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與隱喻,不只「湊熱鬧」而已《湊熱鬧》
2月
18
2014
湊熱鬧(戲盒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80次瀏覽
林乃文(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湊熱鬧》劇名乍聽令人有點不明其意,英文劇名反而比較好瞭:Don Don Long Don Chang,「咚咚隆咚鏘」,是民俗廟會常聽到的鑼鼓點。幾名高矮胖瘦搭配各種物件偶造型的演員,有點像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的小戲班子,搭一個台掛一張簾就演野台戲的規模。只是台前掛紅燈籠串,簾子拉開是中式簷柱的舞台,十足中國風。大提琴伴奏加上中國打擊樂器,同樣形成東西混搭的新風格。

擅長「單人獨作」的導演杜思慧,和擅於操偶的薛美華的首度合作,是這部作品的看點。相對於大戲劇製作的要件:明星號召、名牌堆砌、豪華場面,及耳熟能詳的經典(不好意思,幾百公尺外TIFA的《孽子》正好完全具備這些要件),小劇場的演出著重在創作意念的開發和實現。而這類「實驗」正足以鍛鍊我們對劇場語彙的想像和掌握,不致於一離開「話劇」形式就顯得進退失據。

在我們這個「故事」充滿的世界----源源放送不斷的影視、廣告裡的故事行銷、新聞媒體的連續劇化等,都加劇我們對故事的消費速度----「重現」一個故事,往往不是現代劇場的藝術要務。這部作品的潛力之一,便在探索這些異於常軌的物件偶與人的肢體表演之間可以展現多少「隱喻」。

編導的野心不僅於此,顯然還希望透過這些劇場物質塑造的「隱喻」,足以演繹出有如傳統故事般複雜的「辯證」----一個現代職場的求生術辯證。各種物件設計出來的偶頭:電音三太子頭、I-pad、圓形寬邊帽、眼鏡組合而成的面具等,隱喻職場的牛頭馬面各色人士,宛如一個奇幻動物園;而張詩盈試驗的OL和台北捷運投影,把敘事空間又拉回觀眾貼身的現實。旁觀式的獨白太接近傳統敘事邏輯,使她彷彿是這場荒謬劇中唯一有理智的人,又像一個湊熱鬧的路人,一直打不定主意要不要加入辦公室戰場這台戲。從她台詞中很直白的講,她念茲在茲的就是「距離」,我們感覺到卻是一種因辯證不足而無法引起反思的距離。

回到奇形怪狀的物件偶,我一直好奇它們會衍出什麼樣職場人格的「隱喻」。圓的、方的、不規則的,軟的、硬的,扁的、圓的,這些質感、形狀、體積都大異其趣的物件,最終沒有演繹出相對差異的肢體風格,在一場搭配中國鑼鼓點的類舞蹈中,他們還擁有整齊劃一的動作。或許在一個先入為主的故事架構中,物件發展的自由度是有框限的。也或許,物件在此只是一個創意起頭還不構成一場物質性的完整辯證。

薛美華操持的古裝偶,是全劇最雕琢的演出。她上半身戴偶,足登高跟鞋裹纏白布,危顫顫的足部動作成為表演焦點,顯出一種古典戲曲的微妙質感。然而那偶的頭部卻是一球打結的白絨巾,缺乏五官表現而略帶樸趣,與古典細膩的動作形成難以忽視的落差。演出六十分鐘後絨巾終於解開,還原為一條女旦的肩披,並露出一張藏在後面的美麗淨妝,風華絕代,卻隨即落幕。

戲盒一向以輕鬆玩的輕巧姿態,在尋找創作上辯證與隱喻的有趣平衡。這次我們看到許多創意湊在一起,但好像還只是熱熱鬧鬧地湊在一起而已。

《湊熱鬧》

演出|戲盒劇團
時間|2014/02/15  14: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女操偶師踩著三寸金蓮,與上半身相連的領巾偶頭巧妙地互動。透過傳統與現代人物的對襯,操偶師與偶之間互為一體的曖昧性,《湊熱鬧》展開人與偶之間,微妙維肖的荒謬對話。(蔡明璇)
8月
15
2014
 
《湊熱鬧》的中心意涵,也是其未竟之處--關於「距離」的情境,可以如何被展開?所謂「自己與自己的距離」,僅停留於一種職場女性擺盪於個人與群體之間的情感失調?角色在「距離」背後的心理帶狀、因果關係的洞見,未見梳理與突破的可能。(薛西)
2月
20
2014
以演員的表演風格在視覺來看,誇大強調,有其風格及偶的特質,但力道稍嫌不足,以致在現場能量的傳遞上,和視覺稍有落差,這是我覺得較為可惜之處。而我相當喜歡那些節奏強烈,似舞蹈動作編排的段落,既娛樂又不失藝術。(方姿懿)
2月
19
2014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