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西弗斯與他的人生新挑戰《薛西弗斯大明星》
11月
18
2021
薛西弗斯大明星(臺灣特技團提供/攝影林政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44次瀏覽

李昱伶(臺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博士生)


「好像不行耶!我演不出來,我要哭了。」

《薛西弗斯大明星》裡的特技演員,讓我想起很多人的媽媽,只要家裡有人在,媽媽就有做不完的家事。如果對媽媽說:「不要忙了,我們來談談心吧!」,媽媽一定會說:「你神經哦!要講什麼?!」。媽媽,好像習慣把自己當工具人,然而她並不是工具,而是人。當臺灣特技團的團員,與每次到排練場都會問大家「今天好嗎?」的鍾伯淵導演相遇,就會像那個被要求「別做家事,來談談心」的媽媽一樣,不知道要說什麼。對團員而言,不做特技等於是自廢武功,那代表了必須找到另一種姿態,才能站在舞臺上。

《薛西弗斯大明星》以紀錄劇場的形式,讓特技演員在疊羅漢之前,先向觀眾聊聊自己;在組成集體前先還原成獨立的個體。自我揭露即是卸除武裝,團員李軍說:「我覺得自己最害怕的,就是一輩子這樣了。」,這齣戲是團員們生命故事的集錦,也是臺灣特技團尋找特技表演更多的可能性。

「音樂可以不要那麼靠北嗎?」

團員何明昌的專長是雜耍、地圈以及倒立。他現在也已經是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綜藝團的老師,但當他還是個學生的時候,他的老師曾說過他的手伸不直,練不成倒立。在何明昌分享他的故事時,舞臺上打出了兩張X光片投影,一張是正常人的手肘,另一張是何明昌的手肘。這個畫面讓我聯想到了TED演講——講者在大大的投影前講自己的故事。何明昌說,他的右手肘關節已經沒有軟骨保護,每個動作,都是骨頭與骨頭的硬碰硬。在何明昌說話的同時,傷懷的音樂,襯映著他的句子,於是何明昌說了句:「音樂可以不要那麼靠北嗎?」觀眾都笑了。

誰說手伸不直的人練不成倒立呢?何明昌做了一個倒立,為他的學習經驗做了一個小結。X光片讓觀眾看進了他的身體裡面,也看見他把自憐的力氣拿去練功的決心。臺灣特技團的作品,向來以「特技表演」為核心,而在這次演出中,導演使用紀錄劇場的手法,讓「特技演員」成為主角,以團員的生命經驗為紀實素材,編創了一個本就屬於團員、卻從未被說出來的故事。

關於防疫政策,我覺得⋯⋯

劇中有一段,讓團員圍成一個大圓,中間立了一支麥克風,讓大家輪流發表自己對於防疫政策的看法,話題由私領域轉向公衛議題。這不是戲,而是團員借由紀錄劇場的形式,進行公共參與。雖然特技團不等於馬戲團,但其在表演形式及團體特徵上,仍有些相似之處。馬戲團因動物表演,在1960年代動保意識逐漸成形之際,出現了不得不變的轉型壓力。在1979年,終於有了「新馬戲」的作品,導演希拉蕊.魏斯雷(Hilary Westlake)以馬戲倡議動物權益。除了動物表演,傳統馬戲中亦包含著強烈的性別刻板,比如疊羅漢的底座永遠是男性、女性空中飛人總帶著明媚的妝容,望向另一頭的男性空中飛人,因此,許多新馬戲團體便致力於性別平衡,奧茲馬戲團甚至推出了「女強人計畫」,以提升澳洲馬戲產業中,女性藝術家的發展性與能見度。

新馬戲以「質問精神」走向政治參與,對傳統馬戲的代表性元素,也提出質疑,為馬戲表演開拓出一番新貌。如果臺灣特技團的團員害怕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那麼也許可以向新馬戲取經,找到「新特技」。

