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符碼,踽踽獨行《墨色似白》
2月
24
2021
墨色似白(南台灣藝術舞蹈團提供/攝影劉人豪)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04次瀏覽

黃婷容(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學生)


垂掛於舞台前方的全白投影幕上,投影著一位紅衣女子,正手扶古箏琴弦,錚錚淙淙;左方另一名投影的舞者婆娑起步,重複著相同的動作。在虛幻的泡影前,一位身穿素白衣裳的舞者盤腿正坐,恰似佛教經典中於菩提樹下悟道的王子悉達多。各式東方的符碼,明白地建構著《墨色似白》的主結構,如古箏、節氣、禪、墨白、陰陽合相等。

在劇情結構中,透過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小滿、白露、大雪」作為推進主軸。開場的驚蟄,象徵春雷響動、萬物萌發,舞者的身體隨著古箏琴音搖晃擺盪,動作多透過下盤的力量帶動肢體扭動,可惜的是兩位台上舞者的動作不太一致,於視覺的呈現中出現快慢拍的差異。小滿則象徵在人民辛苦耕耘中,作物結穗,果實開始灌漿;白露意味天氣漸涼,「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舞者們手拿豐滿稻穗,不時出現拱背、踱步、收割的行動,藉此將舞者象徵成於農地中腳踏實地勞作的稼莊人家;最後一場大雪,象徵陰氣最盛,盛極而衰,即將迎來另一個陽氣萌動的時刻。

不難看出《墨色似白》希望透過四季遞嬗的更迭,象徵人們在生命中的追尋與探索,此符旨的表現於最後一場「流浪者之歌」最為明顯。流浪者之歌最早為德國作家赫曼赫賽的文學作品,赫賽幼時因想成為詩人,逃離了父母為其安排的神學教育,執意進行生命本質的自我追尋,進而創作出文學作品《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雲門舞集的創辦人林懷民,就曾在走訪印度瓦拉納西恆河畔後,領悟佛教中提及的存在與當下,也透過「流浪者之歌」作品編舞,獻給在生命中追求真理的旅人。

墨色似白(南台灣藝術舞蹈團提供/攝影劉人豪)

流浪者之歌的舞蹈動作相當經典且具有特色,舞者在舞台上利用工具,將稻榖/雪花,緩慢地畫出「同心圓」,起點亦是終點,結束亦為永恆。在《墨色似白》中也運用了此象徵性橋段,大雪可以代表萬物蕭條雪白、也可以解釋為迎接下一個循環的起始。季節替換、時間流轉,循環的意義是「無我」、是「沒有絕對」。呼應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文中提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東方道家無為的概念,調和著陰盛陽衰,也留給藝術創作者十分充裕的空間發揮創造,東方身體文化的覺醒也成為現代舞蹈的主要命題之一。南臺灣藝術舞蹈團將本次的作品設立了一個綜觀框架,內文的東方符碼血肉運用甚深,但同時也值得思考,如何展露自身的獨特性?同樣都是以東方文化做為溝通媒介,又該如何在眾星繁耀的夜晚中,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道路和光芒?

《墨色似白》

演出|南台灣藝術舞蹈團
時間|2021/02/06 14:30
地點|高雄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腐敗到醞釀,從否定到肯定,從磨損到展開,個體得以掙脫他者設定的價值枷鎖,重新奪回定義自我的主權。這正是「漚」的真正意義,也是中年覺醒的必經之路。
7月
18
2025
詞景與身景的交錯已是兩部作品先驗具備的條件。然而,當創作邏輯過於強調「以詞造景」,是否可能將潛文本具象化為表演實體,而在無形中忽略了身體所承載的即時經驗與感知深度?
7月
17
2025
《漚少年》一作可被視為一場對觀看結構的提問:被預設為「看不懂」的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是否真的被轉化為理解的主體?還是只是在表演結構中扮演「等待理解」的角色?
7月
10
2025
要強調的是,《排彎動物園》不是蛇舞,而是以「彎」為方法,在蕭邦音樂與排灣原住民歌謠之間,彎進彎出,相當結實有力,交織成一齣值得探問的實驗舞劇,但是否如節目單所說的,是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平衡與新秩序」?
7月
01
2025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