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壯志凌雲霄,要與老夫比試高《鳳凰臺》
6月
29
2023
鳳凰臺(當代傳奇劇場提供/攝影陳伯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754次瀏覽

文 林和君(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當代傳奇劇場攜手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於臺南成功大學連年上演好戲,今年6月在總監吳興國、執行林秀偉賢伉儷的修編,以及高徒興傳奇青年劇場團長朱柏澄一同參與導演的《鳳凰臺》,參據東漢三國史事,敷演孫堅之子小霸王孫策結識賢達、結褵佳人,進而躍馬江東的史詩傳奇。該劇出自傳統老戲《鳳凰臺》,原版僅餘民初流傳的殘本,情節同樣是不受袁術重用的孫策,用計並獻留玉璽向袁術借得兵馬以圖江東大計,往鳳凰寨借糧卻遭喬玄之女大喬反擒並委以終身止;1960年翁偶虹、阿甲編改為《鳳凰二喬》,由當時的高派名家李和曾演出,劇情更弦易轍為納入袁術麾下的孫策,以傳自孫堅尋得的漢朝傳國玉璽為質,向袁術借兵三千,再攜同呂範、黃蓋、程普、周瑜與丹陽鳳凰寨的喬玄結盟,喬玄長女大喬深諳兵法武藝,對孫策不服,遂提議陣前比武;喬玄次女小喬為求孫策勝出、以利雙方結盟大局,暗中串通乳母子喬嶠向大喬探得破陣之法,私下授予周瑜,再由周瑜轉告孫策。孫策依計破陣,大喬心服,與周瑜、小喬四人雙雙結褵成親,一同迎擊率軍來犯的嚴白虎,大勝取獲江東四郡,成就孫策的建國基業。《鳳凰二喬》在2020年曾由中國吉林省戲曲劇院京劇團重演,而當代傳奇劇場的《鳳凰臺》則出自於民國八十年陸光國劇隊演出的《鳳凰臺》,該本係由戰後來臺的張大夏修復,經三十年後當代傳奇劇場再進行編改而重現舞臺。

許多師長都對吳興國、朱勝麗、郭勝芳、孫麗虹在三十多年前陸光國劇隊演出的《鳳凰臺》記憶猶新,三十年後的《鳳凰臺》將劇中較悠緩綿長的唱詞調整為以搖板、原板、導板貫串,並改以孫策、大喬為全劇情節的重心而刪蕪存菁,讓唱腔與情節簡潔明快許多,以兩個小時的長度完成孫喬聯袂收復四郡的江東大戰,文武冷熱、恩怨情愛與生旦淨丑皆安排有致。雖然在編改後缺乏周瑜和小喬的情節,而喬嶠又是如何願意為非親非故的孫策探聽自家機密未有明確交代,但是在一眾年輕演員的戮力表現之下,特別是青年要角的朱柏澄、陳允雯和楊瑞宇的精彩武打,對於有機會觀看僅此一場老戲重現的觀眾來說已是難得。在不同的劇團、演員、場合等條件變化下,配合修改劇本情節實屬常見,當晚的《鳳凰臺》雖然略改常理、但實為合情而不失整體大局,仍是博得滿堂彩的一臺好戲。


鳳凰臺(當代傳奇劇場提供/攝影陳伯瑋)

飾演喬玄的總監吳興國如同國老一般,始終是當代傳奇劇場臺上臺下仰重的棟樑,與吳興國一開口就能攝奪全場耳目的唱念火候相比,青年演員們在韻白唱詞上仍須細心謹慎、避免尖團不分,例如「先」、「消」、「將」等字都應是尖字,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不宜「反尖為團不為錯」。特別是在〈傳國玉璽〉一場中,此處是描塑孫策英雄無奈的人物形象轉折變化的重要關鍵:為求大業,孫策只能向茍且偷安的袁術徒呼悲憤,更迫於無奈獻出先父留下的傳國玉璽,才得以借回舊部孫家兵馬,也因為此一時的委屈,才有彼一時喬玄的賞識、得酬踏足天下的壯志;但是與孫策對手的袁術架子不夠寬大,氣勢不足,難以凸顯人物交鋒之間的宛轉曲折,連帶地全劇唱腔最為針鋒相對的快板嘎調也氣力不足,未能在視聽觀感與情節上凸顯足夠的衝突張力。然而,俗云「千生萬旦,一淨難求」,青年演員中一趕二演出嚴白虎和袁術的淨腳張偉全,在終場〈江東之戰〉中虎虎生風的表現卻是令人驚豔,隱有兼抱銅鎚、架子花臉的潛力,予以鼓勵與栽培,成長歷練一番後必能茁壯成器。

除了近年來備獲觀眾肯定的朱柏澄、黃若琳和楊瑞宇,並為劇中要角的大喬陳允雯在武打、唱作絲毫不遜色,實為舞臺上的亮點;然而大喬頭上戴的並非蝴蝶盔、而是更加華麗的鳳冠,似有呼應與孫策陣前結親的意味,但翎子的位置也因此有些偏差而往後傾倒,干擾了同場喬玄、小喬的演出,大喬也因而漏失了一、兩次沒抓到翎子。也許在「略改常理,實為合情」的修改之外,再次搬演時可以再斟酌拿捏。

總監吳興國攜同三十餘位青年演員傳承這齣盡顯少年雄姿英發的大戲,既得一睹老戲重現過去的風采,也拜睹一眾青年演員未來的正盛風華。劇中立寨丹陽、靜謀時機的喬玄,提攜孫策、周瑜這般壯志凌雲的才俊英雄之餘,也不禁觸動自己「老夫壯志凌雲霄,要與少年比試高」的雄心;竊將劇中喬玄的心聲易筆為「少年壯志凌雲霄,要與老夫比試高」,作為有幸躬逢本劇盛演的結語,和許多觀眾對青年演員們的嘉許與期待。

《鳳凰臺》

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時間|2023/06/16 19:30
地點|國立成功大學成功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
7月
07
2025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