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也有世間情《刺客列傳──荊軻》
12月
08
2015
荊軻(栢優座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92次瀏覽
黃佳文(社會人士)

常言道「士為知己者死」,慷慨激昂中蘊有壯烈的浪漫。人碌碌一生知己難得,捫心自問,稱得上「知己」者又有幾人?

栢優座《刺客列傳──荊軻》不只抒發豪義挺身的悲壯,更重新詮釋《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荊軻壯舉,通過編導許栢昂的構思,賦予名為縱橫之士,實為常民的荊軻情感血肉。史籍裡的荊軻豪情悲壯,身負家國重任;本劇則擬現了荊軻的家居日常與鄰友情誼,含蓄內斂地表述親情、友情之不捨。值得一提的是,荊軻告別高堂離去、對未及長成出嫁的女兒真情告白,天倫夢斷,哀嘆之情已非言詞可表。

綜觀全劇,忘川河撐渡追念人間種種,引出荊軻刺秦的前因後果,大抵依循《史記》所載,略展巧思,調笑其間,化悲沉為流利;劇末等候秦皇歸塵而來,頗有深寓,人生幾度春秋,終歸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如泰山,荊軻雖死卻驗證了自己身為縱橫烈士的機謀沉穩與膽識遠見,做為「知己」慷慨賣命而博得後世聲名。

全劇主要由郎祖筠、許栢昂、王辰驊擔綱演出,各顯其能蔚為大觀,編導許栢昂善用一桌二椅及小巧道具,以京劇唱唸、身段功底展現求職、拜訪魯句踐等情節,不同時空背景的生活樣態集聚在舞臺上,開展古今對話的可能性與趣味性;郎祖筠扮徐夫人,一曲鼓書別開生面;而王辰驊一人分飾多角,挑戰演技變化,俐落有度。不過,化「筑」為人的發想別出心裁卻也顯得「雞肋」,可再斟酌。

《刺客列傳──荊軻》於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演出後,次週回到許栢昂家鄉桃園上演,作為「鐵玫瑰劇場小戲節」節目之一,在地劇團展演缺乏「知己」捧場,實為可惜。除了在編導手法上的創新突破外,如何善用京劇功法,而不急於融粹多元表演藝術與風格,造就屬於自己的特色亮點並長久耕耘奠基,是栢優座創團以來務必面對的處境,衷心期盼漸有大成,別開生面。

《刺客列傳──荊軻》

演出|栢優座
時間|2015/11/14 14:30
地點|桃園市中壢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
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3月
13
2025
春美歌劇團在一方簡易舞台中發揮戲劇效果,充分擴展了框架的限制,舞台的熱鬧易於吸引觀眾目光,劇情行至水漫金山寺時,觀眾或站或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
3月
12
2025
光興閣確實藉《多重宇宙》與《前傳》兩部作品碰撞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的適應方式,並且一定程度地借取金光戲本有的內涵,加以改造成現代觀眾可以接受的型態。不過,除有精進與精緻化的空間,光興閣或許可再回頭思考的是:為什麼需要複製金光戲?
3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