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陌異《莫伊傳說》
8月
16
2012
莫伊傳說(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57次瀏覽
吳若慈

散場的時候,流動著些許耳語「劇情怎麼有點看不懂?」、「莫伊到底要做啥阿?」,迴盪在人潮間的話語,道出了觀劇的陌異心情,不甚熟悉的傳說,不確定核心的敘事。彷彿戲後的討論,才揭曉謎底。那麼,觀戲的當時,發生了什麼?

這個問題,也是小宛然劇團(Le théâtre du Petit Miroir)的班任旅(Jean-Luc Penso)在戲後想與觀眾交流的部分。他簡短道出自己跟李天祿學習偶戲的過程,兩人都對中文略知一二,便開始了邊琢磨語言邊學習操偶的師徒關係,學著學著,觀眾也能在劇中聽見幾句台語。熟悉的語感鑲嵌在陌生的異國台詞中,效果竟非突兀違和,反而成了幽默。班任旅在戲後訪談表示,他不只跟李天祿學偶,還學了幽默,「這個故事是很暴力的,如果沒有幽默是不行的」。

幽默的元素巧妙地穿梭在皮影、布偶與真人之間,通過台詞、音樂與動作,引起觀眾捧場大笑。一個戲偶跌撞爬上舞台,哎呀呀嘆氣,忽然冒出一句:「老了。」開啟了觀眾與舞台之間的喜劇空間。魔鬼失去說話能力,嗚嗚阿阿吶喊,「哩供蝦啦,哇聽唔啦~蛤?」莫伊突然回應,整場又笑了。漫畫比例的真人場面轟然出現在戲偶台,彷彿上演怪誕駭人的《巨人傳》(Gargantua and Pantagruel),莫伊戲偶用魔鬼下顎猛擊真人演員,巨大的太陽神困頓地被擊落,簡直荒唐可笑至極。儘管同步翻譯的字幕牆一點也不同步,此時或許是眾人情緒最貼近的時刻。

莫伊的故事原本充斥暴力與暗黑,然而這恐怕是此劇中較難感受到的部分。較明顯的地方是當手掌大的戲偶遇到踩高蹺的女神演員,比真人比例更誇張的反差隨著狂暴的音樂衝向舞台的域外,女神的眼神與怒吼,帶來無以名狀的不適感。讓人想起巴赫汀(Mikhail Bakhtin )評論拉柏雷(françois Rabelais)時所提到的「怪誕(grotesque)」,弔詭地結合了「暴力恐怖」與「幽默可笑」的特徵,這幕可說是此劇最為凶殘嚇人的表述。

音樂在此劇亦是重要的臨場表演。樂器組錯綜複雜,演奏家廖琳妮、楊怡萍以三百六十度的可觸範圍製造各種特殊音效,甚至出現盤旋於上空的迴旋樂器。「請問在頭上甩的樂器是什麼?」戲後觀眾問道。班任旅從樂器堆拿出紅色空心塑膠棍,甩一甩發出嗡嗡聲,「這叫水管,要練很久喔!…音樂是很自然的。」音效的豐富性使劇幕間的連貫與斷裂表現地很清楚,在情緒的引導上也頗具份量,在皮影不易察覺的運動張力與布袋戲偶的敘事動作之中,補上流動的韻律與時間的厚度。尤其巨魚隆為山陵時,磅礡的大鼓模擬造山運動的音效,以開天闢地的聲勢與前後劇幕的時空斷裂開來。

整體來看,較容易吸引觀眾注意的是融合各種戲劇元素產生的效果,中台台詞的融合,皮影、戲偶與真人的融合,台語歌曲與法語歌詞的融合,皮影與RAP音樂的融合,幽默與暴力的融合。皮影、戲偶的表演特色與劇情的敘事反而納入底蘊的角色,如李天祿曾經對班任旅所說的:「你不是台灣人,你應該要做你自己的故事。」或許這齣劇讓人感到時而熟悉時而陌異,或許曾經有人期待戲偶飛天,期待劇情爆點,但隨著觀眾絡繹不絕的提問與歡笑,想必人們已經看到了這個故事。

《莫伊傳說》

演出|法國小宛然劇團
時間|2012/08/11 19: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莫伊傳說》中,則是一個反向的操作,我們看到法國藝術家,放下自己(相對)的優勢文化,向古老民族模仿型式、學習故事,但用其不拘型式(之挪用、合成)、尊重文化的精神完成了此次的演出。這不但是一個表演藝術,具有當代跨文化的精彩示範。(謝東寧)
8月
16
2012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
以被拆除的台南秋茂園遺址為發想,《萬象園》讓消失的景點融合被隱藏的回憶,闡述一段無法輕言的曾經,由主角找尋並走入回憶,開啟這段以記憶和情感為核心的集體創傷過往。
1月
03
2025
這齣作品,輕巧地提醒觀眾,面對巨大的社會壓抑與標準,或突如其來的離別,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姿態,以公車抵達安放。
1月
03
2025
「既然不在了,就去找一個新的地方,新的入口。」是否正是藉由俊廷這個角色的塑造,《萬象園》昭示了一種主體應對創傷的可能策略——天網無常下,一種調和「命定論」與「自我抉擇」的自我和解技術?
1月
02
2025
相反地,恐怕正是這一套借助舞台與修辭的形式,一再展演人物身分的敘事方法本身,在需求著酷兒與白恐來讓自己變勇敢、變得沒有自我疑問。最終,反過來以極其有效地舞台調度與演出,對著觀眾建立起了一種魅惑的關係。
12月
31
2024
《羊之歌》充滿著寓言式的批判;羊作為主角,並以人類「踐行者」的身份走過生命旅途,展演他的純真、無辜與無知,失落、孤寂與脆弱,而其不甘於平凡的姿態,正如當代群眾的樣貌
12月
2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