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劇場重建真實《薛西弗斯大明星》
11月
09
2021
薛西弗斯大明星(臺灣特技團提供/攝影林政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52次瀏覽

李廷羿(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影像,此新媒材被發明之後,人類對於真實的信仰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我們對於被影像記錄下來的素材深信不疑,九一一事件中飛機撞擊摩天大樓、福島海嘯造成核災乃至於近期武漢肺炎在各地的災情,只要被影像記錄下的時刻,即便不是在場的我們皆可以透過影像接近這些事件發生的當下,宛如自己已看透了真實。

然而,前陣子延燒的Deepfake事件如一場大爆炸,讓所有人必須直視當代影像泛濫及失真的狀態。當影像失去了「真實的代言人」的身份後,影像仍是最接近真實的素材嗎?筆者認為在這個時刻,紀錄劇場提供了另一種可能讓觀眾得以與真實建立另外一種關係。

本作以紀錄劇場為題,透過作品,讓觀眾得以接近臺灣特技團成員的真實生活。演出內容包含了演員作為主述者敘述自己的生命故事、特技表演片段、現場快問快答等段落。導演的編排流暢地將各個段落串接起來。滿足了觀眾對於特技表演的期待,同時也讓大家不只用全然客觀的角度觀賞,而能去接近表演者的生命故事。


薛西弗斯大明星(臺灣特技團提供/攝影林政億)

回到作品主軸,筆者先從作品主要敘述的對象:臺灣特技團的成員談起。特技團成員幾乎是藝生出生,在即將進入初中或高中的年紀時進入藝校習藝,學藝過程無疑是苦悶的,而畢業後的未來又被侷限;他們生命發光時刻在舞台上,然而卸下戲服的他們卻又如一般人默默無名。本作或許是他們第一次有機會得以與特技團的身份保持距離,讓大家看見特技演員之外的他們。

表演者在特技片段展現出極專業的水平,每個動作總能勾動觀眾的注意及情感,時而驚喜時而緊張,可以感受到表演者多年訓練積累的成果。但在表演者述說個人經驗時,不習慣在舞台說話的他們,話語中難免透露出緊張及不安;但這樣的表演狀態反而可以讓觀眾解讀這些話語對於表演者來說是真心抑或是有所隱瞞。

本作的影像紀錄內容為表演者接受導演訪問的影片,訪談問題聚焦在成員的生命故事,包括:感情、工作、失落的時刻或是榮耀的時刻等。這些片段在演出過程中不時出現,同時擁有不同的功能:作品開頭影像為演出揭開序幕,接續表演者的個人敘述以及特技片段後,影像開始與表演者互動對話,有時表演者敘述到一半時影像出現與之呼應,有時表演者在談到生命低潮之時,影像中的「他/她」卻又輕巧地接住在敘述中下墜的自己。在表演尾端不禁懷疑這些片段是否在訪問過程中已被設計好,但表演者在舞台上的直接反應卻又打破此想法。影像中人物及劇場中表演者彼此巧妙呼應,成為觀眾靠近他們的重要基礎。影像或許失真、表演者或許青澀,但兩者同時被觀眾接收時,隨即在觀眾眼中重建真實。在演出中每個當下觀眾的感受才是真實無誤的。

結尾則是以包含了兩項難題的即興演出做為結尾。首先,由導演在演前寫下隨機的特技動作並密封,在結尾交由演員解封並在十五分鐘之內排練出一個完整的段落呈現。再來,則是段落呈現時會由導演隨機挑選音樂播放,表演者必須在表演當下讓特技動作可以貼合隨機播放的音樂質感。這兩大難題在筆者觀看的場次輕易的被表演者處理好,完成一場精采的特技演出。觀眾因為這些表演者擁有的技藝而興奮及大受感動,此安排及造成的效果遠比語言或是影像來的有力量。


薛西弗斯大明星(臺灣特技團提供/攝影林政億)

筆者認為本作可以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技藝及表演藝術人才養成不易的現實,以及作為成員的他們在特技表演之外生命的徬徨以及困境。這些想法透過作品在觀眾心中被建構,也使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隨著演出似乎也走進他們的生命與其感同深受,「相信」了演出當下感受到的一切。

戲台上的演出皆是排演過後的結果,每個當下皆是設計過的;但觀眾與台上演員間在每個「當下」卻又可以建立直接的連結,劇場作品透過真實與虛假中的空間,讓觀眾可以在其中建立真實,在這個影像失去公信力的時代,提供我們另一種靠近真實事件的方法。

《薛西弗斯大明星》

演出|臺灣特技團
時間|2021/10/24 14:30
地點|桃園展演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對團員而言,不做特技等於是自廢武功,那代表了必須找到另一種姿態,才能站在舞台上。《薛西弗斯大明星》以紀錄劇場的形式,讓特技演員在疊羅漢之前,先向觀眾聊聊自己⋯⋯(李昱伶)
11月
18
2021
我對「漫遊者劇場」一詞出現最初的認識,是黃思農從2016年開始創作一系列啟發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概念。開啟由觀眾獨自遊走於城市角落的各個聆聽,不同於以往劇場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基礎,沒有演員,只有聲音的「隱形」演出⋯⋯
11月
28
2023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10月
02
2023
十年一瞬,沒有賣慘濫情,陳彥達、何瑞康 以一貫的漫才專業轉化辛苦疲憊的過程,觀眾在這十年裡找尋自己參與的座標,從十塊錢很多的時候,迪化街的方寸之地,到十年此刻,觀眾乘著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操縱的鞦韆,在笑點之間擺盪⋯⋯
9月
25
2023
我們沒有辦法拒絕這些感官刺激,比如裸體,或是光滑的手掌、膝蓋、小腿與絨毛地毯之間,皮膚與皮膚之間摩擦的聲音。我們需要對裸體──過去總是用來指涉自由的人的意象──的詮釋保持距離,才有辦法真正看見作品。
9月
22
2023
儘管「切割」、「破裂」、「凝聚」、「碾碎」各有不同狀態的張力,「警察」都像一個冷冰冰的句點,截斷了任何可觸發的想像;要如何想像警察?
7月
20
2023
聽他們勤務中削薄的個體性,如何在長跑中一點一點拾回⋯⋯;於此導演竟類比於編舞,其中技術性皆令身體柔順於「他者」的框架,陌異的生命經驗被帶回排練場,練習想像成為「他者」。
7月
19
2023
短短8分鐘展演,對滿身是傷的主體來說,似乎蔚為在土地.河海釋放與淨化的儀式;對想傳承母體文化、追求藝文職涯之人來說,又有怎樣的意涵呢?將開演之際,看著節目單以特殊字體強調「有與廣泛的社會聯結在一起嗎?」以及「這是『表現』的藝術」,讓人不禁戴上了這樣一副眼鏡,進到演出場域中。
7月
1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