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球池《想像的孩子—新生版》
4月
28
2017
想像的孩子(動見体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46次瀏覽
涂東寧(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學生)

可襄(姚坤君 飾)、適存(梁正群 飾)、哲翔(高華麗 飾)、台生(洪健藏 飾)、如倩(張棉棉 飾)五人在平安夜裡齊聚一堂,慶祝可襄與適存的孩子仔仔的生日。這是一個發生在同婚法案通過的未來的故事,眾人在笑鬧言談間,吐露他們對未來家庭的期許,然而通往美好想像的康莊大道卻不盡人意地充滿阻礙;如倩申請領養孩子一再遭拒、哲翔和台生備妥了領養小孩的文件,但哲翔想要的卻是由他倆基因結合下誕生的孩子、可襄想再生一個孩子,她埋怨丈夫適存的精子不夠力,而她也年紀不小了。聚會的氛圍愈顯尷尬,大家都在打擦邊球,他們小心翼翼地避免觸碰到這裡的禁忌:這場生日會缺席的壽星。

即便可襄在宴會開始前便將仔仔的玩具衣物收拾乾淨,但在舞台布景裡我們依然可以看見,飄浮在眾人頭上、裝滿塑膠彩球的嬰兒床,以及包圍他們那掛在四處、五顏六色扮著鬼臉的膠球,在在暗示了,仔仔的幽靈仍在這個空間徘徊,其中糾纏最深的是可襄。可襄聽見外頭,不知道誰們唱著《平安夜》(Silent Night),她兀自走向窗邊以便更仔細的傾聽,追憶仔仔在世的情景。有一回她在仔仔的嬰兒床裡倒滿塑膠彩球,她說,儘管只是很便宜就能弄來一大包的玩具彩球,仔仔卻很開心。大家陷入沉默,共同承擔可襄的哀傷。這個靜默很快被打斷,一個陌生男人(梁允睿 飾)闖進宴會,他是這場宴會缺席的主角,仔仔,但還不只如此——他是所有人想像裡最完美的孩子。但做為未來的孩子,在場只有一組人能夠生下他。丟下一顆震撼彈,「一場與魔鬼交易的生子競賽」【1】就這麼開始了。

相比2015年的版本,《想像的孩子新生版》幾乎重改了整個敘事,架構變得更為古典,由序場意外訪客的到來拉開帷幕。同時,加入倒數計時的機制——既然孩子來自未來,倘若他們不依著這個路線走,他也理所當然會消失了——,為眾人瘋狂荒謬的舉動添加更多說服力。取名「新生版」更帶了點惡趣味的成分在,孩子不再只出現於眾人的想像,而是以一個真實存在的形體「重生」。

孩子遊走於場上依不同光區與空間調度切分的幾個場景中,串聯起因他的出現而分崩離析的各個角色,節奏簡明輕快。他既是可襄的「仔仔」,又是哲翔的「嘟嘟」,也是如倩的「小乖」,他們各自背負的苦痛與阻礙在孩子面前都一消而散,這是最棒的聖誕禮物,而他們願意不顧一切讓這個未來成真。適存和台生看著三人的瘋狂行徑,只是嗤之以鼻,未加以阻止。乃至三人的計畫A失敗、轉往更瘋狂的計畫B的時候也是如此,他們不主動參與,只是被動的靜觀一切。對適存而言,他當然知道孩子對可襄的意義,也認可孩子的存在,但愧疚讓他選擇成為旁觀者。他害怕面對孩子,因為孩子代表的是適存無法彌補的罪孽,這個禁忌讓適存選擇逃避,他用堅實理性包裝自己的懦弱,不願面對,卻也違背了最初對可襄許下的承諾,放任她繼續回首過去,自生自滅。

劇中所有人都在逃避,他們將自己困在死胡同、無路可出,唯一希望放在一個期許的美好未來上,又無所作為。看似極力要實行計畫的可襄等三人也是這般,計畫B到底也失敗了,或許他們從來也不想真正實行它,只想將問題丟在那個即將出世的孩子身上,好像各自的苦惱就解決了。用台生的話來說,這孩子就只是「產品」,乘載大人對他的期許,按照計畫出產,完成他們未竟的缺憾。

如果孩子有些反抗的意識在,也許早該流浪到肯辛頓公園和彼得潘作伴去了,但他仍盡身為孩子的義務,成為父母想像的孩子。理由很簡單,我想他只想要讓父母們開心便足夠了,如果洗杯子洗碗盤能讓父母開心,孩子就去做,如果父母們想要一個想像的孩子,孩子便幫助他們完成。最後主動阻止計畫B的也是孩子,只因他發現,在這個過程裡,他的父母們並未如他們原初想像的這麼開心。計畫失敗了,孩子隨時會消失,但他意識到要讓父母們步回軌道,他勢必要離開,做他們最後一次的乖孩子,即使其代價是死亡。新生版有些缺憾,讓孩子自幻影升格成真實存在的人物,卻只是依著與父母們的對話模模糊糊地堆砌起這個角色的形象,他沒有自己的話可說。他太高貴無私,以至於看起來完全不像真實的人物。也許他是天使,在聖誕夜這天被派遣降臨,自我犧牲以拯救他愛的父母們。

新生版刪去了大團圓的結局,焦點由家庭(群集)轉向個人。孩子離開後,被打散的個體,該如何再與彼此重新建立連結,是他們各自要承受和面對的。「一切安排只有上帝知道。」台生說,那是在他見證了孩子帶來的奇蹟、另他們重拾愛的意義後的總結。只要秉著愛,離散的人們又會再次聚合。

「我的終點到了,要在這裡下車。」孩子在與可襄離別時這麼說。「但是我會在終點等妳。」大把塑膠彩球淹沒在場上,孩子的降臨讓現實變為大人的球池,球池裡你無憂無慮,這裡只有孩童時期的美夢,好像一切夢想都會實現,一個關於想像的孩子的春秋大夢。在結局,可襄與孩子最後一次玩耍,說著屬於他們自己的語言。然後,他們玩最後一次的鬼抓人遊戲。「97、」孩子閉上眼,「98、99、100……」孩子往後倒,可襄抱住他。塑膠彩球自嬰兒床傾洩而下,落在兩人身上。舞台燈暗,美夢結束,該醒了,該從球池出來了。

註釋

1、本劇標語。

《想像的孩子—新生版》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7/04/22 19: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劇後版與前版相較,已見精進,情節去蕪存菁過後,捨棄了許多旁枝末節,對一部劇本的長成來說,實屬不易。每個階段都成了修正劇本的時機,也可能造成發展隨時告終,為的就是要保證劇本產出的品質。(吳政翰)
5月
26
2017
因時代的變遷與科技的進展,而將故事進行大幅度的刪改;我將此解讀為因為人無法預知未來,所以劇本只能以現階段有的為基底來想像近未來的時空。(張洛韶)
4月
27
2017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