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容我呈現兩個劇情簡介。
簡介一:一個莫比斯症候群的弟弟,一個內疚的母親,和一個無可選擇要跟著這的弟弟一起長大的姊姊。三人面對突然過世的父親,一同努力的走下去。
簡介二:一個自閉症的弟弟,一個內疚的母親,和一個無可選擇要跟著這的弟弟一起長大的哥哥。三人面對突然過世的父親,一同努力的走下去。
簡介一,是《撲克臉》的劇情;簡介二,是我自己的故事。
當這樣的我坐在觀眾席,看著根本和我同一個生命歷程的姊姊,在舞台上被呈現,那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當你曾經經歷過的創傷,被毫無保留地攤在你面前;當你曾經去埋怨為什麼無可選擇的要背負這樣的家屬,又同時間責怪自己怎麼可以有這樣的想法,如此複雜的情緒,居然被這麼殘酷而真實的,直接放在舞台上,當下我心裡,赤裸地顫抖著。
直到有一刻,極端突然地,你不畏懼了。你意識到,原來有人跟你一樣,原來有人能夠包容,在這個舞台上,在這個劇場裡。
所謂劇場能夠帶我們到一個更好的世界,原來是這樣。
《撲克臉男孩》沒有試圖去讓人「可憐」這樣的家庭。它只是非常殘酷且忠實地,去呈現這樣一個家庭的奮戰,
也因此,它才能超越莫比斯症候群這樣一個單一病症,擴張到任何一個,因為任何理由而在奮戰的家庭。
《撲克臉男孩》絕對不是個完美的製作。編劇方面,開場的競標以及中間的植物人設定,就嚴格的邏輯下,會推論出這些症狀是「這些人自己選擇下所要承擔的結果」,和整個故事不合。音樂方面,全劇其實沒有太有記憶點,或是太有渲染力的音樂,就某種程度上就算把歌曲整個從劇中抽離也不是真的不行;換言之,音樂在劇中,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做更多事情。
但《撲克臉男孩》,絕對是個誠實的製作。在面對這樣的議題時,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難做到的一點。
而它,做到了。
《撲克臉》
演出|四喜坊劇集
時間|2018/06/01 19:30
地點|台北水源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