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結合兒童劇的試驗取向《魔法霹靂啪啦~東方灰姑娘變女強人》
8月
08
2024
魔法霹靂啪啦~東方灰姑娘變女強人(新和興總團提供/攝影鄭俊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644次瀏覽

文 邱一峰(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近兩年因應政府推動國家語言政策,表演藝術成為了重要的推廣媒介之一。包括文化部藝文發展司「鼓勵表演藝術台語主流化計畫」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青春Go Young計畫」,都讓表演藝術團隊有機會扮演語言推廣的重要推手,而臺灣民間長年風行的歌仔戲與布袋戲,一直以來都是使用民眾熟悉的方言進行演出,尤其又與民俗文化活動密切結合,也就自然而然成為此中最受矚目的劇種。

新和興歌仔戲劇團也在這樣的趨勢中,以過去近七十年累積的表演基礎,藉由自身傳承四代的歌仔戲藝術投入到國家語言推展之中,結合文化部「鼓勵表演藝術台語主流化計畫」方案的資源,製作這齣歌仔戲兒童劇,希望經由兒童熟悉的故事融入到歌仔戲的表演形式中,不僅能讓孩子認識傳統戲曲、了解傳統故事,更要讓他們聽懂生活熟悉的語言內容。

傳統戲曲現代化的創作思維

新和興總團已連續18年獲得彰化縣傑出演藝團隊的殊榮,長期紮根在地的傳統戲曲傳承與演出工作,具有厚實的傳藝基礎。目前以第三代江金龍與江陳咏蓁夫婦為領導核心的組成,正逐漸過渡到第四代江怡璇與江云佾姊弟領軍的年輕團隊,明顯展現世代交替的傳承與轉型。事實上,過去數年來,新和興也持續積極培養新一代的年幼子弟兵,包括從國中生到高中生的青少年成員,均願意給予上臺表現的機會,提供施展表演的空間。從近幾年劇團演出的作品觀察,這些青澀的演員也都佔有一定的份量,逐漸累積舞臺經驗與表演技巧,從而展露熟稔的唱腔和身段。

這次發表的《魔法霹靂啪啦~東方灰姑娘變女強人》歌仔戲兒童劇,便是以這群青少年演員為主體,發揮赤子之心的創意思維,結合童話與傳統戲曲,呈現歌仔戲的兒童趣味,企圖導引小朋友從西方童話灰姑娘的情節進而認識華人世界的傳統故事,嫁接成東方灰姑娘的楊排風,中間還有仙女魔法棒的串場解說,藉以拉近現代親子觀眾欣賞歌仔戲的距離。


魔法霹靂啪啦~東方灰姑娘變女強人(新和興總團提供/攝影鄭俊德)

這之中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主題曲的歌詞旋律,透過仙女在劇中多次的演唱加上肢體動作,確實發揮了「洗腦」的效果,輕快的節奏讓小朋友易於模仿而隨之起舞。且演出結束後又邀請兒童上臺互動,則是考察小朋友對演出內容了解的程度。基本上,兒童觀眾看得懂故事,對創意的表現手法也容易理解,對臺語的對白傳達還能接受,但對戲曲藝術的欣賞則需要更長時間的培養。

是藉機轉型或拓展新路?

不過,劇團這兩年重點栽培的一生一旦:江怡璇與邱怡婷,透過傳藝中心外台演員功底培育計畫的觀察,其演技已逐漸純熟穩定,在該團諸多戲曲作品的演出也日漸嶄露頭角,舞臺表現廣獲肯定。然而,兩人在本齣戲中僅是配角的搭配演出(江怡璇演焦贊、邱怡婷飾杜金娥),份量不算重,兩人重點反而放在編曲、影像製作、VR應用上的外圍工作,也可算是學以致用。

很顯然的,劇團有意讓年紀更輕的團員上場表現、挑戰自我,尤其賦予國中、高中學生挑大樑的演出重任,一方面是劇團對年輕演員表演功力的高度信任,一方面也可能出於年輕人(年齡相近)更容易掌握小朋友想法的現實考量。事實上,兒童劇演出的成功與否和演員年紀的大小並無直接關係,其內容適不適合小朋友觀看和是否能接受了解才是重點所在,以紙風車劇團、如果兒童劇團、九歌兒童劇團、小青蛙劇團、蘋果劇團等觀眾熟知的劇團作品來說,大人演出小朋友喜歡的內容並不是問題,畢竟還是要能抓住兒童的心理脈絡,才能編創出符合小小觀眾懂得欣賞的表演內容。

