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是身不由己的偶《湊熱鬧》
8月
15
2014
湊熱鬧(戲盒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6次瀏覽
蔡明璇(巴黎第八大學戲劇博士)

2014年嘉義戲劇節以「玩遍偶嘉」為主題,希望讓在地大小觀眾都能認識戲劇的豐富多元性。戲盒劇團首次進駐鐵道藝術村的四號倉庫,以一齣偶的鬧劇,搭起了一個張燈結綵,年味十足的廟口舞台。雖然不是過年期間,卻也讓平時人煙罕至,位於嘉義後站的鐵道藝術村多了些許觀光的氣息。

女操偶師踩著三寸金蓮,與上半身相連的領巾偶頭巧妙地互動。無言的演出,增添許多想像空間。隨著現場的提琴演奏,舞台大幕左右開啟,投影畫面呈現熟悉的捷運場景,上班女子與其他通勤者一起在擁擠的沙丁魚車廂內,力求一席之地。演出至此,透過傳統與現代人物的對襯,操偶師與偶之間互為一體的曖昧性,《湊熱鬧》展開人與偶之間,微妙維肖的荒謬對話。

在爾虞我詐的會議中,除了女主角外型沒變,其餘演員皆透過道具的加持由人變偶,例如:充滿表情變化的平板電腦、會說話的帽子、巨大的太陽眼鏡,以及操著台語,面帶微笑的大偶頭。透過各種嘲諷的身段與動作,赤裸裸展現小人物如何在都會叢林中力爭上游的一面。許多笨拙的舉動與時而停頓的戲劇節奏都令人莞爾一笑,每個觀眾似乎都可以在這些異化成偶的表演者身上,找到自己的投射。面對日復一日的工作,也許你我都是身不由己的偶。

操偶師的存在,營造出一種戲中戲與二次元的時空感,除了引導觀眾進出傳統與現代,真實與虛構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氛圍,同時也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當操偶師腳踩著三寸金蓮,在場上玩起踩磚遊戲,過程中的驚險讓筆者不得不屏氣凝神。上班女子由平底鞋換上高跟鞋的舉動,亦可跟操偶師的三寸金蓮作對照。三寸金蓮與高跟鞋之間,除了女性身分的古今對比之外,高跟鞋是否比三寸金蓮更自由,或者只是另一種束縛的替換品?演出中的小道具眾多,面對女性與偶,人與非人,自主與被操控等衍生出來的種種聯想,《湊熱鬧》由於對白簡約,讓觀眾在演出過程中,有了更多的詮釋與想像空間。

就舞臺調度來看,寫實與非寫實場景交錯進行。只要有操偶師出現的地方,演出節奏就變得緩慢起來,畫面也充滿不確定的曖昧性。串場過程中,出現一段熱鬧滾滾、插科打諢的武打場面。由紅燈籠串連成的廟會舞龍片段,讓角色彼此互相較勁,呼應著《湊熱鬧》與看熱鬧的原始主題。最後,操偶師告訴上班女子:「去找自己的偶」。女子是否能真正覺醒,脫掉腳下的高跟鞋,走出任人擺佈的命運?還是繼續在會議中廝殺,只為了保住一席之地?

戲盒劇團以各種生活小物與面具串連成戲,帶給遠離表演核心重鎮的嘉義鄉親不少驚喜與奇想。透過《湊熱鬧》所提供的各種人與偶之間的想像,由人變偶,由偶變人,種種形式上的轉變歸結起來,似乎又回到了這齣戲的核心,也即是一齣偶的鬧劇。

《湊熱鬧》

演出|戲盒劇團
時間|2014/08/03 14:30
地點|嘉義鐵道藝術村4號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湊熱鬧》的中心意涵,也是其未竟之處--關於「距離」的情境,可以如何被展開?所謂「自己與自己的距離」,僅停留於一種職場女性擺盪於個人與群體之間的情感失調?角色在「距離」背後的心理帶狀、因果關係的洞見,未見梳理與突破的可能。(薛西)
2月
20
2014
以演員的表演風格在視覺來看,誇大強調,有其風格及偶的特質,但力道稍嫌不足,以致在現場能量的傳遞上,和視覺稍有落差,這是我覺得較為可惜之處。而我相當喜歡那些節奏強烈,似舞蹈動作編排的段落,既娛樂又不失藝術。(方姿懿)
2月
19
2014
編導的野心不僅於此,透過這些劇場物質塑造的「隱喻」,演繹出現代職場的求生術辯證。各種物件設計出來的偶頭:電音三太子頭、I-pad、圓形寬邊帽、眼鏡組合而成的面具等,隱喻職場的牛頭馬面各色人士,宛如一個奇幻動物園。(林乃文)
2月
18
201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