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楊美英(2022年度專案評論人)
近年非典型表演空間製作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原本存在於表演與生活之間的明確框架,開始出現不同的狀態,特別是許多展演作品的創作手法或呈現形式與日常的界限也愈加模糊、或者說多元可能。因此,對於每一次這類創作計畫的觀演經驗,格外期待迎接每一次表演文本之於場域/空間的內在邏輯與調度表現,從中思考表演之於場域的關係。同時,隨著觀演模式而產生的觀演關係,從中顯示跨域創作中表演詮釋、溝通的主體為何,往往是耐人尋味的部分。
例如二月下旬完成售票展演的「《神聖爆胎》暨舞蹈外送計畫」,依時間軸線,活動內容大致分成兩部分:其一,去年十二月宣傳「Uberrrr Dance 舞蹈外送計畫」,至今年一月下旬公布三十二件訂單,鼓勵「全民接單大挑戰」,然後在二月中旬期間上傳了十三部接單成果影片【1】;其二,活動當天現場內容包括了牆面靜態展示的老機車照片、舞蹈外送計畫的相關紀錄和擬真自造的外送電子發票、場中央陳設的重型機車兩部、動態的舞蹈演出《神聖爆胎》,並穿插舞蹈影像播放〈來一場外送buffet〉、〈一切都是新的〉、〈阿嬤的特製醃黃瓜〉。
神聖爆胎(黃碩德提供)
創意發想的城市日常移動!
首先,「Uberrrr Dance 舞蹈外送計畫」看似非常新穎有趣,直接連結了近年外送平台興起、消費習慣改變的社會現象。再者,依其訂定的遊戲規則【2】,可說將舞蹈創發起點的主權相當程度地予以開放,進而搖動了觀演兩端之間的距離,並隨著點餐訂單的要求,將舞蹈發生的地點開啟了較多的可能,然後通過年輕世代熟悉的短篇影音拍攝、製作發表於網路。
根據網路上可欣賞的接單影片【3】,確實讓舞蹈移動於日常生活環境之中,達到「讓舞蹈發生在不一樣的地方」,發生在城市的不同角落,諸如點餐指定的台北市郊的擎天崗、市區的街道、地下道、人行天橋上、榮星花園,也有將命題進行自主發想、自由心證的作品,如:〈野蠻機車的溫柔〉指定外送的地點為「野生環境,人為的痕跡越少越好」,外送的舞蹈概念描述是「去到一個地方,只為泡一壺茶」,影片中男舞者對機車進行敲打、跳躍等動作之間,使用了簡易玻璃器皿沖泡了一壺熱茶,然後開了礦泉水一瓶來喝,有趣的是,所在的場景其實是某處社區人力維護整理環境的大樹公──不由讓人對影片回應的內在邏輯設定,感到莞爾。又如,〈日出之地〉指定外送至「陽明山夢幻湖,在日出時外送更佳」,〈啊是在這可是在哪〉指定「被改變過的地景」,從影片畫面來看,並不容易辨認或驗證,恰如後者舞作概念所稱「只屬於你的現實,無人證實」。
其他如〈言不由衷,身不如屎〉、〈趕高鐵的路上吃臭豆腐〉多是立於輕鬆解讀訂單、戲謔嘲諷取向的基調。像是〈結帳結不完〉直接回應訂餐者「希望可以身上貼滿發票表演這段舞蹈,發票要從頭貼到腳,像聖誕樹一樣多」、「希望雙人呈現,身上貼滿發票,要多機車有多機車」,後來影片表現方式便是一人拼命往前奔跑,全身貼著發票的另一人則在後追趕,堪稱逗趣的直白演繹。另外,還有一則〈習慣〉,要求接單舞者「不要使用在學校學到或是身體習慣的方式、元素動身體。如何看起來專業但又不『科班』」,指定地點為「你自在的地方」──綜合全數上傳影片,大抵可視為現下一種年輕人的生活面向、表演身體美學的隨機取樣實驗皿,一方面展露尋找新鮮創作的企圖心,不知是否也同時覺察了自我生活體驗轉譯的圈限?
神聖爆胎(黃碩德提供)
在日常移動中,可能移動了日常?
