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劇場的哲學家《十牛圖》
9月
19
2011
十牛圖(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6次瀏覽
謝東寧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是台灣相當難以定位之表演團體,雖然歸類為文建會戲劇類的表演扶植團隊,但其成立以來的作品卻包括了舞蹈、音樂劇場、現代劇場和環境劇場,並且國際化的足跡,遍佈香港、北京、泰國、韓國、波蘭各地。

其劇團核心成員,人稱阿海的張藝生也是傳奇,之前在香港搞反叛的民眾劇場,演藝學院導演組以優異成績畢業後,選擇了台灣優劇場從零開始,待了十年離開後,一邊拜師林谷芳老師,就讀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一邊創立了自己的劇團。

必須回首阿海的這劇場歷程,再來看其近日發表的作品《十牛圖》,才能發現,如果說藝術家著重的是特定的「技」與「藝」,那麼這個作品的核心,已經是超越形式的「哲學」層次,可以說,阿海是「東方劇場的哲學家」。

《十牛圖》原是是中國佛教禪宗修行的十張圖示,簡單來說,是牧人與牛之間的十種關係,禪宗以小見大暗喻人生之哲理。那麼這種「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層層領悟道理,又如何在劇場中顯現呢?

導演選擇了在公寓大樓包圍下,獨立遺世的蘆洲百年古宅的三座四合院為劇場,並且不動用燈光、搭景舞台,選擇在下午四到六點的自然天光,完全以原貌展現場景其百年來的呼吸、作息。但是演出的動線則以聚(院前)、開(眾聽堂)、合(池畔草地)的行進,配合理性(故事)、感性(音樂、舞蹈)與和諧性(喝茶、分享)的演出結構,用層層疊疊但卻不露痕跡的手法,一而再訴說著同一主題──「放空」。

所以說無論是在第一部份,在院前如同民間野台戲班,演員賣力搬演,包含屋主李氏家族歷史、台灣四百年歷史、族群衝突融合、個人生活情愛、劇團戲劇搬演…等諸多任意跳接輕鬆故事;或者進入眾聽堂,隨意走動發現之印度心靈舞蹈、加拿大、原住民山海吟唱、佛教寺廟頌缽、蒙古馬頭琴、喉音演唱、中國橫笛、台灣月琴…等藝術世界一家意象;及第三部份走到湖邊草地,聽氣勢磅礡的擊鼓陣,加上眾藝術家們的即興演唱,而此時觀眾們邊喝茶、邊欣賞,走出劇場回到生活;直到最後,點出全劇「如夢幻泡影」主題之稍縱即逝沙畫表演。這一切「技藝」的豐富展現,最終只為不厭其煩,訴說驗證其禪宗哲學,無種族、無國界之無所不在。

不過,這一切的演出,似乎都是順向的和諧邏輯,比照真實的人生,恐怕不可能如此一廂情願,而且難道逆向的惡、醜、暴力(或者如西方的七宗罪)……等等,不是人類無所逃避的自我部份嗎?這恐怕是值得阿海思考、挑戰的下一步。

《十牛圖》

演出|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時間|2011/9/12 16:00
地點|新北市蘆洲李宅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肥力  
導演費了莫大的力氣,以禪的理念,貫穿整個大宅,同時反覆叩問何為劇場。利用環境劇場之名拆解環境與劇場的固有信念,也利用禪,拆解禪與空的迷思。(肥力)
10月
15
2011
牛是農村社會日常之物,「十牛圖」以牧牛比喻禪修很自然。搬到二十一世紀解釋何謂「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材料變成另一番切身俗事……(林乃文)
9月
19
2011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