不過,平心而論,除了仙女(張芫昕飾)看起來確實稚氣之外,其他演員因身材高挑、姿態靈巧、表情生動等純熟表現,舞臺上的舉手投足相當流暢平穩,若非謝幕時團長特別介紹說明,確實也很難分辨其中學生身分。飾演楊排風的黃于宸外型清新可喜,臺風穩健、演技成熟,表現頗為亮眼;而飾演柴秀英的劉宇芯表現溫婉典雅,說白唱曲平順,演出亦不俗。這幾位應是繼江怡璇與邱怡婷之後,劇團積極栽培的新星,年輕有活力,潛力可期。而反串扮演太君的黃昭翰,雖非龍鍾老態,但口齒清晰、演出自然,角色拿捏不慍不火,頗有大家長的風範。相對而言,江怡璇飾演的焦贊與邱怡婷飾演的杜金娥,這次盡力做好綠葉的陪襯角色,不會搶走新人的風采,也可算稱職。

在此需要探討的是,向來以傳統戲曲歌仔戲為主軸的新和興總團,除了傳承過往的傳統戲路風格之外,因應這一批新世代成員的思維,也迎合時代創新潮流,必須思考傳統表演藝術轉型的需求。適逢年輕團員逐漸擔負劇團的演出主體,在繼承的基礎上,增添演出的多元化型態,應是吸引新世代觀眾認識及接觸傳統表演藝術的方式,進而能進場欣賞歌仔戲的表演內容。這樣的作法是否真能發揮作用仍有待觀察,但願意多方嘗試總需要時間驗證,無論是轉型或拓展,都可以給予進步發揮的空間。


魔法霹靂啪啦~東方灰姑娘變女強人(新和興總團提供/攝影鄭俊德)

傳統歌仔戲吸引兒童觀賞做法的商榷

無論是之前所謂的「兒童歌仔戲」或後來改稱的「歌仔戲兒童劇」,其目的顯而易見的都是希望將歌仔戲的藝術傳遞給兒童欣賞,以培養幼年觀眾群,而這中間除了語言運用的理解以外,更重要的還有曲調唱腔的認識。歌仔戲在臺灣民間長期以來與庶民文化有密切關係,也是過去百年常民生活與慶典活動常見的娛樂表演,從野臺、內臺、電影、電視劇到廣播節目,諸多唱曲歌調的旋律亦可說是耳熟能詳,尤其對於成人和長輩來說應該不會陌生。然而在當前娛樂管道充斥的情況之下,表演藝術內容的多元選擇也讓年輕人接觸戲曲的機會大幅減少,很多在學學生甚至沒真正看過一場歌仔戲的完整演出,印象多停留在廟口野臺的模糊畫面,因此關鍵還是在教育推廣與課程深化的問題上。

要如何讓小朋友願意欣賞歌仔戲?當前大多數的做法都是從故事改編入手,選一、兩個大家可能已經熟悉的內容(想當然爾西方童話最容易直接取用,不然就是中國經典神怪之作《西遊記》),顯然有些老梗已經用到膩了!但改編後的呈現形式則是另一個更大的考驗,說是創意也好,加入新元素也罷,無非就是要吸引兒童觀眾看戲,這也往往是劇團作品是否維持核心價值的所在。太多外在的炫目技術,也可能導向偏離主軸,反而失去表演藝術的內涵。新和興總團這次結合動畫、影像、VR的外圍形式,確實帶來部分的新鮮感,但應該留意是否已喧賓奪主搶走歌仔戲的風采?

