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真實人生《蔓沿》
6月
28
2016
蔓沿(六八劇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6次瀏覽
邱大昕(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許家峰導演的《蔓沿》6月在高雄的院子劇場演出。這個劇場位於高雄市鹽埕區的一棟老房子裡,劇場的入口在狹窄的防火巷尾端,穿過個寬敞的庭院後才會看到收票口。樓房外牆重新整修裝潢過,但內部卻保存著長年閒置的斑駁。屋內構造很簡單,每層樓就一個偌大的空間和沒有扶手的水泥階梯。面對馬路這側有四扇幾乎落地的長條玻璃窗,窗外不時傳來壓過雨水的輪胎聲和忽明忽暗的光影移動,像是坐在露天劇場裡,也像是劇情需要刻意安排的音效和燈光。

空間的侷限,有時能激發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和巧思。《蔓沿》的第一幕是客廳景,沙發長桌矮櫃外,擺著大大小小的盆栽。由於沒有後台也沒有布簾,因此演員進場是從沒有扶手水泥梯走上來,像是從喧囂的都市進入到公寓來,出場時也是由同一個樓梯下去。因為沒有舞台布簾,所以換場時觀眾要在樓上樓下之間換座位。這樣特別的開場和轉場方式,讓人從就一開始就對劇情的發展有著一定的期待。

佈景道具的真實與演員演技的自然,是這部戲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從第一幕滿桌茂盛的培栽到第三幕枯萎頹敗的畫面,為了呈現女主角內在心境的轉變,幕後準備工作必定花費不少心思。男主角永寄買晚餐回來,女主角雨潔拿起筷子邊吃滷味邊說話,雖然說出來的台詞顯得有些含糊,但反而顯得真實。演出過程中雨潔幾度去倒水喝水,也是如此。女主角在公園碰到的少年,一邊說話一邊聳肩,十足像個單純稚嫩的國中生。

雖然這部戲的故事主軸很常見,一個從小沒有父親渴望被愛的女主角,認識了一個掌控欲強、自我中心的已婚上司。每周固定見面的兩個晚上,對話卻經常是以「沒事」來做結尾。「妳說什麼?…沒事」、「對不起…沒事」、「妳還好嗎?…沒事」、「算了沒事」、「怎麼了?…已經沒事了」、「我又沒事,你幹嘛那麼緊張?…怎麼會沒事」、「沒事是什麼意思?…就是沒事啊」。精簡的對白間,其實積壓著許多無法或不想說出口的心緒。

女主角雨潔在公園遇到的少年也是出身單身家庭,從小沒有媽媽的少年,和已經中年的男主角有著同樣的「開心哲學」。男主角永寄對不開心的女主角說:「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大家都開心,在一起就是這樣嘛,對不對?」少年談到女友時也是說:「就是要兩個人開心,不然我自己吃飯也可以一個人,看電影也可以一個人,如果在一起不開心的話就沒必要勉強在一起。」雖然兩人最後都因為女方缺乏安全感而分手,但女主角雨潔最後卻也是用這套開心哲學來安慰少年:「你有試著努力是最重要的,雖然結果不是你想要的,可是那個過程你們曾經很開心,記得這個就好。」這話或許是女主角兩次墮胎後的領悟,但也是一種無奈的自我安慰吧。

整部戲平靜地進行著,沒有太多誇張的起伏,但也是真實人生的反映。自然真實是《蔓沿》這部戲最吸引人的地方。

《蔓沿》

演出|六八劇舍
時間|2016/06/11 19:30
地點|院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作有意或無意的揀選這些植物,他們的意義並沒有辦法彰顯,因此成了可以被替代的存在。也就是觀眾無法透過特定植物來了解安排上的意義,這是有點可惜的。(邱彥哲)
6月
16
2016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
金枝演社以尖銳的隱喻,捕捉了資本與科技時代的荒謬,放大科技時代下演算法、角色濾鏡、個體模板化與慾望無階級的議題,點明所謂天堂不過是亮度拉滿的地獄。
6月
10
2025
這些演員不是知性上的哈姆雷特,他們或許無法用理性的語言去剖析世界,卻用身體與情緒直接地告訴我們——真正的悲劇,不是因為知道太多,而是因為從未被允許知道、說話與存在。
6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