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執念後的重生——《阿育王》的人性側寫
12月
15
2023
阿育王(秀琴歌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55次瀏覽

文 林鎰生(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二年級)

文化古都,每逢歲末,篆煙四起。

2023年底,臺南七寺八廟之一的風神廟,舉辦大型清醮儀軌,聘請秀琴歌劇團搬演大戲《阿育王》,宗教戲的本質也與這場盛典達成和諧,共譜一場人神溫情。該劇闡述了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從暴虐無道至頓悟懺悔的過程,軸線雖是單一,從中卻可窺見編劇經營的「人性」伏筆。全劇共分十場,堆疊兩次轉折,一是〈慈母心〉的母子分離,二是〈孽海沉〉的王子復仇,刻劃兩條主線:親情與愛情,緊扣觀眾內心起伏。雖是室外戲台,卻也不含糊帶過,處處可見細膩與用心。

首先,針對「精緻公演」來看,本次展演有兩大缺點:第一,搶拍,在演員尚未結束口白之前,已傳出樂音悠揚及幕後人員的歌聲,雖不見台上演員的驚慌失措,但仍給觀眾些許的莫名其妙。這樣的現象卻出現了兩次,有別於民戲的即興演出,公演似乎更應注重節奏與承接;第二,阿育王(張秀琴飾)的外場輔助,主角除了第五場〈權取障〉外皆有戲份,許是因為台詞過多,致使其頻繁利用提詞機的輔助,動作明顯,給人一種臨陣上場的不熟悉感,對於公演來說,有些敷衍。

然而,強力的劇本張力與意象延伸,沖淡了前面的缺點。

就《阿育王》一劇而言,非單單的勸世佛教戲,有別於早年河洛《梁皇寶懺》的荒唐【1】。《阿》劇序場開始就產出鋪排,利用五位王子設定「貪嗔癡慢疑」的五毒心,蒙蔽阿育王的心覺,設計如月(莊金梅飾)一角,暗藏「愛別離與求不得」兩苦,再由蘇達摩(米雪飾)集大成,成為阿育的「終極心魔」。主角並非一路飛黃騰達接受神祇指點飛昇成佛,而是披荊斬棘,接受人間試煉,一路上先後經歷:(一)母親離世,羊羔失恃,沙妃犧牲自己的生命,只為保全兒子平安,最後卻連最後一面都難以相見,這第一苦便成了引線,燃起阿育復仇的烈火決心;(二)兄弟相殘,喋血山河,阿育持劍與手足干戈相對,一一斬殺,同時這也驅散了內在的五毒心,為終曲明心見性,雲開月明鋪路,在處理掉蘇達摩的同時阿育也平定了內心心魔,終於認識自我,也理解自我;(三)親手置刃,枉殺愛人,硝煙四起民不聊生的亂世,阿育錯手戕害如月,二人從誤會到釋嫌卻已無力回天,予人一種「生而為王,我很抱歉」的悲哀,同時目睹小舅被流箭穿胸的苦恨。

哀痛之餘,回首向來,才發現自己是始作俑者。

這位「轉輪聖王」,何嘗不與凡人一般?在失去所有能失去的東西後,便不再牽掛,或許這就是不經一番寒徹骨所帶來的餘韻與代價,只要有了執念,就必然會有失落,而打從失落的剎那,便注定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填補與梳理。編劇刻劃的不是一位十全十美的聖人,阿育或許就是你自己,我們在人海浮沉、輪迴,品嘗過幾次悲歡離合,領略過幾次陰晴圓缺,才發現自己的缺憾與無奈,這便是人的本質。主角形象鮮明且生動,是觀眾內心深處幽微輕音的投射,並非傳統佛教戲單純的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的不切實際。因此,與其說該劇是一齣佛教劇,不如說是一次的人性投射。


阿育王(秀琴歌劇團提供) 

歌仔戲,先歌後是戲,這場劇有幾位演員的表現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增添許多光彩:

楊秀梅將所飾演的沙妃情感表現透徹,出場五次,次次扣人心弦,秀梅的歌聲高昂卻不刺耳,落音之處又給人悠揚的繞樑嚮往,秀琴團能培養出兩位美聲小旦,實屬不易,尤其是序場〈佛曲〉與終場〈佛曲〉,同音異情,淋漓盡致,前者表現欲子悔悟的期盼,後者彰顯子成母願的欣慰,詞曲不變,變的是演員的表現方法,功底深厚,令人雪目。

米雪所飾演的蘇達摩,每分每秒都是戲,就連位居舞台後方站台,也能清楚的看見身段表現與細膩表情,不單單成為看板性質的象徵性人物,而是真真切切的血肉,特別在情緒轉折上,從陰險狡詐成惶恐懼怕,轉折流暢且不造作,雖只有三次亮相,卻次次吸睛,功底深厚,精益求精,不失早年風範。

該劇有兩位靈魂角色:梅妃與白狼,前者首演時由林佩儀飾演,本場由陳湣華任角,缺少了幾分陰險與毒辣;後者首演時由陳明龍飾演,本場由張心怡挑樑,許是坤生反串,音色難壓,少了幾分的沉重與無奈。二者表現雖好,但卻仍少了幾分韻味,或許從中調整,能達成更精采的舞台效果,畢竟人才代出,期待日後耳目一新。

綜觀全劇,雖是早期創作,卻仍然經典,節奏緊湊,卻不失焦點。從人性的角度看戲,而有更不同的收穫,編劇做足功課,暗藏諸多伏筆,或許這是台灣傳統戲曲蛻變的縮影,不單單宣揚忠孝節義,而是典範轉移,探索每個人心中的心魔與不願揭櫫的傷疤。或許,我們都是阿育,為了自己,堅挺的走在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步,又一步。


註解

1、當年河洛推出《梁皇寶懺》,自佛教取材,試圖深化歌仔戲內涵。但其中情節筆者深感荒謬,對於「毀僧罵道」一事的業報,僅僅藉由一場「梁皇寶懺」便可輕易化解,是否有些太過輕鬆,對於情節設定倉促,給人一種不切實際,因此使用「荒唐」二字概括。

《阿育王》

演出|秀琴歌劇團
時間|2023/12/07 18:00
地點|台南市星鑽特區(金華新路與大涼路口)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阿育王》與南門公園之間並未產生關係,這就是一次劇團的外臺公演,在任何地點皆可呈現,正如無論在臺北城市舞臺或臺南新營文化中心都不影響演出型態一樣,環境僅產生技術層面的考量,而與作品本質無涉。(陳涵茵)
6月
06
2017
《乩身》作為文學改編的創作,文本結構完整、導演手法流暢、演員表演稱職,搭配明華園見長的舞台技術,不失為成功「跨界」的作品、也吸引到許多未曾接觸歌仔戲的族群走進劇場。但對於作為現今歌仔戲領導品牌之一的明華園,我們應能更進一步期待在跨界演出時,對於題旨文本闡述的深切性,對於歌仔戲主體性的覺察與堅持,讓歌仔戲的表演內涵做為繼續擦亮明華園招牌的最強後盾。
5月
03
2024
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5月
03
2024
《絕色女妖》目前最可惜之處,是欲以女性視角與金光美學重啟「梅杜莎」神話,惟經歷浩大的改造工程,故事最終卻走向「弱勢相殘、父權得利」局面。編導徹底忘記壞事做盡的權貴故事線,後半段傾力打造「人、半妖、同志、滅絕師太」的三角綺戀與四角大亂鬥,讓《絕色女妖》失去控訴現實不公的深刻力道,僅為一則金光美學成功轉譯希臘神話的奇觀愛情故事。
5月
03
2024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