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戲的奇幻魔法《羅傑的奇幻之旅:石魔人》
9月
06
2021
羅傑的奇幻之旅:石魔人(蘇俊穎木偶劇團提供/攝影楊亞諾)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82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臺灣迎來三級警戒後,所有表演活動乃至戶外酬神戲的停演,對劇團無疑雪上加霜。在漸次鬆綁後,降為二級警戒的時刻,部份劇團總算從窒息中透出一口氣息。幸也不幸,布袋戲的觀眾本就不多,在有限制的容留人數政策下,倒也能維持原本的演出型態。

夜晚的新營文化中心廣場前,圍隔出一塊小小的表演場域與觀眾席,原本戶外演出觀眾的流動性,早已習慣被實名制所制約。孩童們在等待開演之前,在戲棚旁穿梭躲藏,戲班則在戲棚周遭淨台、揮舞著焚燒的金紙。開演前十分鐘,由樂師陳文龍進行鬧臺,為這齣布袋戲定調:以傳統文武場演出、改編自西方奇幻小說《哈利波特》的金光布袋戲。

《羅傑的奇幻之旅:石魔人》(後簡稱《石魔人》)為《羅傑的奇幻之旅》的延續,相較於第一部曲主要人物為羅傑與兩位好友,這一集中則在羅傑與麗麗——分別代表太陽與月亮的傳人,並以愛與勇氣作為主題。日與月的設定相當帶有神話色彩,或者讓人聯想到道教系統的太陽星君與太陰星君,也就是說,雖然故事概念取材自《哈利波特》,其人物形象如招牌圓眼鏡、圍巾與魔法棒讓人一望便知其來源,但是說故事的方式與形式仍是非常東方傳統的。

首先,故事內容不離金光戲善惡兩方的對決,以及英雄救美的套路。故事講述羅傑欲向麗麗表白時天地忽然一陣騷動,愛冒險的麗麗拉著羅傑去魔洞一探究竟。而後沉睡的大魔頭現身、直搗魔法學院,並殺害了校長鄧達。要解救此一危境,唯有等待傳說中的太陽與月亮的傳人。校長身邊的跟班雞與犬擔當了本劇插科打諢的角色,兩位小人物想要找尋傳人解救世界,便向博士尋求答案;而魔界也正想透過吸取日月精華來壯大自己。羅傑與麗麗都不知情自己是日月傳人,麗麗在前往魔洞時被抓。

羅傑為救麗麗勇闖難關,博士與雞犬為羅傑灌金光,助他闖關成功,經歷許多關卡後,石魔現身,兩人一決死戰。正在羅傑屈居下風之時,鷹馬啣日月明劍前來助陣,羅傑刺向石魔,在石魔的體內綻出一顆繽紛的魔法石,原來魔法石一直都在它體內。石魔化為彩屑,但無辜的麗麗已犧牲。此時羅傑痛心自己即使擁有最厲害的魔法又如何,連最愛的人都無法拯救。他講述著日月溫暖人心的力量更勝於魔法。最後魔法石救了麗麗,她甦醒過來,兩人也終成眷屬。

在《石魔人》的故事中,魔法石對石魔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對羅傑與麗麗而言,卻不是必要守護的東西,在劇中的功能比較是機器神的作用,用來解救無能為力的情況。可以說,這對情侶其實並未意識到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作為日月的傳人,他們只知自己擁有某些特殊能力,並沒有拯救世界的理想,他們是無端被捲入這場光明與黑暗的決鬥之中。真正推動善惡對立的是太陽學院的復仇者聯盟:雞、犬與博士,他們想盡辦法幫助羅傑,在解救麗麗的同時也打敗黑暗勢力;這三個臭皮匠也擔當了本劇插科打諢的角色,讓決鬥的緊湊調性下有所放鬆。整體而言,故事的內核是愛與勇氣,外圍則是善惡對決,它延續了第一部曲的模式,在跨文化改編之間,保留了較多金光戲的特色。

羅傑的奇幻之旅:石魔人(蘇俊穎木偶劇團提供/攝影楊亞諾)

如果說如何呈現「魔法」的舞臺效果是這齣戲的一大挑戰,如同紀慧玲於第一部曲《羅傑的奇幻之旅》評論:「西方魔法特效、場景一旦搬至布袋戲舞台,如何變出新把戲,或說,如何借用靈感,改頭換面?」【1】在這一部《石魔人》的舞臺效果中,把握住「幻化」、「變幻萬千」的概念。在金光戲中幻化真身,忽為人、忽為神、忽為獸是常見的處理方式,這次的變幻不僅在偶的形體轉換,也在偶的大小尺寸之間極盡限制,以及舞台復刻「五台變」佈景和後場音樂的調性中變化。可以說,這次的幻化是更全面、整體環環相扣的。

