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劇場的哲學家《十牛圖》
9月
19
2011
十牛圖(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2次瀏覽
謝東寧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是台灣相當難以定位之表演團體,雖然歸類為文建會戲劇類的表演扶植團隊,但其成立以來的作品卻包括了舞蹈、音樂劇場、現代劇場和環境劇場,並且國際化的足跡,遍佈香港、北京、泰國、韓國、波蘭各地。

其劇團核心成員,人稱阿海的張藝生也是傳奇,之前在香港搞反叛的民眾劇場,演藝學院導演組以優異成績畢業後,選擇了台灣優劇場從零開始,待了十年離開後,一邊拜師林谷芳老師,就讀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一邊創立了自己的劇團。

必須回首阿海的這劇場歷程,再來看其近日發表的作品《十牛圖》,才能發現,如果說藝術家著重的是特定的「技」與「藝」,那麼這個作品的核心,已經是超越形式的「哲學」層次,可以說,阿海是「東方劇場的哲學家」。

《十牛圖》原是是中國佛教禪宗修行的十張圖示,簡單來說,是牧人與牛之間的十種關係,禪宗以小見大暗喻人生之哲理。那麼這種「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層層領悟道理,又如何在劇場中顯現呢?

導演選擇了在公寓大樓包圍下,獨立遺世的蘆洲百年古宅的三座四合院為劇場,並且不動用燈光、搭景舞台,選擇在下午四到六點的自然天光,完全以原貌展現場景其百年來的呼吸、作息。但是演出的動線則以聚(院前)、開(眾聽堂)、合(池畔草地)的行進,配合理性(故事)、感性(音樂、舞蹈)與和諧性(喝茶、分享)的演出結構,用層層疊疊但卻不露痕跡的手法,一而再訴說著同一主題──「放空」。

所以說無論是在第一部份,在院前如同民間野台戲班,演員賣力搬演,包含屋主李氏家族歷史、台灣四百年歷史、族群衝突融合、個人生活情愛、劇團戲劇搬演…等諸多任意跳接輕鬆故事;或者進入眾聽堂,隨意走動發現之印度心靈舞蹈、加拿大、原住民山海吟唱、佛教寺廟頌缽、蒙古馬頭琴、喉音演唱、中國橫笛、台灣月琴…等藝術世界一家意象;及第三部份走到湖邊草地,聽氣勢磅礡的擊鼓陣,加上眾藝術家們的即興演唱,而此時觀眾們邊喝茶、邊欣賞,走出劇場回到生活;直到最後,點出全劇「如夢幻泡影」主題之稍縱即逝沙畫表演。這一切「技藝」的豐富展現,最終只為不厭其煩,訴說驗證其禪宗哲學,無種族、無國界之無所不在。

不過,這一切的演出,似乎都是順向的和諧邏輯,比照真實的人生,恐怕不可能如此一廂情願,而且難道逆向的惡、醜、暴力(或者如西方的七宗罪)……等等,不是人類無所逃避的自我部份嗎?這恐怕是值得阿海思考、挑戰的下一步。

《十牛圖》

演出|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時間|2011/9/12 16:00
地點|新北市蘆洲李宅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肥力  
導演費了莫大的力氣,以禪的理念,貫穿整個大宅,同時反覆叩問何為劇場。利用環境劇場之名拆解環境與劇場的固有信念,也利用禪,拆解禪與空的迷思。(肥力)
10月
15
2011
牛是農村社會日常之物,「十牛圖」以牧牛比喻禪修很自然。搬到二十一世紀解釋何謂「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材料變成另一番切身俗事……(林乃文)
9月
19
2011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