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就無礙?!《遊戲城市系列-愛女生》
2月
25
2016
遊戲城市系列—愛女生(大硯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92次瀏覽
林貞言(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研究所)

過去,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如今,女性主義高漲,為了追求在不平等的本質上爭取平等,不論是受教育權、薪資平等、選舉權、代表權等等的議題之上,也著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當中。而這齣《遊戲城市系列-愛女生》以男性觀點述說女性的行為導致男性行為上的各種反應,若讓女性主義者看到,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遊戲城市系列-愛女生》使用「現在-過去-現在」鏡框式的敘述架構,主角由台下走到台上以男性角度觀點訴說自己的故事,以此揭開了序幕。第一場兩個穿著相同衣服的女生,各自呈現等人的狀態,不禁使人聯想,這會不會是男主角的正牌女友與小三的「相見歡」?因著另一位男性的出現,解開了觀眾的疑惑;透過兩對情侶在舞台上,對照出男女朋友剛交往時的熱戀期與長期相處後進入磨合期的狀態,因為交往時間久了,任何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成為吵架的理由跟藉口,此劇利用約會遲到這件事成為第一引爆點,不禁讓男主角回想起剛開始交往的時候……。

接著,時光回到七年前,男主角還是從未交過女朋友的大學生,為了交到女朋友,去找學長幫忙,透過學長傳授的「求愛九式-深藏不露、口蜜腹劍、蛛絲馬跡、不識泰山、非你莫屬、曙光乍現、霧裡看花、投石問路、背水一戰」,串起了前半場的戲。男主角使用學長的求愛九式的過程中,女主角的好友(身穿白衣)會幫女性發聲,而學長(身穿黑衣)則為男性發聲,如同人內心當中的天使與惡魔般,呈現一種對立狀態。

下半場又回到現實中,男主角為了解決問題,再次去找學長幫忙,學長也分析各種情況給他聽,因為男生總是不知道女生在想什麼,不哄女生,她生氣,哄了女生,她還是生氣,因此學長透過模擬事件發生來教育男主角,遇到狀況時該如何回答,並模擬出女生的反應,若選擇第一選項:誠實以對,會讓女生纏著自己問東問西問不停;退而求其次,第二選項:沉默以對,此舉會導致女生陷入自己的思考當中並不斷的猜測;第三選項:善意的謊言(如同裹了糖衣的毒藥),女生接受並更愛這樣的回答;結果,唯有選擇第三選項時,男生才可以全身而退,和平的結束這一回合。除了會心一笑之外,是否讓女性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傻子呢?

大硯劇團透過《遊戲城市系列-愛女生》發現男女交往時,因雙方發生無法解決的問題後,女方提出分手,從男生角度探討兩性交往、相愛、相處、分手、獨立的過程,去看見男人在感情上想表達的部分,並期望能真實呈現時下男生對愛情的價值觀點。話雖如此,真的如同節目單上寫大部分30歲上下的男生們與30歲上下的女人們相比,這年紀的男人要努力賺錢買車買房,或是存錢創業工作,而女生們在這年紀卻是最美麗、最有自信、也有足夠資源去享樂?並不是所有女性都對於好男人的定義就是,有錢、有閒、有心,女性主義不是女性霸權,社會上高喊兩性平等,在某些傳統觀念裡是無法平等的,如同戲裡的男主角沒有穩定收入、沒有車、沒有房,可能沒有女人想要理他;或又說,會燒菜做家事的才是好男人,還有女生說,妳的男人有錢有房但沒有時間對你再好也是沒有用;無時無刻無不存在著「性別標籤」,然而,這標準的確都承襲著古老傳統所存留下來的道德觀,但是,那一定是對的嗎?如果不對,我想我們會有更多看見。

最後,回歸到原點,想要女生愛,先要愛女生,是的。我們所追求的「兩性平等」不是一場遊戲、更不是戰爭,而是不論男性、女性,只要是「人」都需要愛。

《遊戲城市系列-愛女生》

演出|大硯劇場
時間|2016/02/21 14:30
地點|台北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簡言之,即使相關細節已被檢驗紀錄,無論政治人物如何宣示「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左右、統獨、分合的不同立場,仍然影響了民眾對誰是「我們」、有無「共同」、「歷史真實」的思考
10月
01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
這部作品不僅對「器官買賣」有所批判,更指向現代社會裡「人被工具化」的現實狀態:在我們每天經歷的日常中,我們究竟擁有多少真正的選擇?
9月
30
2025
必須承認,群體確實共享某些社會性與制度性的排除處境,但劇作將新住民、新二代與移工的創傷經驗一次性並置,雖具野心,卻模糊了三者在身分上的眾多差異:婚姻移民、跨國婚姻家庭子女與勞動移工本就屬於不同脈絡,更遑論不同來源國之間的內部差異。
9月
26
2025
《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把制度批判落在人身上。它不是抽象的權力結構圖譜,而是一張張被擠壓到極限的面孔。筆者認為,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手法讓我們不至於陷於同情的淚水,而是被迫帶著清醒去思考行動
9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