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形傳神兩為難《薪火相傳-廖瓊枝歌仔戲經典再現》
10月
09
2012
薪火相傳—廖瓊枝歌仔戲經典再現(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43次瀏覽
劉美芳

廖瓊枝女士受封為台灣歌仔戲的「人間國寶」,獲獎無數,早就是劇界的傳奇。當其完成「封箱三部曲」壯舉後,個人舞台生命不復存在,想要欣賞品聆其燦美華豔光采,除了依憑冰冷的視聽器材聊以寬慰外,只能從其傳人身上求。廖女士的藝師形象相當鮮明,自1987年在台北市社教館延平分館正式傳教歌仔戲迄今已有25個年頭,當年的延平分館也蛻化成了本次演出的大稻埕戲苑。在其薪傳的發源地,由傳習的藝生摘翠經典重新演繹,也可算是人間美事一樁!

6日的演出以「經典折子」為名,以迷你集錦的方式呈現,挑選的劇目是:《陳三五娘》〈磨鏡〉、〈捧盆水〉、〈留傘〉、〈雙吃醋〉及《王魁負桂英》〈認夫〉、〈陽告〉、〈冥路〉、〈活捉〉;次日改以「串折的小全本」饗眾,貼演「苦旦經典」《三娘教子》〈訓子〉、〈馬前潑水〉、〈團圓〉。首日的劇目曾被收錄在的《廖瓊枝歌仔戲經典劇目》中,後者即將出版唱腔示範教學光碟,皆是藝師的心血薈萃。擔綱主演的當然是文化部技藝保存計畫的三位藝生:張孟逸、李佩涵與林芸丞。三位年輕女子外型清麗動人,音色甜美,深具潛質,皆是頂尖旦腳良材。正式拜入廖師門下已逾三載,與過去戲班學藝三年四個月時程相較,雖不中亦不遠矣!

綜觀兩日演出,三人做工細膩,表演邊式矩度井然。孟逸深得老師苦旦本色,聲情淒婉,三娘〈訓子〉一折能教台下觀眾隨之唏噓悲泣;佩涵的五娘柔情綽態,軟語嬌嗔皆足以引魄攝神;芸丞的益春、薛義,青春洋溢,天真爛漫。三人各有專擅,恰恰是正旦、閨門旦及花旦三種戲路,可惜無人能完整重現藝師唱作精髓。

藝生囿於個人現實條件不同,想要做到昔日伶童習藝「凡一顰笑一行動皆按節為之」(《清稗纇鈔》)的地步確實有所不能。三人皆是帶藝從師,本來根基既成,強欲改造難度極高。身段動作矩範清楚,尚且易於一招一式雕磨;唱腔的模仿才是考驗。廖女士轉喉吐韻極具個人特色,高音響遏行雲尤為一絕,天賦不及者往往得扯開嗓子努力飆揚,氣力不足極易產生斷續過多、缺乏尾韻的毛病。而演唱需要琴師隨腔烘襯,藝生平素學習與演出場上搭配的樂師常有變動,甚至外接他班演出時又得配合劇團對唱唸的不同要求;不能專精導致難以腔格穩定,舞台呈現上「廖氏(派)唱法」每每只存在於游離狀態中。

廖女士的傳藝計畫即將進入最後一年,藝生們離出師之期不遠矣;寄望他們能積極利用最後的時限,先力求形似再細細描神。唯有把握住藝師功法的特點,具備堅實深紮的基底,方有再創造傳揚的餘裕。

《薪火相傳-廖瓊枝歌仔戲經典再現》

演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2/10/6、7 14:3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