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深度文化題材《成語魔方》
1月
08
2016
成語魔方(義大世界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35次瀏覽
李美芳(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用學系研究生)

「穿越時空」原本就是戲劇表演的拿手絕活,無論是從遙遠的春秋戰國、或是千年以前古籍中記載的典故,「戲劇」就是有辦法讓這一切以立體化的樣貌呈現在觀眾眼前。因此,來自北京的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帶來由「揠苗助長」、「班門弄斧」、「哭竹生筍」、和「濫竽充數」四個成語所組成的《成語魔方》劇碼,為小觀眾們說那來自古老中國的傳統故事。只是千年時空的穿越,如何擺脫傳統文化精粹的包袱,以現代劇場的手法來吸引「滑」世代兒童的目光,是值得觀察的視點。

首先登場的是〈揠苗助長〉,由可移動式的屏風組成舞台背景,上面彩繪阡陌田園的景致,輕簡但精巧的設計讓舞台有延伸想像的空間。不過劇中對於秧苗被拔高後卻死亡的劇情,是安排在劇中主角老爹的睡夢裡發生,雖然避開了不讓孩童直接面對死亡的場景,但是當身著綠衣、手持兩端紮紅色布塊木棍的演員,以卡通化、互相拉扯的肢體動作呈現這場關鍵橋段時,風格的不連貫頗令人產生突兀的錯愕感。

第二段〈班門弄斧〉舞台背景的屏風換成山水畫,劇中主角孔老先生坐臥在山水畫屏前的大石頭上,乾淨俐落的舞台處理手法,立即呈現出中國古畫中文人雅緻的意境。演員精準的肢體和口語節奏,將「班門弄斧」的典故說演得趣味盎然,只是就劇情發展而言,一句「班門弄斧」就能讓原本張狂的書生立即悔悟?在邏輯銜接上是否需要更多的鋪陳,才能讓小觀眾明白成語是濃縮語言的意義?

〈哭竹生筍〉有大段的文言文獨白,雖然說的是中文,但其濃濃的北京腔,加上吟誦式的高拔聲調,讓小觀眾們因聽不懂而注意力分散。其實語言首重於傳達的功能,現代孩童的識字能力都很普及,所以若能在文言文的台詞部分適度的增加投影片,一則可以彌補因腔調上所產生的聽覺差異,二則可讓孩子們靜下心來感受不同風格的語調表現方式。

最後壓軸的〈濫竽充數〉,劇情安排充滿機智的情趣,節奏明快、驚險刺激的情節,最符合台灣小觀眾的看戲經驗,尤其是新大王童心未泯,宣布要找三百個吹糖人時,真是抖了好大一個包袱,逗樂全場觀眾。

看到兒童劇在兩岸開花結果的現況是令人雀躍的,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而言,台灣兒童劇在取材上更為廣泛,例如《流浪狗之歌二》融入許多和流浪狗有關的社會議題,因和兒童的生活經驗結合,更能引起孩童的共鳴。又例如《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運用偶和物件作為敘事形式和孩子說生命的課題,或是藉由京劇的演出形式來傳遞環保議題的《京星密碼》等,顯示台灣兒童劇活潑多元的面貌。但是就內容的思想深度來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勇於挑戰孩子陌生的傳統文化題材,勇氣和企圖心令人敬佩,精簡寫意的舞台設計,和近年來台灣兒童劇場標榜大型製作的繁複華麗視覺設計,形成強烈的對照,但也提醒我們再次思考「為兒童作戲」的初衷。

讓我們想像以下的畫面:「爸拔,為什麼「班門弄斧」這句話那麼厲害?」「對啊,古時候有學問的人,簡簡單單四個字就能說出做人做事的大道理,這就是“成語”厲害的地方!」「那古時候還有什麼厲害的成語?」「有,像是…」

家長陪同孩子看戲就是最佳的親子交流活動,對於孩子在劇場內不能立即明瞭的內容,回家後再慢慢地講解給孩子聽,或是一起討論,不僅提升了親子互動的文化內涵,更彰顯了家庭教育的功能。筆者認為,這正是《成語魔方》可提供台灣兒童劇團一個參考的方向。

《成語魔方》

演出|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時間|2015/12/06 15:00
地點|高雄市義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中國樂器的選用符合故事朝代,並加入鑼鼓點,除了加強演員身段動作的節奏感,強化演員的入戲反應,詩句的韻律抑揚頓挫與段落分明,使觀眾感受美感經驗。(楊惠雅)
1月
08
2016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