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傳說的詭譎預言「臺港舞踏文化祭-妖獸都市」
6月
26
2023
害(滅劇場提供/克勞德・霍弗 Claude Hofer〔瑞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07次瀏覽

文 鄧雯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美學、媒體藝術與藝術史博士生)

由「滅劇場黯黑舞蹈團」所策劃的「臺港舞踏文化祭-妖獸都市」,2023年6月10日於十方音樂劇場展開,五組的舞踏交流演出,為臺港舞踏者提供發揮創意及展現自我的平台。策劃人胡嘉老師於國際間及臺灣表演平台致力推廣舞踏,並鼓勵新生代舞者勇於呈現真實的自我,挑戰創新的舞踏精神。「臺港舞踏文化祭」以《妖獸都市》為副標題,不禁令人聯想到去年(2022)於台灣上映的《妖獸都市1987劇場版》。那是一部情色主義的獵奇科幻劇場版動畫,由擅長暴力美學詮釋的川尻善昭執導,改編自菊地秀行的小說。劇情描述人魔共存的世界,為避免一切的失序,兩位人界護衛收到任務,保衛魔界與人界協定。而真人版的《妖獸都市》為1992年上映,由香港導演徐克監製、導演麥大傑,黎明、張學友、李嘉欣主演,是一部充滿暗黑魔幻成分的香港B級片電影。2023年「臺港舞踏文化祭」以此為副標,帶領觀眾進入獨特的舞踏世界,探索都市暗黑面,以舞踏展現陰影下的人權。

上半場開場舞作《害》,由黃絃詠、吳梓榕雙人舞展開,伴隨音樂家張康德的單音敲擊聲,敲開了凝結的空氣,雙人舞踏縱慾沈淪的糾纏斡流,是扭曲詭譎的連體。葉政瑋激瘦細長的身軀謹小慎微的踏入,緊急出口的綠色燈光渲染

肌膚,是枯樹盤繞青綠的苔蘚。樹靈伸入雙人糾纏的結界,與之渾沌狀態形成強烈的對比,高大卻又輕盈的孤樹下,是腐壞自溺於糾纏的戀人。音樂家張康德撥弄琴弦,樂符輕撫腐壞的靈魂,雙人緊緊抱住了枯樹,像找到了唯一的救贖,隔開兩人的糾結。第二組演出由郭心蘋(大提琴)引領舞踏新人陳楓、許雯鈞的《共生破》,白色的大型塑膠袋封印了他倆的靈魂,禁錮於白色的迷霧,試圖衝破雲霧;亦是母體胎盤中的雙生兒,努力的伸出手、腳;也是毛蟲不急於破繭而出,以身體的激烈、痛苦、緩慢的享受蟲蛹「完全變態」的羽化過程。


失落的神廟(滅劇場提供/克勞德・霍弗 Claude Hofer〔瑞士〕)

下半場開場是多元創作跨領域藝術家野村祐(Yu Nomura)的《巫山神女》,野村祐多年從事舞踏妝容、肢體開發教學,擅長以巫女妝容融入其藝術張力的表演形式。舞踏中詮釋神女曼妙的神姿,將傳說故事情境納入表演。大倉摩矢子(Mayako Okura)《原風景》,倘若以「太空漫遊」不足以形容她的舞作。她漂浮的身軀凝聚暗物質(Dark Matter),引力牽引身軀,空氣聲響畫過星辰,太空粒子進行了一場星際迷航,意象的表達是大倉摩矢子成熟的舞踏展現。壓軸演出的是這次「台港舞踏文化祭-妖獸都市」的臺港共製演出,由香港舞踏舞者梁偉傑(Grad)與臺灣舞踏舞者黃國瑞(Sherwin Chimera)所合作的《失落的神廟》,作品以黃國瑞的作品為開始,香港舞踏舞者梁偉傑介入,碰撞且創造《失落的神廟》,臺灣音樂家黃泰元(Tiger Huang)以吟唱聲、小提琴等配樂。舞作中反映出香港時代下的政治命運與革命運動中,人民無聲的吶喊,嘶聲裂肺的失語症狀,奮力投石的壯烈、吹彈可破的政治假象,舞作雕塑暗黑勢力中人民的的反抗縮影。

「舞踏為二次大戰下的產物,時至今日。為何舞踏?」,這是演後座談所展開的討論。台灣新生代舞踏《害》、囚禁於塑膠裝置的掙脫者《共生破》、一位傳說中的豔麗女神仍然渴望愛情《巫山女神》、宇宙闇物質的抗引力《原風景》、臺港共製《失落的神廟》表達政治的客體,反應人民的反擊與生存。加拿大哲學家麥克魯漢曾提出「媒介即是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人們理解訊息受到媒介的影響,而表演者透過作品傳達感知、傳達訊息,以純粹的身體、舞蹈、乾淨的舞台,簡潔又賦予張力的意象,由舞踏者的引領,觀眾進入意識元宇宙。傳達意念,不需要仰賴科技產物的輔助,仍可生成異次元的維度。人類內心的妖獸在壓抑中釋放,在都市中生存,「台港舞踏文化祭-妖獸都市」釋放心中禁錮的獸,有獸性也充滿人性,人性的妖魔,來自外界不公平的對待,所以成妖為獸的都市詭譎預言。

《「臺港舞踏文化祭-妖獸都市」》

演出|滅劇場
時間|2023/06/10 18:00
地點|十方音樂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
Cheken的祕魯山丘、農夫、巨洞、黑馬、煙霧、水與女兒,這套能指的編撰,原本是波瓦對戲劇的構想,但我們何不把它切換成編舞家基根-多藍視角下的Mám(愛爾蘭語)——意指隘口(mountain pass),也有十字路口的意象,是死絕、逃生或步入險境的未知與詭秘之境,還有牛軛、枷鎖等意,引申為踏上肩負重責的道路。再次回到《界》的開場,那是在煙霧中化身為公羊的普卡,驅魔儀式啟動,應是如此看待catharsis的煙薰,而不是概念已成經典、過於僵硬的左派現代版本。至於《界》的收場,儀式不枉費它給出的覺知素(percept),是收攏於它展開的恢弘氣象:起初,女孩身後逸出煙霧,逐漸籠罩全場,刺眼強光開始直射觀眾,台上的巨型風扇旋出強風,不僅吹散了瀰漫舞台的那團煙霧,且猶如颳起一陣形而上的歷史狂風,撲向我們,連人帶心被席捲、攜往不知所終的八荒九垓。
3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