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再是我《銀色生死戀》
5月
08
2023
銀色生死戀(林座提供/攝影楊詠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96次瀏覽

文 蔡銪宸(臺灣大學資管系在學生)

人活著,是因為腦中的記憶,還是因為身體的組織?如果是因為身體,當發生了意外或生病導致身體變得不一樣,我,還是我嗎?如果是因為腦中的記憶,那當失憶了之後,我還算活著嗎?

這部戲以詼諧有趣的方式嘗試去探討這個問題。過程中有許多赤裸的情色玩笑,赤裸地彷彿人性。編劇褪去了所有遮掩,純粹地探討生命會發生的事。從老人的尿布,再到情趣用品。因為沒有包裝,劇本更顯得貼切,似乎不過就是左鄰右舍發生的事情。


銀色生死戀(林座提供/攝影楊詠裕)

舞台設計以鏡框式舞台呈現。由於劇場空間不大,整體觀眾約四十人左右。劇場沒有劃位,以椅子自由入座。場景自始至終只有一個,就是老夫婦的家裡面。然而,導演卻透過手法玩出更多空間。以光影投射在旁邊的牆壁上,模擬出隔壁房間的情境。影子隨著音效變化,營造出看見了卻又沒看見的氛圍,引發無限遐想。舞台前半部分是客廳,後半部分則是走廊和門,演員穿梭其中,讓整部劇不會因為空間而有所侷限,也多了更多說故事的空間。

演員只有四人,以對話方式呈現出發生過的事,屬於比較意識流的敘事,讓觀眾自行去想像。一句句的台詞,勾勒出一幅幅畫面。以滿腔情感為墨,滿腹話語為筆,我們逐漸了解發生的事情。演員深情的表演輕觸我們的心房,使人忍不住流淚。從未聽見隻字片語在說愛情,卻又覺得愛情瀰漫了整個空間。社工之間的愛,老夫婦之間的愛。人類很幸運地擁有智慧,能以自己的方式愛別人,但卻又如此可悲,別人不一定理解我們想表達的關愛。台上,所有人都用了全力在愛別人。

簡單的布置,沒有過多的燈光特效,僅僅只是呈現一個故事而已。單純得就像每一個人,每個努力活著的人。紅塵滾滾,台上幻化了人生百態,從新美嬌的生,陳皮的老,小菊的病,舊美嬌的死,陳皮和美嬌的愛別離再到大種對小菊的求不得,或多或少,我們都明白了一些屬於人生的道理。

什麼是愛?什麼是活著?短短八十分鐘,觀眾與劇中演員一同挖掘,挖掘他們心中的真相,挖掘你我心中的真相。

《銀色生死戀》

演出|林座
時間|2023/04/30 14:30
地點|PLAYground 南村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解離》是一個真誠而不「討好」的作品,對觀眾而言,既是情感的考驗,亦是理性的挑戰,既是私密的傾訴,亦是公共的對話,在表演者與觀看者的共同體驗中,印證了劇場兼具的公共性與私密性,也就是劇場的價值。
5月
29
2023
誠然本片面對的客群多數是男同志,選擇面容姣好、身材精實的男演員搭配彷彿布料比金還貴的戲服和許許多多露骨的性愛場面與台詞,應該是導演有意為之而非失手,但是如此擁抱商業的手法,是否也犧牲了表達角色深度的空間?
5月
29
2023
做戲,本來也就是一種填補空白的企圖。但比起填補,《感謝公主》則是打量與顯影了這些空白與縫隙,就算靜止,也是一種行動,讓南管曲音與演員凝練的身體協助冷卻與打亮,同劇中人物一起望斷水遠山遙
5月
22
2023
有別於布萊希特的暴露設備、歌隊敘事等舞台疏離手法,導演湯京哲整合了對於柏拉圖〈理想國〉中地穴寓言想像的舞台設計,透過取消表演、雙面舞台、物件、煙霧和水平燈光設計等巧思,成功阻斷習慣自我投射的觀演習慣;與此同時,光與影二元卻共存的舞台調度,也恢復了實驗劇場早被遺忘的實驗性。
5月
22
2023
創立於2021年的時生劇團,以青少年教育為出發。此次推出劇團二號作《妖怪》,改編自野田秀樹的《赤鬼》。⋯⋯成功另闢蹊徑⋯⋯
5月
22
2023
《ART》中三位演員良好的配合,不管是激烈爭吵或爭吵後靜默的表演,都呈現出生活中應該有的劍拔弩張與尷尬,也正是因為自然的節奏營造出真實氛圍,讓觀眾將焦點更聚在角色的性格,與他們之間的關係。
5月
22
2023
欲言又止的《尋找一個屬於我們的島》只製造了一種「寓言感」,但僅止於「感」,未達「寓言」程度。
5月
19
2023
「成為商品」乍聽有點負面,特別是以「精實的男體」為號召,確實顯得刻板,但是否讓劇場的蕭條票房為之一振?——這明顯延續自《仲夏夜汁夢》,令人振作的或許不只有票房。
5月
15
2023
謝幕時所唱「我開始,你繼續,我們歌聲不會停。」讓我有很深的觸動,歷史之所以是歷史,是因為它已成為過去、無法改變,但活著的人可以做的是從中了解過去並反省。只要這些故事有人說、有人寫下,那麼那些逝去的人,就永遠都活在你我心中。
5月
1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