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敘事推展身體敘事:一場《心碎蠻荒之旅》
3月
22
2023
心碎蠻荒之旅(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91次瀏覽

文 陳佳伶(專案評論人)

當我們坐進觀眾席,等待節目開演後,首先感受到的會是什麼?幽微的燈光無助於快速辨識出舞者動作,反倒是音樂恰似要填補之前等待的空檔,二個段落的吉他聲率先奔流而出,歌曲充盈滿貫於整個空間,似曾相識的音樂十分撩撥記憶,無從憶起是否真確聽過,但近演出中場時,這首歌又重複現聲,形成二段組曲,對我來說是從雜揉了Bossa nova風格的獨立音樂開始,緊接著野性的西部樂曲,再接續不含人聲的電子舞曲,舞作結尾在和起始歌曲節奏相似,但唱腔更為呢喃鬆弛的曲風。同被歸類在抽象藝術領域的音樂和舞蹈,發揮在這部兩者兼有,且勢均力敵的作品中,音樂是否有帶領我們更加親近舞作,或是藉著不同的創作媒材疊加了彼此的多義性?在非敘事性的舞作中,滿版的音樂確實大幅擴充了我們的感受。

墊起腳尖的舞蹈動作湧現於作品中,它讓需要大量擺動關節、扭轉肢體的舞者,必須克服顛簸,比上如履平地時,付出更多的穩定性,觀者幾乎都能臆測在透薄舞衣下的小腿肌,是如何緊繃結實地全力在運作,但我們同步能感受到舞者的前腳掌,正透過地板的反作用力來支撐身體動作,就像是穿上了一只隱形的玻璃高跟鞋,高跟鞋在其長遠的發展歷史中,並不單獨專屬於某一性別,到了現代由於時尚造型需求,才歸類於女性,另採取男性觀看的角度欣賞,忽略了它的不舒適,與不合乎身體力學,全盤以延長肢體的美感來看待,但在舞作中我認為編舞家創造了一種中性且均質的身體,舞者們演繹的是共有的感性肢體,基於在愛情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大量情緒,從最美好到最哀傷的快樂既痛苦分級表中,解析與拆分情感在身體上的表現,唯有從獨立的個體中發散,並不評判男性無法如此性感,也不妄語女性不可能堅毅,他們也不推舉與拉扯彼此,就是在群我關係中展現自己,適度中與對方互助與扶持。

親膚透薄的舞衣上蔓生著形式各異的圖騰,唯有那顆炙熱的紅心是人人共有的,有些驚訝於那些看似自然叢聚的有機植物上,竟然飽含著心緒、蓄積著情感,對我來說情緒是隱藏在如心臟的瓣膜間,最隱而不顯、難以察覺的,但在這裡它卻是赤裸般地昭然揭露於皮膚最表層,像是舞爪張揚的刺青,積極地想標註出自我。或者那也正是在反映一種加諸於身上的目光,被標籤化的個體,像是束縛形體的薄膜,隱然被主體的動能所制約,卻也反客為主地牽動被包裹在內部的身體,就像舞者甫一出場的段落,身體被包覆在微弱的燈光中,我們僅能以輪廓分辨他的動作,無法觀得全貌,只能等待黑暗逐漸從軀體上剝落始能看清,就像是觸覺體感的感官能力,跨到肉眼視覺可見材質上的一個交涉過程,又像是另一幕滿場紅光忽見單束綠光投射至舞者身上,從撞色強烈的視覺裡,延遲感受那短暫不存清透般的膜。又或者在具象化、外顯的情感中還包含著另種層次,藉由擬似刻蝕於皮膚上的痛感,指向另一種內心的痛楚,回應於題名對於愛情的指涉。 

《心碎蠻荒之旅 》

演出|以色列L-E-V舞團
時間|2023/3/1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批判的意圖影響了這齣戲的形式,讓我們在這段時間中漸漸變化,變得警覺──之於充滿危機的世界,之於作用在自己身上的治理力量,之於如何更好地採取行動。
5月
29
2023
我有充分的理由與權力,贊同主創團隊的實驗精神,不僅是想製作賣座作品,觀眾是完成演出的關鍵,但在場者是誰其實不甚重要,很想建議票面加上警語「心理素質不夠強健者勿入」,雖然我知道主張不會得到回應。
5月
23
2023
一開場,這齣戲就照見我們剛剛的模樣。黑暗中的舞台以12面黑色屏幕當作佈景,黑幕前的舞者,就像手機訊息裡那些白花花的訊息在眼前跳動著,觀眾已被編舞家不知不覺的置身在看手機的體感裡
5月
23
2023
此作品原創於2018年,取材日本幾個著名的黑暗暴力事件:赤軍事件和奧姆真理教事件,旨在探索群體的瘋狂意識形態以及同儕壓力;依據榮格心理學論述,人的人格由三部份組成⋯⋯
5月
22
2023
後設戲劇(metatheatre)的概念已經不陌生,打破第四面牆或戲中戲早非創新之舉,然而,當後設的概念與舞蹈、敘事兩相結合,卻產出意料之外的驚喜。編舞家克莉絲朵.派特(Crystal Pite)與劇作家強納森.楊(Jonathon Young)選擇將原先的故事拆解,重建另一種敘事觀點。
5月
19
2023
2023年高雄春天藝術節共推出四檔環境舞蹈作品,分別在「鳳儀書院」與「再見捌捌陸-台灣眷村文化園區」演出。在鳳儀書院演出的兩個作品為:01舞蹈製作的《三種氣質》與南台灣藝術舞蹈團的《鳳儀新探》,兩個作品用各自的方式與鳳儀書院的過去與現在進行溝通,看見不同的歷史空間與意義。
5月
18
2023
洲際間面臨到的狀況迥異,尤其是以中東風格的服飾與舞蹈呈現,容易讓人與特定情景作聯想,於是,疑問產生,即:何以能忽略所有文化的不同,一概而論?加上,由於內容所提到的女性議題十分廣泛,沒有適當聚焦觀點,觸及的程度不夠深入,當一幀幀的舞碼結束,觀眾容易迷失其中。
5月
18
2023
在空無景緻與人煙的舞台上,唯有黑膠地板遺留的刮痕與被拆解的大環,靜置其中⋯⋯演出終有觀眾散去的時刻,從面對他人的狀態,回歸到創作正視的自己,哪一個片段會是自我真實的期待?
5月
1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