延續上述舞蹈外送計畫的討論,基本設定了以日常生活現有的特定交易方式,將舞蹈創作、及其觀演關係的建立方式打開了新的可能性,同時,作品的產生過程與日常生活經驗的某種課題、特定場域的表演創作有關聯。包括前段文字所述完成上傳點單和等候服務的清單,若干創新的可能起點。
那麼,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譬如〈老劉麵〉將日常交通工具的機車,被表演者拉開長長的白、橘兩色膠帶,貼上車身不同部位,似測量、也是捆綁機車,仿如一種探測的行為,隱隱跨出了日常機車與人慣有的互動模式。
神聖爆胎(黃碩德提供)
鏡頭成了想像中的觀眾設定?
再者,舞蹈外送計畫平台作品的觀眾是誰呢?其一,按照一般的理解,理應是以訂餐下單人為特定對象。可是,由於從接單到完成作品的送達方式【4】,除了〈今天我是你的太陽〉,可從影片中看到接單舞者與訂單觀眾在榮星花園的實體互動,其他完全是以舞蹈錄像的形式,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分兩段式聯繫、送達訂單人。其二,既然是以網路平台發表管道為主,我們可想像其觀眾為廣泛的社會大眾,通過影片的畫面來欣賞舞蹈創作。那麼,各有不同命題設定的舞蹈環境,除了成為鏡頭裡的場景畫面,還有多少作為一種表演舞台的存在感?之於舞者的空間意識、身體語彙,賦予多少影響?又,舞者一舉手一投足的全程表演,是否全以鏡頭為投射目標?著實令人感到好奇。
延伸此思緒,從點餐內容或可顯示某些下單族群的職業、生活線索,也讓接單的舞者可能遊走於城市的不同區域,但是,以其發表/交貨的模式,基本上屬於網路短影音的隔空互動模式,如何「實驗不同形式的觀演關係」,仍待觀察後續發展。
至於展演現場實體活動,則是三個區塊的並置,簡言之,從老機車照片展示、外送計畫相關文件與概念影片播放,到重型機車展示與舞蹈演出,看似是以機車為串聯的關鍵詞,進行豐富有趣的陳列,不過,若是細想,各單元彼此之間缺乏鎖定特定議題脈絡,而是各自斷裂、發散式的單點展開;一如當日午後踏出位於新穎豪廈一樓的挑高展演空間之際,迎來不間歇的喧噪車流身邊,一幅幅不停流動、不易凝視的城市日常風景,深感必須更加專注會神,才有機會慢慢聚焦、開展視野。
注解
2、參閱本計畫臉書相關發文〈關於舞蹈外送計畫〉:
1. 實驗不一樣的觀演關係
For觀眾:如同「訂外送」般,下單想看的舞蹈,並可指定演出地點、舞蹈概念與形式
For表演者:如同「外送員」般,自由選擇偏好的訂單來即興創作,揣摩訂單作者所念所想所望後,根據指定地點的現場環境條件,力所能及之下,透過自己的方式,跳舞詮釋訂單的指定內容。
2. 創作場地的不可預期性與不曾留意的城市細節
在被動選擇的場地裡創作,並於短視間內,從陌生的環境中提取即興素材,具有相當難度。但限制的刺激之下,卻往往能發現連熟悉該地的訂單作者,都沒有想到的事件或神奇物件!
3. 實驗不一樣的觀看形式:在輕奢風、輕豪宅、輕XX…大行其道的現今,透過短影音形式的當代舞蹈影像,嘗試看看「輕舞蹈」。
4. 使舞蹈闖入人群:整個創作、馬克、拍攝的過程時常引起路人側目,但他們的眼神,往往都不是在看表演的眼神,是「好奇的眼神」…
4、參閱本計畫臉書相關發文:
「歡迎填寫舞蹈外送訂單,你訂的舞蹈不只有機會真的在《神聖爆胎》下半場放映的舞蹈錄像中被實現,甚至能在1-2月的『全民大接單』系列活動中,被特約/獨立外送員接單(跳出來)~
特約/獨立舞蹈外送員將透過一則IG限動,用自身的方式詮釋你下訂的舞蹈,完成後他會先將限動tag我們粉專,我們再tag你」。
《神聖爆胎》暨舞蹈外送計畫
演出|製作人/舞蹈外送發起與策劃:黃碩德、共同創作:林衣翎
時間|2025/02/23 14:30
地點|懸.浮 Suspension studio(先嗇宮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