有心與有新

看著團員被導演要求坐在鏡頭前與導演聊聊天,如同文章開頭所提,我好像看到閒不下來的媽媽,終於乖乖坐在沙發上——起初不自在,但漸漸變得比較自然。團員在《薛西弗斯大明星》裡拿出自己的心,給觀眾看。觀眾看到團員們踏上舞臺前,走的那一段路;看見薛西弗斯如何推動巨石。

團員在紀錄劇場的共創形式中突破了自己,然而就尋找「新特技」而言仍然是未盡之業。想要改變任何事物,首先要改變的都是自己,期待薛西弗斯不被巨石困住,而是推動巨石開出一條新的道路。

《薛西弗斯大明星》

演出|臺灣特技團
時間|2021/10/24 14:30
地點|桃園展演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影像,此新媒材被發明之後,人類對於真實的信仰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我們對於被影像記錄下來的素材深信不疑⋯⋯本作以紀錄劇場為題,透過作品,讓觀眾得以接近臺灣特技團成員的真實生活。讓大家看見特技演員之外的他們。(李廷羿)
11月
09
2021
我對「漫遊者劇場」一詞出現最初的認識,是黃思農從2016年開始創作一系列啟發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漫遊者」概念。開啟由觀眾獨自遊走於城市角落的各個聆聽,不同於以往劇場以人為表現對象的基礎,沒有演員,只有聲音的「隱形」演出⋯⋯
11月
28
2023
三齣戲串聯的遊走式劇場匯演《歡迎搭上蘭城漂浮巴士》。匯演總長度將近兩小時,幾乎繞行了羅東文化工場的整個戶外平面區域。雖然名為小戲節,卻擁有坐看魔術秀、漫步文化園區和歡唱遊覽車卡拉ok的多元體驗。各別規模較小,整體演出卻很豐富,頗有參加輕裝版豪華旅行團的樂趣。
10月
12
2023
夏至藝術節自2016年開辦迄今,已成雲嘉嘉新四個文化中心的指標性藝文活動。瀏覽節目單,雲林縣是現代與傳統兼具、嘉義市專走音樂會、嘉義縣主攻兒少劇作、新營聚焦傳統表藝。四館相互拉抬,推廣文化行旅,致力落實跨域目標。今年在新營文化中心共有八場節目開鑼登臺,我有幸觀看後五場,聊述演出觀察。
10月
02
2023
十年一瞬,沒有賣慘濫情,陳彥達、何瑞康 以一貫的漫才專業轉化辛苦疲憊的過程,觀眾在這十年裡找尋自己參與的座標,從十塊錢很多的時候,迪化街的方寸之地,到十年此刻,觀眾乘著陳彥達、何瑞康、曹瑜三人操縱的鞦韆,在笑點之間擺盪⋯⋯
9月
25
2023
我們沒有辦法拒絕這些感官刺激,比如裸體,或是光滑的手掌、膝蓋、小腿與絨毛地毯之間,皮膚與皮膚之間摩擦的聲音。我們需要對裸體──過去總是用來指涉自由的人的意象──的詮釋保持距離,才有辦法真正看見作品。
9月
22
2023
儘管「切割」、「破裂」、「凝聚」、「碾碎」各有不同狀態的張力,「警察」都像一個冷冰冰的句點,截斷了任何可觸發的想像;要如何想像警察?
7月
20
2023
聽他們勤務中削薄的個體性,如何在長跑中一點一點拾回⋯⋯;於此導演竟類比於編舞,其中技術性皆令身體柔順於「他者」的框架,陌異的生命經驗被帶回排練場,練習想像成為「他者」。
7月
19
2023
短短8分鐘展演,對滿身是傷的主體來說,似乎蔚為在土地.河海釋放與淨化的儀式;對想傳承母體文化、追求藝文職涯之人來說,又有怎樣的意涵呢?將開演之際,看著節目單以特殊字體強調「有與廣泛的社會聯結在一起嗎?」以及「這是『表現』的藝術」,讓人不禁戴上了這樣一副眼鏡,進到演出場域中。
7月
1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