還好這次劇團也善用了傳統戲齣的相似情節巧妙轉接,將灰姑娘的處境帶入楊排風的遭遇,讓仙女魔法轉化為灶王爺的神力,再順勢搭配戲曲的表演型態,融合歌仔戲的聲腔唱曲,使作品大致還能維持五成比例的歌仔戲元素。而另外五成則運用在現代化的劇場表現中,演員裝扮多了燈光效果,音樂演奏加入西洋曲風,肢體動作突顯現代舞蹈,雖是為小朋友設想的表演效果,然戲曲內涵的比重拿捏仍考驗著編導製作的想法,千萬不能顧此失彼。

歌仔戲傳承培育的躍進與期許

整體而言,諸多年輕演員雖然年紀尚輕,但透過造型裝扮上臺表演也算是有模有樣,能配合劇情節奏掌握到位,眼神、表情、姿態在角色中發揮得宜,表現自然,少了矯情的成分,倒是多了一些真切的感受,也算令人驚喜。由於仍缺乏經驗的累積和人生的歷練,演技總免不了生澀,不過當中不乏有內外在條件優秀的佼佼者,如能持續精進努力學習技藝,相信假以時日,當中或有可能培育出多位未來閃耀的歌仔戲新星。

後續,系統化的教學與培訓是進一步成長的關鍵!透過演出雖然可以累積部分的舞台經驗,若能邀請戲界名師加以指導,針對需求設計適切的學習課程,包含聲腔演唱技巧及肢體身段做工,扎穩表演的基礎,從細節上調教雕琢,則這些年輕演員應能有大幅的成長空間。

作品既然標榜「歌仔戲兒童劇」,內容看起來還是保有歌仔戲的基礎風格,大致上走味的情形不算嚴重。只是為了迎合兒童觀眾所外加的表演元素,其中的適切性還是需要多加考量才好。順帶一提,臺語的運用在演出中多能被觀眾所接受和了解,這還是可喜的。


《魔法霹靂啪啦~東方灰姑娘變女強人》

演出|新和興總團
時間|2024/07/14 14:30
地點|員林演藝廳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部作品在演出中所要凸顯的重點,不論是否為「戲夢人生」的翻版或「黃粱一夢」的影射,而最終仍須回歸到對戲班生態自身的探討。
9月
14
2024
民間傳說林投姐或許可以視為常民活動的某種思想史晶體,自然呼應著歌仔戲本有的庶民內在。循著常民意識、民間文學與歌仔戲的彼此形塑,民間傳說在歌仔戲的形變,可以成為理解在地的路徑。
9月
04
2024
其實這齣戲最讓人留連及不捨的,是前段描繪陸、唐新婚的甜蜜點滴,孩提時的無邪回憶等情境,以及中、後段夫妻被迫離異,沈園再遇舊愛的酸楚。
9月
02
2024
在目前一切向新看的潮流中,「看家戲補助計畫」提供了戲曲從業者與觀眾回望傳統的契機。但或許挖掘傳統與整理舊作,所需心力比創作更多,因此《真假皇后》、《六合群俠傳─無界之鑰》的兩個團隊都選擇以舊名行全新創作之實。
8月
30
2024
這齣戲補足當代對廣播歌仔戲的想像,更以四句聯貫串全戲,配合歌仔戲傳統四大調,訓練新生代演員唱念功力,並非僅是單一劇目重新演繹,而是將歌仔戲變遷的文化脈絡,活化再現於當代劇場。
8月
27
2024
「釵」與「拆」兩個字在最後一幕中整齊端正的排列在舞台上,其實正是問題呈現的一體兩面,我們看事情、聽故事,總要關照正反兩面,才能勉強得其全貌。
8月
22
2024
簡言之,創作整體上在在可看出創作者的企圖心,惟意圖雖大往往忽略了在背景環境細節的交代,易造成事件之跳脫,削弱了情節的聯結性。
8月
22
2024
無過多的戲劇跌宕,不合邏輯的戲劇結構,挑戰傳統戲曲規範,正明龍歌劇團展開歌仔戲與荒謬劇場的對話。近年該劇團劇場作品關注許多當代議題,不斷實驗不同演出形式
8月
16
2024
「語言」始終是《大山客》中很重要的敘事角度,卻也成為全劇無法順利表述的系統。由於表演構成為「客家大戲」,所以劇中人物(無論是原住民、客家人、還是日本人)都講客語其實並無問題,但時不時加入的日語與原住民語,還是造成語言主體的混亂;同時,無法在其規則裡窺探出語言在內容與題旨的重要性,因此也更削弱《大山客》的敘事表述與內涵。
8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