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歷史奇想《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
4月
17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蔡佩伶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28次瀏覽

文 蔡佩伶(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民間對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出身,往往另有私家觀點,這套看法長期口頭流傳延續,歷史人物擁有歷史篇幅之外的別樣面容。台中小金枝歌劇團在《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展現與北部班不同的演藝風格。本劇為連本戲《楚漢相爭》第一集,劇情主要交代漢朝開國政治家張良前傳。將張良(張益綜飾)設定為金童二仙子(張閔鈞飾)謫仙人世,投胎成為韓國城守張平(孫秀絨飾)之子,秦將王翦(黃淑卿飾)進逼城下,張平殉城身亡,張良依父親囑託攜母流亡。

講張良前傳不走人物生平流水帳;反而大刪枝節,運用民間想像,虛筆勾勒張良扶漢之前的個人經歷。關於歷史人物張良的「想像」,從一開場的謫仙前緣就開始了。金童二仙子與露水仙姑(李雨樘飾)二仙有意為玉皇大帝賀壽,不料施術誤傷民女(張樂雅飾),二仙受懲入凡歷劫。戲段內容展現的仙界秩序有罪有罰如同人世,戲中情節背景直接呼應到展演場所現況,正熱烈慶賀尊神華誕。在戲裡,張良置身在佛道相容的世界觀,映照出常民心中的謀聖傳奇。一筆謫仙,帶出了張良身世的戲劇性想像。把謫仙定為張良現世前因,這層非真實幻想使得虛實交錯共生。通俗的「合情」設計連接戲裡戲外時空。民戲本質是人神共樂的酬神儀式,當戲段內容巧妙重合現實情境,幻想和真實並存之下產生奇妙張力,民間傳說生動在眼前。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蔡佩伶提供)

雖然全戲說的是張良前傳,戲肉(hì-bah)不在謫仙段落;依然緊貼站頭(tsām-thâu),重點被放在秦、韓兩國交戰,也就是張良轉世人間的處境。觀眾會注意到,主鏡頭屬於秦將王翦與張良父親張平的對戰熱戲。張平面臨秦軍壓境,身為守城武將,出台便起霸,提甲、正冠、山膀、雲手,再一個小跨步端坐校台。起霸身段稍有精簡,一招一式穩重,表演契合行當、角色及戲段氛圍;明確的身段做功,未開口即奠定武老生形象。另外,張平與王翦的交戰段落,武戲間有文戲,張良和母親逸入後方高台,遙望戰事究竟。兩軍對壘勝負既明,眼看張平即將取勝;王翦開鋒誅仙劍,瞬間反轉局勢。戲尾收在父帥張平之死,死亡開啟張良面對家國破碎的流離者命運,抓緊觀眾目光。

或許這就是外台歌仔戲班的好功夫。短短一小時篇幅,只用了一個站頭描寫亂世離合,歷史人物身世的民間奇想展開楚漢相爭第一篇。總是小生、小旦領銜的歌仔戲,難得有一回老生掛頭牌。戲碼明講張良出世,骨子裏卻是扎扎實實的老生武戲。似乎直指戲曲源自表演。於是交戰不僅是武將風神(hong-sîn)站頭,可以是實擬戰世的具體場面,還可以是角色生命的轉捩點,讓戲劇場景及人物身世貼合。《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

演出|小金枝歌劇團
時間|2025/03/26 15:30
地點|八里天皇宮(新北市八里區中山路三段236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