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個人類瘋狂動物園《沃伊采克》
9月
20
2011
沃伊采克(許斌攝 牯嶺街小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780次瀏覽
謝東寧

一開場,舞台上便以瑪格麗特,豐滿暴露的乳房,與主角沃伊采克,一絲不掛的裸身,宣告本劇將以人類「身體」,其純粹物質性的存在,一如愛爾蘭畫家法蘭西斯‧培根畫作中,扭曲變形、荒亂狂暴的肉身,直接以原始的現場「感官」刺激,建構導演對於《沃伊采克》的主要詮釋:世界是一個人類瘋狂動物園。

匯聚台、法、中三國小劇場力量,身體氣象館的年度大戲《沃伊采克》,在劇場界萬眾矚目的期待下,果然以嚴謹的製作環節、扎實的演員能量,與導演風格明確的文本詮釋,為台北小劇場帶來一波高潮。是的,我們好久沒有看到,這樣純粹身體性與反叛性的高度劇場藝術表現了。

尤其值得讚賞的,是一票年輕演員的表現,這些與主流美學質感完全相異,卻各有其獨特性格的演員,在導演耐心雕琢之下,竟然塑造出更酷、更迷人的表演力量。尤其是扮演沃伊采克兒子的盲人小孩演員,其瘦柴如骨的纖細身軀,如幽魂飄盪在這個成人的殘酷世界,一開口就連問了一串「為什麼?」。而這場悲劇,他明明在場卻看不見,如同德國劇作家完成這劇作的百餘年後,人類還是在悲劇的持續中,情願閉上眼睛,繼續扮演著這位盲人小孩的角色。

不過,返回畢希納的劇本,法國導演迪麥可的處理,仍然有些可討論之處。

沃伊采克家庭的悲劇,起因是其身處的社會階級,他是一個窮小兵,因收入太少,必須用身體為醫生的「科學」實驗賺外快,老婆因為一對金耳環的物質(象徵)誘惑,而與帥氣的鼓手長搞外遇,沃伊采克發現後殺了她。但在本劇,卻完全沒處理這些重要的外在環境(包括軍隊權力階級、貧富社會現象、科學至上發展…)。

導演用了很多力氣,重新組合安排文本,饒富哲思的語言對話(包括人稱的漂亮置換,產生人人都是沃伊采克的精彩效果),在如同貝克特的荒謬劇場形式,企圖以簡約無時空的場景(事實上,大部分時間,觀眾看到的場景,都是牯嶺街小劇場黑盒子,並未真的離開當下這個現實時空),來代表人類之全體性與永恆性。但別忘了原始劇本來自一個真實社會事件,劇作家想處理的,更是人類文明發展,與個人階級命運之矛盾,刻意忽略外在社會環境,這場悲劇恐怕流於,僅僅是沃伊采克個人命運之乖蹇而已。

全力處理文本語言,發生的漏洞還有,年輕的演員並未完全理解台詞(除了高俊耀),加上翻譯上還是無法避免的拗口,以及導演並未處理(非中文導演也很難處理)語言的層次,以致於演員只會使盡單一情感、全力放送台詞,卻缺乏重要的細節鋪陳。尤其是瑪麗這個角色,只有她的身體,安全地孤立於變態暴露的肉體叢林之外,亦不見她對於丈夫、小孩、家庭,甚至是外遇對象之間的情感流露。

從二零零七年美國次房貸危機,所引起的世界金融風暴開始,人們發現原來社會與個人之階級關係,並不如「民主」所宣稱的人人平等,於是歐陸劇場颳起了一陣社會問題劇風潮,包括《沃伊采克》、《卡希米爾與卡洛琳》(Casimir et Caroline)、《玩偶之家》…等等。而這次身體氣象館的跨國製作,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咱們的劇場思潮,也能與世界同步,值得給予大大鼓勵。

《沃伊采克》

演出|身體氣象館.牯嶺街小劇場
時間|2011/9/10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每一個片段的光影、空間、人物擺放的位置、以及他們的動靜,都充滿意味深長的細節,提醒了我們,一個精彩的演出是由無數細節砌成的。(鴻鴻)
9月
17
2011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