東方的奇幻以「法術」為主,每個人各顯神通、金光強強滾,西方魔法則以咒語、法器為主,在《石魔人》中,保留了咒語的威力,但是手上的魔法杖不見效果。更厲害的反倒是東方的醍醐灌頂與加持,在羅傑前往與魔人決一死鬥時,便是靠著「三個臭皮匠」的瞬間金光加持,助其一臂之力:羅傑瞬間縮小身體尺寸,進入重重機關之中。

「五台變」的每一幕機關佈景等同一個關卡,以螢光漆繪出繽紛鮮明的各式鎮守妖怪,幕與幕之間環環相扣、瞬間變換,羅傑便在這不斷變化的機關中突破關卡。從第一關骷髏人把關,到第二關紙人關,羅傑同樣化成紙人與紙人兵搏鬥,到第三關火龍關,金光飛劍盤繞,羅傑化成蟾蜍吞掉金光飛劍,第四關白骨關,他化成各種手勢大掌破白骨,最後迎來魔王關。石魔化成大偶,足有成人高度,由兩位操偶師共同支撐戲偶,此時舞台分裂為二,石魔彷彿將戲台撐破蹦出,相當具有視覺震撼感。而羅傑仍為一般尺寸戲偶,創造出以小博大的視覺效果,操偶師著黑衣立於戲台前為羅傑做著各式飛舞的動作,讓畫面更為動態流暢。此外,部份場景也加入電影鏡頭效果,例如鄧達校長與魔王對戰時,彼此各施法力,宮殿羅馬柱於空中飛舞對決,它彷彿帶有電影的旋轉鏡頭,帶出了角色的旋轉視角;而在最後羅傑與石魔決戰時,鷹馬啣劍予羅傑助陣,在日月明劍刺向石魔時,採用了慢動作鏡頭,最後石魔化成一團彩屑,亦相當具有震撼感。

後場音樂則採用傳統文武場,在此奇幻的調性下,猜想使用唱片配樂也許更具刀光劍影之感,但令人驚喜的是,傳統文武場的豐富多元性,反而增添了音樂節奏的變化感,每一關卡都有專屬的音樂節奏,或輕快或緊湊,帶來童趣與冒險的不同體驗,猶如觀看電玩人物的闖關遊戲,不再只有不斷打鬥的音效。

同時,金光戲的道具用得相當克制,如金光劍、金光轉盤、羅傑的太陽球實則為金光球等等,仍是傳統金光戲道具的運用, 猶如前面提及,這齣戲主要採用形體幻化的概念,因此傳統道具的使用並不十分頻繁。其中一個比較特殊的道具運用是以五彩旋轉燈作為魔法石,五彩旋轉燈光在噴霧之中散發出奇幻迷離的光彩,著實炫目令人著迷。

這是一齣盡情馳乘想像力的作品,變幻萬千的技法創造出東方的魔法。其故事原型雖來自《哈利波特》,但我認為這齣作品或許可以拋去這種表層的連結,羅傑脫下具人物表徵的圍巾與放下手中的魔法棒,他依然可以是羅傑,並且不影響故事的敘述方式以及表現手法,畢竟它已經成為一個獨特的金光奇幻作品。或許《哈利波特》是一個噱頭,較容易吸引觀眾的想像:「《哈利波特》變成布袋戲會是什麼模樣?」但它的劇情處理、後場音樂、舞台佈景仍是相當金光戲的傳統,只是在金光戲的基礎上加了一些魔法,讓它玩出不一樣的味道。也許接下來該問的是:「金光戲還能玩出什麼樣的奇幻魔法?」

註釋

1、紀慧玲:〈東西魔法的社交距離《羅傑的奇幻之旅》〉,表演藝術評論台,網址: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58335

《羅傑的奇幻之旅:石魔人》

演出|蘇俊穎木偶劇團
時間|2021/08/20 19:00
地點|台南新營文化中心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面對歌仔戲團經營的困境上,星字團跨出了跨界合作的第一步,或許是用這樣的方式回應劇中秋蘭再興日月星的想望。台前台後,用戲說自己的故事,戲也許不完美,猶如人生的坑坑窪窪,但至少仍在努力前行。
11月
18
2025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