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台戲的表演選擇《魏徵斬龍王》
10月
13
2020
魏徵斬龍王(劉祐誠提供、攝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56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儘管內台戲與外台戲,以「演出地點」作為分類的界線,但在外台戲這個分類的大集合中,還能再提出諸多的分類標準。不同於其他強調舞台特效的外台劇作,此次一心戲劇團《魏徵斬龍王》並沒有設置令人目眩神移的燈光或舞台效果,而更依賴演員們的表演。

由於一心戲劇團近期已相對不常於戶外公演,因此筆者設想此次的演出地點應該是在一個寬敞的廟埕中,並有許多觀眾前來欣賞。不過,來到現場,這個位於五股市郊的土地公廟,是大眾運輸交通難以到達的地點,廟旁也僅存一塊空地;因此,僅有零星觀眾,但許多觀眾都是一心戲劇團的忠實戲迷。每當台上的演員把演員們的私人生活關係化用到對白,觀眾都能接收到這些笑料,於是,台上演員與台下觀眾互動更比一般外台戲顯得有效果。

《魏徵斬龍王》的舞台燈光,僅選擇在舞台上方配備簡單的白光,偶爾在敘事精采處,再設有一顆七彩的霓虹燈。在傳統的戲曲舞台中,演員每次出場的亮相,都會有一個專門替演員掀簾的工作人員,讓演員能夠完美的出台亮相;但在外台戲班的配置,則由於人力精簡而較難出現。在《魏徵斬龍王》的演出中,一心戲劇團於左右側幕懸掛兩塊長形布幕,讓即將上場的演員或工作人員有個隱身處。每當演員出台時,許多演員都會先念「走啊」、「來囉」或是「啊啊」等提示語,告知後場人員或正在場上的演員,自己即將上場。

一心戲劇團演出的《魏徵斬龍王》,設定於唐朝年間的長安城。當時,有位相士袁天罡每天只幫一百個人算卦。住在近郊的漁夫阿吉,由於鯉魚仙子把水族生物的作息與阿吉捉魚的時間錯開,因此經濟每況愈下。後來,阿吉得到袁天罡指點,捕捉到大量的魚類,負責巡邏海域狀況的鯉魚仙子們便去向師兄涇河龍王告狀。龍王前來找袁天罡理論,並擊掌打賭隔日長安城的下雨狀況,袁相士向龍王說長安城內下一呎、長安城外下三呎。龍王向袁相士告別並回到家中,正當他向大家表示袁相士的狂妄算卦結果,結果玉皇大帝派人前來頒布同樣數量的降雨旨意,氣不過的龍王把長安城內外預計降雨的數量對調。降雨單位被龍王有意弄錯的長安城,造成許多人民傷亡,玉帝下旨請魏徵當監斬官斬殺龍王,龍王為了保命趕緊前來向袁相士求助。袁相士為其指點,請唐太宗李世民拖住魏徵,不讓魏徵有機會斬殺龍王,無奈在李世民的積極幫助下,仍舊無法阻止龍王在魏徵的監督下被斬死亡。

在涇河龍王把長安城內外降雨數量對調,讓長安城人民死傷慘重的情節,筆者假想這個段落在劇院內的演出情形,製作團隊可能使用投影或其他聲光效果表現強降雨;或是製作團隊有充足製作成本,也可能在寬廣的戶外場地請人灑水,讓觀眾得到更強烈的觀賞效果。在這個以酬神為主的外台戲,每個表演空間大小不一,製作團隊很難把這些大規模的舞台設定逐一落實。一心戲劇團為了表現這個段落,他們不強調龍王施展的強力降雨,反而因地制宜地請演員們搭配背景音樂,表現因強降雨而民眾民不聊生的示意動作。認真的外台戲班,除了要克服場地的表演限制,在不一樣的表演環境,他們也會做出相對應的改變。《魏徵斬龍王》中,袁天罡不僅是位相士,同時是位農夫,平日戲班備辦的衣箱不會置放鋤頭等農用具,為了表演袁天罡正在處理農務,飾演袁天罡的演員便改拿大刀示意。

筆者評論外台戲的初衷,是想透過外台戲的演出情形,希望能見到諸多打破專業演出空間的演出習慣。例如,外台戲的表演,由於無法遮住場地的全部光源,觀眾仍舊能見到場上正在發生的情況,因此外台戲班幾乎都不會出現「燈暗/燈亮」的舞台設計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的運思邏輯中,筆者發現自己對於外台戲的演出情形,仍然以專業的表演空間為思考框架。外台戲班的演出情形,本來便不是為了服膺專業表演場地的內台戲框架,這是必須再次說明的;至於,在這系列的外台戲評論,雖仍以許多人熟悉的欣賞戲劇演出習慣作為評論起點,但是希望藉由評論引起的討論效益,也能讓大家理解外台與內台戲各有吸引觀眾的精采地方。

《魏徵斬龍王》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0/09/29 19:00
地點|新北五股田埔巷福德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