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君的身影,馮小青的靈魂《再生緣.鏡花水仙》
1月
23
2025
再生緣.鏡花水仙(野草製作提供/攝影黃芷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11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新妝竟與畫圖爭,知是朝陽第幾名。
瘦影自憐秋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馮小青

《再生緣.鏡花水仙》為野草製作首次嘗試歌仔戲的演出形式,劇本為第十三屆臺南文學獎劇本類佳作作品,演員則是來自歌仔戲各團的青年演員,嶄新的結合將一齣傳統老戲拆解後賦予新生命。《再生緣.鏡花水仙》以《再生緣》故事架構為骨幹,添加馮小青的靈魂與意識,成為一齣兼具女性自覺及多元性別的新編戲。

《再生緣》為清代陳端生的彈詞小說,早期電影及地方戲曲皆有改編演出,1980年代雅音小集曾演出此劇,2017年國光劇團則改編為《孟麗君》,翌年文和傳奇劇團也演出《女人孟》;電視歌仔戲方面,1980年代楊麗花與葉青的電視歌仔戲分別演出《龍鳳再生緣》與《孟麗君》,1995年葉青電視歌仔戲再次演出《皇甫少華與孟麗君》。孟麗君的故事在戲曲舞台上時現身影,相較而言,馮小青的故事則較為隱沒。明代《情史》中首見馮小青的故事,戲曲則有明傳奇《療妒羹》與《風流院》等劇本,然而現今戲曲舞台已較少看見相關改編演出;馮小青因讀《牡丹亭》有感留下一詩「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讀《牡丹亭》。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在戲曲研究上偶有論及小青才女一詩,但她並非舞台上的主角。

再生緣.鏡花水仙(野草製作提供/攝影黃芷頤)

翻閱《再生緣》故事的相關研究與評述,往往可見女性自主意識的標舉,一個女扮男裝、離家出走的女子,赴科舉一舉中狀元,在封建社會下的女性從政,奇異的故事往往特別迷人。馮小青的故事則是一個才女命薄的悲劇,富有才華,在封建婚姻制度下配為小妾,受大婦精神凌虐因而遷居西湖抑鬱而亡,馮小青的命薄也引來後世後人文人們懷才不遇的共鳴。

陳端生《再生緣》原著只走筆至孟麗君女扮男裝身份被揭穿、為皇帝所逼婚而吐血,梁德繩的續給予故事一個完滿的婚姻,而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則在原著斷裂處黏合馮小青故事中顧影自憐、觀畫自傷的段落,讓孟麗君一角更為增添自憐自戀、不願臣服於父權社會之下的一名奇女子。劇情述一場比武招親上,劉氏不甘心落敗便陷害皇甫少華一家,致使皇甫少華與其姊皇甫長華流離分散,趁亂逃婚的孟麗君男扮女裝、化名酈君玉,在朝中成為皇帝寵臣,皇甫長華被招為妃後,用計使酈君玉醉酒以脫靴驗明正身,皇帝下旨令孟麗君與皇甫少華完婚,孟麗君被逼婚吐血、對自畫像自憐,最後一命嗚呼,劇名「鏡花水仙」則是借用希臘神話人物Narcissus對水影自戀、身亡之後化為水仙花的典故,以此對映孟麗君的顧影自憐。

再生緣.鏡花水仙(野草製作提供/攝影黃芷頤)

原著中,與孟麗君情同姊妹的蘇映雪對皇甫少華傾心,此次演出則改為蘇映雪對小姐孟麗君愛慕,蘇映雪、皇甫少華與皇帝皆拜倒其下,無論「她/他」此刻是孟麗君或酈君玉,「她/他」愛的自始至終都是自己,因此可以得意地說著「為我顛倒又一人」。蘇映雪對孟麗君的同性之戀、皇帝對酈君玉的斷袖之癖,皆為了塑造「她/他」雌雄難辨的魅力,以加強角色的自戀情結。此次劇情的推展多透過唱段或念白說明,劇團演出資訊上強調「全本押韻」,或為貼合原著七言排律的彈詞型態,但也使得部份情節簡略交待而過,例如皇甫一家如何被陷害?蘇映雪何以對小姐傾心?更關鍵的是,孟麗君如果最愛是自己,為何改名酈君玉後前往梁家招婿、因而意外與蘇映雪結為連理?原著中孟麗君與蘇映雪的婚姻是兩人商議後、假鳳虛凰以度日,此版本則坐實兩人的愛情,蘇映雪的情感是真,孟麗君對蘇映雪的情感則混沌不明。「孟麗君/酈君玉」的「一體兩面」,勾連著多元的性別認同以及性取向,然因創作概念勝過戲肉的鋪陳,使得情節轉折的合理性較為淡薄。

如前段所言,演員多透過唱詞或念白的韻文來推展劇情,因此情節鋪墊不足之時,必須仰賴演員的功力彌補。而此次演出皆為青年演員,身段普遍穩當,但唱詞方面則較為不穩,面對以唱念為主的演出型態,相對考驗演員們的唱念基本功。「孟麗君/酈君玉」這個跨性別的角色不易塑造,若以小生演之可能流於粗氣,若以小旦演之可能又不夠英氣,而演員江虹旻技藝由外台起步,外台演出時往往需要全方位的技藝,或生或旦皆須應工,以扮相而言,江虹旻頗能呈現帶有英氣的女性,而其身段與唱法又以小生為主,氣質拿捏得不錯,若在攬鏡自照的表情方面能加強眼神的勾人程度,更能將這個角色的自戀自溺表現得更為深刻。陳品榛飾演的蘇映雪戲感足夠,可惜未能有更多發揮空間;施羿慈以刀馬旦應工飾演皇甫長華,下腰、劈叉等身段表現不俗,念白亦能掌握輕重緩急,唯唱曲部份音準較不穩,陳宗毅飾演的皇甫少華同樣有唱曲不穩的問題,至於周淮安飾演的皇帝大致能表現出色欲薰心的昏君樣態。

再生緣.鏡花水仙(野草製作提供/攝影黃芷頤)

在強調平權的當代社會,女性參政或以才華見世並非難事,舊時代女性受限於封建時代未能一展長才,但其中的女性自覺亦頗具啟發。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無論是孟麗君、酈君玉或馮小青,每一個靈魂都能自由地擇期所願,不必再顧影自憐。

《再生緣.鏡花水仙》

演出|野草製作
時間|2024/12/28 14: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