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此劇原題為《狐仙故事》、在2009年時進行首演,當時即以「奇幻京劇」作為宣傳賣點,挖掘《聊齋誌異》中的精怪。但時至2021年,時空的變換、審美價值也隨之轉換,同樣的宣傳方式恐難起效用,因此賣點轉換成「京劇×科技×影像」,在實際演出上,也與2009年時大有不同。(蘇恆毅)
5月
10
2021
3309
這部作品,能感受到編導陳威宇內心創意發想與對作品細膩度的詮釋,兼具教育性,讓孩童了解國樂器的發展與演奏方式,劇情帶給大家認識氣候的變遷與正向的能量更營造出很多對不同藝術融合的想像空間。(陳姵霖)
10月
28
2019
747
10月
13
2017
1092
在劇情上,透過口述故事與歌謠,讓觀眾瞭解排灣族遷徙的故事。在劇情的連接上,音樂設計運用國樂樂器不同音色,模仿大自然的聲音。旋律的創作配合著口述故事與歌謠,加上燈光與影像的效果,使得整體表現具有強大的敘事功能,張力十足。(李明晏)
10月
30
2014
1088
相較於國外作曲家繳交的心得報告,台灣兩位新生代作曲家的作品,說旋律有動聽,說架構有層次,說技法有巧思,獨奏樂器大量炫技的鋪陳,讓曲子活靈活現效果卓著。王乙聿和陸橒這兩位作曲家,均熟稔於國樂器的演奏,也專精作曲,勇於用新世代的眼光翻轉國樂團。(林采韻)
5月
27
2014
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