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戲——靠演技撐起的《絃斷鹿台》
7月
20
2025
絃斷鹿台(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張嘉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68次瀏覽

文 賴玉萍(馬來西亞電子企業工程師)

睽違兩年,終於再度踏上去台灣看歌仔戲的旅程。此次是筆者第一次在高雄中山堂欣賞歌仔戲,觀衆席分爲兩層和舞台距離尚好,整體場地並不算大。筆者坐在前面五排内,感覺視野極佳和觀戲角度好,只是坐在中間難於偷瞄左右兩邊的字幕(屏幕太小)。

言歸正傳,《絃斷鹿台》是【出角-歌仔青世代】系列的一部分,明華園天字戲劇團(以下簡稱天團)採用團內三位青世代郭佳綾、賴宛琳、郭信亨挑大樑擔任主演。啓用青世代的編劇和演員, 原意是想提攜年輕一輩的藝文工作者,期許為傳統戲曲帶來全新氣象。然而劇團企圖心雖強,但整體劇情聚焦點不足以撐起青世代演員的角色魅力;反觀資深演員的舞台功力卻能在鬆散的戲份内各自建立起獨特的角色特性、令觀衆印象深刻。

三位青世代郭佳綾、賴宛琳、郭信亨飾演的角色分別是武庚、妲己和惡來,各自角色戲份均衡,並以紂王相關的劇情為線索展開。然而,人物刻畫缺乏足夠的內在掙扎和情感變化來打動觀眾,導致觀眾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紂王等其他關鍵人物所吸引。例如,武庚謀反和紂王父子之間的對峙,失敗後被捕在原諒(認錯) 和刑責(認罪)之間的選擇也是缺乏内心情感變化的刻畫。妲己這個角色更加不用説,在紂王身邊存在感薄弱,除了第三幕邊彈古箏邊唱的那段令筆者有些許印象,其他情節似乎淪爲佈景板、缺乏看點。年輕一代的角色中,筆者覺得最討喜的就是惡來。這種盲從又帶點滑稽的角色,加上又是全劇的武力擔當,很容易讓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上言論僅針對劇情和角色,筆者認爲三位青世代的演出,無論身段、唱功皆合格,尤其謝幕介紹有提到第三幕邊彈古箏邊唱那段,是演員刻苦學習的結果,這精神就很令筆者動容。

基本上,整部戲的高潮迭起都是靠陳昭香飾演的紂王來撐起。紂王這個角色就如母鷄帶小鷄的概念,由陳昭香率領三位青世代演員一起飆演技、把觀衆的心緊緊捉住,加上她得天獨厚的嗓音,這場單單只是來聽歌不看劇情,筆者都覺得值回票價了。除此之外,天團當家小旦孫詩雯所飾演的大祭司一角,是和她主要行當有著很大的反差,獨具匠心的造型加上特地壓抑聲線演出呈現不同的唱功,令人眼前一亮。至於其他演員例如陳麗巧飾演的微子、客串演出周武王姬發一角的吳奕萱和團長陳進興飾演的比干,他們都能把角色的特色在有限的戲份裡呈現出來,這些舞台功底是經過多年積累和磨練的成果。

高雄市中山堂劇場是面向觀眾的鏡框式舞台,《絃斷鹿台》主要舞台設計是由兩根柱子作為場景變換的主要道具,加上投影技術和燈光來增加效果。個人非常喜歡鹿台自焚而死那場戲的設計,整個舞台以紅色燈光籠罩(火勢凶猛),頂梁大柱(道具)轟然倒塌,紂王站在高台上,緩緩吟唱著自己臨終的思緒。背景投射出熊熊烈火,十分悲壯。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絃斷鹿台》

演出|明華園天字戲劇團
時間|2025/06/28 14:30
地點|高雄中山堂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面對歌仔戲團經營的困境上,星字團跨出了跨界合作的第一步,或許是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劇中秋蘭再興日月星的想望。台前台後,用戲說自己的故事,戲也許不完美,猶如人生的坑坑窪窪,但至少仍在努力前行。
11月
18
2025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