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可以被看見《造音小子嗶叭蹦》
11月
07
2014
造音小子嗶叭蹦(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2次瀏覽
楊麗卿(高中教師)

眼睛看,耳朵聽,天經地義,然而影響.新劇場劇團卻讓觀眾用眼睛「看」聲音,再用視覺顛覆觀眾的聽覺。

《造音小子嗶叭蹦》的劇情很簡單,只是無法說話、只會嗶叭亂蹦的阿蹦的心路歷程。如果阿蹦是創造力的象徵,那麼舞台上那些獨一無二的手作樂器就是觸發驚奇最成功的觸媒。

本劇的演出手法,和中小學推行的「STOMP」計畫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鼓勵人們利用日常用品來創造音樂。劇中所用的音樂元素,計有數十種的原創樂器:鐵管笛、蘿蔔豎笛、鋼杯笛、書上琴...等等,雖非正常的樂器,但在節奏之外又加添更多如童謠般的旋律,新奇又有想像力。其中又以粗細長短不一的塑膠軟管,創造出有層次又多重交織如和絃般的音樂,最令人驚豔。導演庫斯希望讓大家「看」到音樂,這一點,無疑他是成功的。

劇中運用光影、偶與器樂交錯,這是劇團擅長的橋段。而做麵包那段,鍋碗瓢盆均化為樂器,不僅跳脫廚房用具的功能,也讓人經驗節奏的新震撼,有趣又有教育意義。母親揉麵糰時加鹽、加麵粉平常的動作、在演員深情的演出中,成了溫暖的韻律。透過演員肢體及多元變化的聲音詮釋,碗中代替麵糰的銅板、豆子也都變成「粒粒」分明輕巧可愛的樂器,最為可愛。

戲中從小紙片到光碟、椅子、書桌,看似無處不能音樂,無一不能發出聲音,實則造音的材料是經過觀察後再分類篩選的。如辦公室一幕即以紙為素材,或捲紙成笛或摺紙成扇而成的敲擊樂;學校一幕則以五金素材為主,水管吹出大象ㄅㄨㄅㄨ,錫罐刮出海豹的呼喊;醫院是以身體器官創造出最好的音效,也是最富有想像力的,表演者不僅用自己的身體來代替傳統樂器、當拉扯阿蹦的四肢時,扭動手的Khi-kha、腳的khing-khong,聽診器下的咚咚pong-pong、當然不同於各個關節的吱吱嘎嘎,甚至臉、嘴唇、鼻子、口腔均各有各的韻律,連有穿衣和沒穿衣服的聲音也截然有別,豐富的節奏在在顯示人的身體就是最好的樂器。然而儘管聲響迥異卻都自然有趣。本段最高潮是全部演員不斷拍打阿嗶身體,那奇異的聲響,讓人既憐惜又覺趣味,經音樂翻轉過的醫院,好玩又有創意。

劇中不僅讓音樂被看見,也激發出新的體驗,像阿蹦因打斷老師上課,瞬時連結觀眾的經驗,立即發出警告:會被罵、會被罰站……,然而本劇並非一味的喜樂吵鬧,也有以靜襯動的畫面如「靜默/愛」,這段是小觀眾最焦慮難安的時候,因為他們無法忍受沒有聲音的空白,但隨著劇情發展,終究他們會學到:環境中沒有聲音也是一種聲音,而靜默往往會是最大的力量。結束前,阿蹦決定敞開心胸去感受外在,於是台上或彈或拍或敲呈現心跳、走路及下雨、打雷、鳥鳴……當眾聲此起彼落之際,台下小觀眾也以腳踏出節奏與台上相互輝映,令人體悟到孩子領受到的超乎大人的想像。

本音樂劇之所以成功,最該佩服的應是那群敬業的演員,因為本劇的演員不僅要會演、會唱、還要能演奏,而他們都不是專業的音樂人,卻都完美的做到了,真不容易。影響‧新劇場每齣作品不見得都能透過文字描述清楚,但卻每每可以提供大小觀眾,現場觀看的無限想像空間,很值得推薦。

《造音小子嗶叭蹦》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4/10/19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國際廳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戲中,製造聲音成為閱讀的共同言語。劇中始終沒有一個造音小子的實體樣子,這樣的創作方式,也相似於語言與聲音的狀態,進而啟發小朋友,世界上沒有正確的答案與道路,而是必須要有多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來面對接下來的真實生活。(李承曄) 
10月
27
2014
唯演員的台詞過於精煉,全劇幾乎以音樂來推動劇情,作為動態的音樂劇場形式,言語雖非必要,但若能使用得精簡又能清楚拉出故事的軸線,相信更能豐富《造音小子嗶叭蹦》在視覺與聽覺上給予我們的驚喜。(羅揚)
10月
23
2014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