角色分配的無奈之舉。為了刻劃宋江,他融入老生身段,多用大嗓,來增添厚重感,效果不差,但筆者對小生應工宋江還是有點不適應。

《一箭仇》並不是一齣只看武功的戲,還需要念作功夫來刻劃史文恭桀敖不馴的個性。開打時既要有短打武生的矯捷騰挪,又不失長靠武生的穩重氣派,全看演員的尺寸拿捏,是一齣箭衣戲代表作作品。林政翰的史文恭整體表現不俗,拜莊一場念白清楚,而與梁山泊群雄車輪戰、水戰,功架優美,腿功紮實,即便開打火爆,仍是將髯口、甩髮、大帶、厚靴控制得絲毫不亂,加上優秀的演員全力卯上的精氣神,絕對是一場頗具水準的武戲盛宴。

《水滸英雄》下本(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提供)

整齣戲由一首梁山英雄主題曲開場,在劇末則安排施耐庵以動畫形象「現身說法」,頗具說書講史的趣味。然而或因經費所限,動畫以AI製作,畫面瑕疵頗多,反而影響了整體質感。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臺灣戲曲學院作為本地唯一京劇培育機構,近年來為各劇團輸送不少優秀武戲人才。尤其在武生行當方面,友團的李家德(國光劇團)、朱柏澄(當代傳奇)、徐彥凱(新劇團)等人皆已能獨當一面,甚至逐步朝文武老生方向發展,彌補了新生代老生人手的不足。期待復興能為林政翰、魏伯丞、秦朗等這些優秀武生規劃他們的藝術發展,助其成長為臺灣京劇的新生代中堅力量。

「復興」無論做為劇團還是學校,在臺灣京劇界絕對都是一面無可取代的招牌。即使多年前劇團隨著學校改制而數度更名,但許多資深戲迷仍習慣用「復興」來稱呼這個戲校附屬的京劇團。近年來,復興積極與外界合作,整體表現日益活躍,讓人不禁期待,這個見證了臺灣京劇近七十年發展軌跡的招牌,可以再為臺灣京劇界留下濃墨重彩。


注解

1、網路上可以找到臺灣早年由大鵬劇團演出的《大名府》演出錄影,內容並不完整,但根據保留下來的內容來看,與民國初年出版的《戲考》版本相當接近。

2、目前可見對岸《大名府》修編演出版本有:天津京劇院版、上海京劇院版、北京京劇院版(名《玉麒麟》)、風雷京劇團版,此次復興應該融會了上海、天津兩個版本。

《水滸英雄》下本

演出|復興京劇團
時間|2025/02/23 14:30
地點|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