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與想像的投射《金花囍事》
10月
17
2013
金花囍事(大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92次瀏覽

演出團體:大開劇團

時間:2013/10/13 14:30

地點:台中市中山堂

文 汪俊彥(特約評論人)

一齣沒有艱澀的符碼、沒有歇斯底里的情緒、沒有疏離的舞台、甚至沒有變換場景的戲,卻不是不用思考、不需感受、不用解讀、不會流轉的演出。相較於抽象的表演,寫實劇往往被認為是直觀、導演權威、甚至帶著說教可能的缺乏風格化演出。又好似沒有繁複概念,就無法顯示閱讀深度;沒有形上思索,就無法慰解求知慾望?大開劇場的帶家戲《金花囍事》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

一走進劇場,大概很難不被舞台上建築吸引。主建築是一間木造的平房客廳,左右兩側各自延伸出加蓋的廂房與二樓的臥房;下舞台是平房的後院,上舞台則是大門進出的前院。建築裡,每一項經過時間擦拭的物件,曾經熟悉地陪伴戰後臺灣幾個世代的家庭:木櫥窗、藤椅、藤椅上補繡的椅墊、矮板凳、保溫瓶、衣架、水果月曆、鐘擺石英鐘、裁縫機、大同電鍋等。上舞台的深處還有電線桿與電線拉過村子不太大的天空。細緻的舞台景深,讓故事中的小故事發生在家的每一個家人可以稍稍忽略的角落;精細而考究的道具,讓演員在最放心的空間中展開角色。

故事發生在解嚴前後台中市中興大學附近的眷村,金花獨力扶養四個女兒:秋美、冬美、夏美與春美。不負責而早逝的父親使得金花與大姊秋美成為家中經濟支持,二姊冬美主掌家中生活一切,三妹夏美是精通多種語言的醫學院高材生,而小妹春美是即將面臨大學聯考的高三學生。五個女人各司其職組成了這個家,彼此伴隨、互相支持,歲月靜好。但孩子會長大,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會隨之調整,當妹妹不只是妹妹、學生不再只是學生、家庭主婦有了別的掛念,甚至媽媽都不只是媽媽,一肩挑起扶養妹妹重擔的一家之主需不需要調整?屋簷下的每個人都習慣了的角色,所謂角色其實是透過其他角色相互定義的身份,脫離了習慣也就牽動了角色間的關係。每個家人都努力地想要報恩、想要掙脫安排、為對方想、也想留自由,這些都成就了倫理。家庭倫理是被期待的關係,以愛之名;而家要散的時候,也是重組倫理的時候。

我想一齣好的寫實劇大概就是如此吧?《金花囍事》並不賣弄曲折的劇情,一切人世的流轉好像就這麼理所當然地發生;也沒有激烈的衝突或熱血沸騰的期待,但演出卻屢屢讓人摒息,不時喉頭也酸酸的。寫實當然是種風格,寫實可能更需要費力解讀,觀察角色之間的張力。寫實劇看似簡單,但從不容易;困難之處來自演員如何成為彼此的角色,在舉手投足間的行動、意念、台詞與潛台詞成功傳遞。故事的發展與流轉,來自功力深厚的演員一張張情緒的累積,廖許金花(張丹瑋飾)、大姊秋美(謝瓊煖飾)、二姊冬美(水毓棠飾)三人恰到好處的表演支撐了這個家不倒的牆,而內在衝突與外在變因則輕搖著早已經年累月的木造平房。觀眾在寫實劇中的社會角色找到一個投射認同與安置自身的位置,透過演員經驗了很可能同樣說過的話、擁有的情緒、難以抉擇的掙扎與難以說出口的猶豫。《金花囍事》提醒了我們,好的寫實劇從不過時,時間反而是最好的評審;寫實劇也從來不是照本宣科,每一次演出都讓躲在歷史細微角落的記憶與想像,再現光華。

最後想要稍稍一提的是,時間場景安排在解嚴前後,透過「這個家真的要散了」的隱喻,以最寫實的溫度映照了臺灣倫理重組的時刻。

《金花囍事》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面對身為人的議題,人生不同階段的生命課題/作業,以及人身處當下的境遇,兩齣戲皆以極為誠懇、生活化卻不通俗的台詞和喜劇手法呈現,讓觀者在開心歡笑間,瞬間被擊中內心柔軟的地方。(鄭宜芳)
8月
31
2022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