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台戲的表演選擇《魏徵斬龍王》
10月
13
2020
魏徵斬龍王(劉祐誠提供、攝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6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儘管內台戲與外台戲,以「演出地點」作為分類的界線,但在外台戲這個分類的大集合中,還能再提出諸多的分類標準。不同於其他強調舞台特效的外台劇作,此次一心戲劇團《魏徵斬龍王》並沒有設置令人目眩神移的燈光或舞台效果,而更依賴演員們的表演。

由於一心戲劇團近期已相對不常於戶外公演,因此筆者設想此次的演出地點應該是在一個寬敞的廟埕中,並有許多觀眾前來欣賞。不過,來到現場,這個位於五股市郊的土地公廟,是大眾運輸交通難以到達的地點,廟旁也僅存一塊空地;因此,僅有零星觀眾,但許多觀眾都是一心戲劇團的忠實戲迷。每當台上的演員把演員們的私人生活關係化用到對白,觀眾都能接收到這些笑料,於是,台上演員與台下觀眾互動更比一般外台戲顯得有效果。

《魏徵斬龍王》的舞台燈光,僅選擇在舞台上方配備簡單的白光,偶爾在敘事精采處,再設有一顆七彩的霓虹燈。在傳統的戲曲舞台中,演員每次出場的亮相,都會有一個專門替演員掀簾的工作人員,讓演員能夠完美的出台亮相;但在外台戲班的配置,則由於人力精簡而較難出現。在《魏徵斬龍王》的演出中,一心戲劇團於左右側幕懸掛兩塊長形布幕,讓即將上場的演員或工作人員有個隱身處。每當演員出台時,許多演員都會先念「走啊」、「來囉」或是「啊啊」等提示語,告知後場人員或正在場上的演員,自己即將上場。

一心戲劇團演出的《魏徵斬龍王》,設定於唐朝年間的長安城。當時,有位相士袁天罡每天只幫一百個人算卦。住在近郊的漁夫阿吉,由於鯉魚仙子把水族生物的作息與阿吉捉魚的時間錯開,因此經濟每況愈下。後來,阿吉得到袁天罡指點,捕捉到大量的魚類,負責巡邏海域狀況的鯉魚仙子們便去向師兄涇河龍王告狀。龍王前來找袁天罡理論,並擊掌打賭隔日長安城的下雨狀況,袁相士向龍王說長安城內下一呎、長安城外下三呎。龍王向袁相士告別並回到家中,正當他向大家表示袁相士的狂妄算卦結果,結果玉皇大帝派人前來頒布同樣數量的降雨旨意,氣不過的龍王把長安城內外預計降雨的數量對調。降雨單位被龍王有意弄錯的長安城,造成許多人民傷亡,玉帝下旨請魏徵當監斬官斬殺龍王,龍王為了保命趕緊前來向袁相士求助。袁相士為其指點,請唐太宗李世民拖住魏徵,不讓魏徵有機會斬殺龍王,無奈在李世民的積極幫助下,仍舊無法阻止龍王在魏徵的監督下被斬死亡。

在涇河龍王把長安城內外降雨數量對調,讓長安城人民死傷慘重的情節,筆者假想這個段落在劇院內的演出情形,製作團隊可能使用投影或其他聲光效果表現強降雨;或是製作團隊有充足製作成本,也可能在寬廣的戶外場地請人灑水,讓觀眾得到更強烈的觀賞效果。在這個以酬神為主的外台戲,每個表演空間大小不一,製作團隊很難把這些大規模的舞台設定逐一落實。一心戲劇團為了表現這個段落,他們不強調龍王施展的強力降雨,反而因地制宜地請演員們搭配背景音樂,表現因強降雨而民眾民不聊生的示意動作。認真的外台戲班,除了要克服場地的表演限制,在不一樣的表演環境,他們也會做出相對應的改變。《魏徵斬龍王》中,袁天罡不僅是位相士,同時是位農夫,平日戲班備辦的衣箱不會置放鋤頭等農用具,為了表演袁天罡正在處理農務,飾演袁天罡的演員便改拿大刀示意。

筆者評論外台戲的初衷,是想透過外台戲的演出情形,希望能見到諸多打破專業演出空間的演出習慣。例如,外台戲的表演,由於無法遮住場地的全部光源,觀眾仍舊能見到場上正在發生的情況,因此外台戲班幾乎都不會出現「燈暗/燈亮」的舞台設計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的運思邏輯中,筆者發現自己對於外台戲的演出情形,仍然以專業的表演空間為思考框架。外台戲班的演出情形,本來便不是為了服膺專業表演場地的內台戲框架,這是必須再次說明的;至於,在這系列的外台戲評論,雖仍以許多人熟悉的欣賞戲劇演出習慣作為評論起點,但是希望藉由評論引起的討論效益,也能讓大家理解外台與內台戲各有吸引觀眾的精采地方。

《魏徵斬龍王》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0/09/29 19:00
地點|新北五股田埔巷福德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