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給我一杯!《忘情水》
Sep
08
2017
忘情水(秀琴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78次瀏覽
林立雄(專案評論人)

通常,秀琴歌劇團的作品只要標榜著「鐵三角」張秀琴、莊金梅、米雪同臺演出,就會引來非常多的觀眾前來觀賞。特別在南部,秀琴歌劇團的演出資訊一出,即造成搶票,或者是觀眾個個提著摺疊椅,爭相為見「南霸天」而大排長龍。堅強的唱、念、作、表,是秀琴歌劇團贏得許多關注的重要原因。2011年,秀琴歌劇團推出《安平追想曲》後,作品中新編曲調的比例在近年漸漸增多,主題也越趨多元。從八年前的佛教作品《阿育王》(2009)、《蘇乞兒》(2016),直至今年推出的新編大戲《忘情水》,雖看見了秀琴歌劇團的努力嘗試突破,卻也看見了侷限。

關於《忘情水》,首先必須從文本談起。究竟這部戲演的是什麼故事?誰的故事?哪裡的故事?在觀劇後,我一直反覆思考這些問題。且看文宣上的宣傳文字:

「幽冥地府忘川河畔,她是永恆的等待

月落日出,花開花謝,他是癡心的不願遺忘

一段無止盡迴還轉生的愛情故事

人間男女,如果是你/妳

會選擇喝下那一盅忘情水嗎?」【1】

從文宣中,能夠得知這是關於「生死」、「愛情」、「輪迴」的一部戲,除此之外還能夠知道「孟婆湯」,也就是「忘情水」,應是劇中相當重要的象徵,與串聯整部戲的關鍵。然而,在觀賞完這部戲後,我的理解確實與文宣上獲得的差不多,不過卻僅止於此。就文本來說,本劇必須再思考的問題總括有三個。一是劇情鋪排的問題。情節破碎,段落與段落之間無法被順暢的連接。在劇情鋪排中,看似有轉世姻緣的牽連,但劇情描寫得模糊,導致觀眾無法順暢地理解劇情發展。劇中所描述之輪迴轉世,無法被清楚區分。如孟心茹死後,卻又接著孟心茹被強娶,然後又再死……每段劇情看似是不同的,卻又被貫串全劇的兩個名字「孟心茹」與「胡無輝」給弄得糊塗。

再者,演員們究竟扮演什麼角色?無法在破碎的劇情中被清楚理解。第一幕〈前世怨〉的開場,張秀琴與莊金梅演唱了【哭墓】與【新編:忘魂調】之後即接進劇情發展。然而,曲詞主要功能在抒情,並無傳達出太多的資訊。莊金梅究竟飾演的是孟婆?還是孟心茹?胡無輝由張秀琴,還是張心怡飾演?劇情接續著發展,人物、劇情卻更加模糊。筆者也發現,不只有我感到一頭霧水,坐在我後方的觀眾們同樣疑問地說:「孟心茹不是死了嗎?怎麼又活起來?」

三則是,曲多於白,曲又多在抒情。在《忘情水》這部戲裡,能夠傳達資訊的念白可以說是非常少,大多由曲子串接,光筆者在筆記本記下的曲子就多達五十曲,且大多在抒情,儘管有所指涉,也不夠明確。如貫穿全劇的主題曲:「我不飲忘情水,忘川河內苦亦甜。寒風刺骨蛇竄脾,千年萬年也要等你。立下誓言,受盡折磨也要等你。」這首曲子在劇中至少出現兩次之多,曲詞所帶有的情感相當豐沛、真摯。然而,曲詞中的我「等」的究竟是等誰?人物又如何受盡折磨、等待有情人?雖能感受到曲詞真摯的情感,卻有不知此情為誰之嘆。

