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也有世間情《刺客列傳──荊軻》
12月
08
2015
荊軻(栢優座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35次瀏覽
黃佳文(社會人士)

常言道「士為知己者死」,慷慨激昂中蘊有壯烈的浪漫。人碌碌一生知己難得,捫心自問,稱得上「知己」者又有幾人?

栢優座《刺客列傳──荊軻》不只抒發豪義挺身的悲壯,更重新詮釋《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荊軻壯舉,通過編導許栢昂的構思,賦予名為縱橫之士,實為常民的荊軻情感血肉。史籍裡的荊軻豪情悲壯,身負家國重任;本劇則擬現了荊軻的家居日常與鄰友情誼,含蓄內斂地表述親情、友情之不捨。值得一提的是,荊軻告別高堂離去、對未及長成出嫁的女兒真情告白,天倫夢斷,哀嘆之情已非言詞可表。

綜觀全劇,忘川河撐渡追念人間種種,引出荊軻刺秦的前因後果,大抵依循《史記》所載,略展巧思,調笑其間,化悲沉為流利;劇末等候秦皇歸塵而來,頗有深寓,人生幾度春秋,終歸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如泰山,荊軻雖死卻驗證了自己身為縱橫烈士的機謀沉穩與膽識遠見,做為「知己」慷慨賣命而博得後世聲名。

全劇主要由郎祖筠、許栢昂、王辰驊擔綱演出,各顯其能蔚為大觀,編導許栢昂善用一桌二椅及小巧道具,以京劇唱唸、身段功底展現求職、拜訪魯句踐等情節,不同時空背景的生活樣態集聚在舞臺上,開展古今對話的可能性與趣味性;郎祖筠扮徐夫人,一曲鼓書別開生面;而王辰驊一人分飾多角,挑戰演技變化,俐落有度。不過,化「筑」為人的發想別出心裁卻也顯得「雞肋」,可再斟酌。

《刺客列傳──荊軻》於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演出後,次週回到許栢昂家鄉桃園上演,作為「鐵玫瑰劇場小戲節」節目之一,在地劇團展演缺乏「知己」捧場,實為可惜。除了在編導手法上的創新突破外,如何善用京劇功法,而不急於融粹多元表演藝術與風格,造就屬於自己的特色亮點並長久耕耘奠基,是栢優座創團以來務必面對的處境,衷心期盼漸有大成,別開生面。

《刺客列傳──荊軻》

演出|栢優座
時間|2015/11/14 14:30
地點|桃園市中壢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