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之音《洄瀾之聲—寶島辦桌》
10月
13
2017
洄瀾之聲——寶島辦桌(臺灣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86次瀏覽
羅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班)

臺灣國樂團為文化部所屬唯一的國家級國樂團,係由國內國樂界菁英組成,演出內容精彩多元,融合戲劇、舞蹈、美術、詩歌、文學等各類元素,並常與國內位演奏家合作,從傳統到流行兼具創新與傳統。

花蓮舊稱洄瀾,臺灣國樂團受花蓮文化局之邀於演藝廳演出「2017太平洋左岸藝術季」《洄瀾之聲—寶島辦桌》音樂會,由陳炫合指揮帶領下,演出多首關於台灣在地文化、人文氣息、優美風景的音樂作品,充滿多元跨界的演出,以臺灣傳統在地特有文化素材創作,呈現創新興形式樂曲,共譜出多首波瀾迴繞的臺灣國樂新樂章。音樂會曲目,包括五位台灣優秀的音樂家,室內樂、協奏、跨界,演出多首經典國樂曲與新曲和改編曲,音樂選曲多元。音樂會不僅廣泛使用臺灣各地民俗風情的音樂素材為主軸,更以創新、創意、跨界的多元演出方式呈現,使觀眾能有聽覺與視覺的雙重享受。

演出一開始以大眾,而熟能詳的多首民謠旋律組合而編成的楊春林《臺灣民謠組曲》旋律有熱鬧又有溫暖的情感;第二首富有運用音符描繪太魯閣壯麗美麗天然景色徐瑋廷《穿越太魯閣》曲;第三首富有輕快變化性的柳琴樂曲劉寶琇《寶島亂彈》;第四首特別的搭配(笙、二胡主奏),充滿民俗藝陣電音三太子的曲風,熱鬧又歡樂,李哲藝《風火電音三太子》;第五首氣勢磅礡打擊樂協奏曲張瓊櫻《酒狂》;第六首運用臺灣廣為流傳之一的兒歌《天烏烏》為主的素材加以變奏,關廼忠《童年往事》;第七首壓軸大曲,用高亢的嗩吶聲與熱鬧的打擊樂並結合隨手可得的廚房用具和歡樂的戲劇,勾劃熱鬧歡騰的台灣特有的辦桌形象黃正銘《寶島辦桌組曲》,此次音樂會曲目每首各具特色多元,精彩可期,新的視聽饗宴。

多首曲目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有兩首其中一首是,氣勢高昂打擊樂協奏曲張瓊櫻《酒狂》,年輕演奏者張旭擔任重要的協奏者,駕馭眾多的打擊樂器西樂國樂都有,在技巧方面,手的速度非常快速又敏捷,在打點方面每個音符都很穩健,在打排鼓方面鼓聲清亮,與厚沉部分都詮釋的很到位,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打木琴那段,力道似乎太大,導致木琴有些許的爆音,有點可惜,整體的詮釋是很讓聽者非常過癮的。

另一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黃正銘《寶島辦桌組曲》,此首曲子整體看下來,實在有自己的味道,充滿無限的歡樂與可愛,每個樂手化身成不一樣的腳色,拋開演奏者的身分,扮演可愛廚師與掃地的人等,創意又生動活潑的方式,彰顯趣味性,曲子詮釋得非常靈活,運用廚房的用具,鍋碗瓢盆等,搭配國樂器,把整個音樂氣氛,變得歡樂與熱鬧,感覺玩的非常開心,但又不失去音樂的本質。

整場演出,看得出樂團精心的製作與試圖發展國樂更不一樣的可能,在藝術的呈現方面,也看到了跨界可以很簡單,但也可以很多元,很開心看到台灣國樂團,不斷的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演出模式,期待之後在音樂上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動,呈現給觀眾。

《洄瀾之聲—寶島辦桌》

演出|台灣國樂團、陳炫合(指揮)
時間|2017/09/23日 19:30
地點|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