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的對話《想像的孩子—新生版》
4月
27
2017
想像的孩子(動見体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7次瀏覽
張洛韶(中山醫學大學醫學資訊學系學生)

從2015年到2017年,短短時間裡面,對於同志想結婚這件事,之前只有同志伴侶註記,到目前「婚姻平權」的戰場拉至大法官辯論法庭上。而在動物實驗上,出現兩隻公老鼠透過方法可生出擁有他們基因的後代。對於婚姻平權議題日漸緊張與生科實驗快速突破的現在,《想像的孩子》也許可以帶給我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及安慰。

故事建立在五位想要有孩子的男女身上,分別為經歷喪子之痛的中年夫妻,走入mm(men marriage)的新婚夫夫,及號稱「法庭女王」的單身勝女。在一場非常溫馨但極為詭異的生日派對中,突然冒出一個陌生人,表示是集有他們五位的「夢想」且「獨一無二」的孩子,一場爭取「完美世界」的競賽即刻引爆。

上帝原先為亞當和夏娃創造了完美的伊甸園,但因著罪的誘惑,而離開了伊甸園,開始忍受一系列的痛苦與折磨,人的世界,也開始不完美【1】。在此戲,孩子帶給人無限的希望,而讓可襄、哲翔、如倩開始思考著該如何滿足他們的夢想與渴望,可是在一連串的計畫當中,問題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而讓人必須正眼直視和療傷。對於如倩來說,她能與孩子成為令人稱羨的「單親家庭」,可這意味著她需要從「法庭女王」變成「民宿鐵觀音」;對於哲翔,能夠生出有他和台生基因的孩子,也許可以滿足對對方母親的虧欠,可是卻必須面對法律與人權問題的挑戰;而可襄則是生下孩子後,能夠撫平喪子的傷痛,但是會不會讓這位孩子面對與喪失的那位進行一連串的比較,也讓可襄和適存無法逃離內心裡的牢籠。而這些看似完美的孩子,底下隱藏的卻是如此的不完美的選擇。

「也許這就是上帝給我們的任務吧!」台生說的領養及適存做的結紮和如倩最後的放棄,對於其他人所追求的完美而言,未必如此美好,可是卻也讓人得到一條解脫與自由的道路。上帝給了每一個人自由做選擇的權利,但如果樣樣都要的話,豈不變成幾米《幸運兒》底下的董事長,因著翅膀而變得不自由。也因此在這場關於選擇的大戰裡面,也許有那麼一點成功的機會能做出「完美的孩子」,可是在種種自由與不自由的選擇和對話裡面證明著人定不能勝天,而完美只存在於童話,並不能在現實世界的法條裡存活。

「那就扯平了喔!」新婚夫夫如是說。當一切關於完美世界與現實生活的思辨隨著鈴聲而停止時,我們也許可以想像在未來當婚姻對同志來說不是幻想而是選擇時,關於愛與親情的解答為何?而在經歷喪子的悲痛之後,人又該如何向前?此版本較於上一版本,王靖惇因時代的變遷與科技的進展,而將故事進行大幅度的刪改;我將此解讀為因為人無法預知未來,所以劇本只能以現階段有的為基底來想像近未來的時空。也因此,我相當期待在下次觀看《想像的孩子》時,導演又會帶來怎樣充滿歡笑與眼淚的精彩內容。

註釋

1、創世紀1~4章

《想像的孩子—新生版》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7/4/23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劇後版與前版相較,已見精進,情節去蕪存菁過後,捨棄了許多旁枝末節,對一部劇本的長成來說,實屬不易。每個階段都成了修正劇本的時機,也可能造成發展隨時告終,為的就是要保證劇本產出的品質。(吳政翰)
5月
26
2017
新生版刪去了大團圓的結局,焦點由家庭(群集)轉向個人。孩子離開後,被打散的個體,該如何再與彼此重新建立連結,是他們各自要承受和面對的。( 涂東寧)
4月
28
2017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