另外,談到跨界結合,舞蹈在《忘情水》中也是相當重要的部分。宣傳上,《忘情水》亦主打與雞屎藤新民族舞團的合作。不過,舞蹈的安排卻是須再行斟酌的。如第一幕〈前世怨〉中,胡無輝在痛失孟心茹悲傷時演唱曲子,舞者即在演唱時,顛顛倒倒走進舞臺模擬酒醉、痛苦等樣態。但,曲文具有強烈的情感,身體所能表達之情感,又是強烈的,即顯得舞蹈的出現有些突兀。除此之外,技術在這一場次,也出現相當多的問題,如crew在燈光還未完全收光即搬運舞臺佈景、懸吊的繩索不受控地與布幕碰撞著等等。

對於《忘情水》,筆者的期待很深。當然,秀琴歌劇團的主要演員們,在唱腔、身段的表現是相當值得讚許的。這也是在每一次觀賞他們的演出時,必不讓人失望的部分。除此之外,秀琴歌劇團的編曲風格如同今日的臺語流行歌,質樸卻深刻的曲詞感染著舞臺下的觀眾,也因此培養出一批死忠的粉絲。然而,戲劇的結構與情節的合理,顯然還是重要的。儘管曲文如何動人,觀眾無法藉由人物、劇情找到投射與共鳴,我想,即便舞臺上的演員們多賣力的演唱、舞蹈,一切也可能只是徒勞。

《忘情水》的主題事實上是有趣且值得期待的,然而,回頭從文本找回基礎,確立結構、立體人物,待一切都豐滿後再談突破,或許都未必太遲。

註釋

1、取自「秀琴歌劇團」臉書粉絲專頁。

《忘情水》

演出|秀琴歌劇團
時間|2017/09/01 19: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新穎劇團如何走向當代?如何打造獨樹一幟風格?沉浸於民戲的演出形式進入高度美學化的現代劇場該如何拿捏?都是該團必須面對之挑戰。因此《湘江夢》作為該團進入現代劇場第二齣劇作,企圖嘗試回應疑問,展現潛力,開創特色。
Oct
21
2024
一個十八分鐘的故事,經過四次輪迴,劇情的順序被打亂,又長出了更多的參差,在觀眾情緒隨劇情熟練的反覆之下,表現形式得到發揮。
Oct
18
2024
需要解方的「瘟疫」則可被解讀為五〇年代與九〇年代藝文工作者共同面對的「死亡威脅」——戲劇透過瘟疫的隱喻,向觀眾提出了一個系譜學式的問題:五〇年代「改良」歌仔戲、九〇年代(小)劇場,以及今日所面對的「瘟疫」分別是什麼?
Oct
18
2024
既無語言,又是簡單「英雄救美」奇俠劇情,《源.緣》除了舞台空間調度精彩,最核心的表演內涵是什麼?與《巧遇姻緣》相同,就在掌上功夫——操偶技藝。
Oct
17
2024
光影變化不但營造出撲朔迷離的陰間之路,為兩尊戲偶射出前方路徑以及沿路遭遇的瞬息萬面,也隨著光束並無形體的介質特性,讓戲偶不受實體空間之框架所限。如此一來,既解放戲偶,使其在空間中享有更大自由,同時又始終有所支撐與憑藉。
Oct
16
2024
戲文在歌仔戲既有套路中擴大結構,修改原本上而下、男性主體的固定秩序,將其退為遠景,聚焦在劇中角色如何追尋愛情,將角色歷程融入傳統橋段,歌仔戲的世界觀因而擴張,擁有個人存在之地。選擇風花雪月為題不等於馴服,而是召喚共鳴的策略,以此呼應常民美感經驗。
Oct
16
2024
劇情仍回到以生旦相戀為核心的框架中,玫瑰少年的議題似乎僅成為這段奇情戀中的一抹點綴色,不免覺得有些可惜。
Oct
15
2024
《西遊問佛》想做的,或許是想用哲理反思的主題製作偶戲,卻在實驗為前提的狀態下,尚未思考這樣的劇本應用在偶戲上可能需要有更大的調整與配合,否則就算是透過字幕機如實地掃過劇本內容,觀眾也無心欣賞演出。
Oct
11
2024
整體而言,《憑什麼管偶》做為親子劇無論是主題,或是物件意象與聲音媒材的實驗上,都是成功的,不僅用活潑的方式帶出社會觀察的教育意義
Oct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