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小戲節安排的導覽僅提供了最大場域(即大稻埕)的單一資訊,然場域與場域間的銜接性,尤其是心理上的,卻未被處理。若能潛移默化幫助觀眾從一齣戲引導到下一齣戲,觀看的對待也將大大的不同。(劉容君)
11月
27
2014
六個作品雖然被放在非劇場的空間之內,但以表演進行方式來看,還是接近一般我們在黑盒子劇場的觀演關係,所謂特定場域的展演概念,如何將之貫徹於各作品的實質表演文本之內,令人更加期待下次的「超親密」經驗。(楊美英)
11月
24
2014
看戲前最擔心的是:「超親密」的觀演距離是否會產生尷尬,(尤其如果不喜歡該表演時),但親身參與之後覺得自己多慮了。三個表演使用媒材不同、風格迥異,短短的二十分鐘皆「很有話說」,雖然前兩個演出其實完全沒有使用語言。(謝筱玫)
10月
28
2014
姜睿明導演的《約瑟夫‧維特杰》是由一批北藝大學生集體發展而成,取材一名入籍美國五十多年的前納粹份子被起訴的新聞。以遊戲性風格書寫龐大的國家權力與個人身份的命題,最終散發出一股深沈的漂泊感,堪稱舉重若輕,創意十足。(鴻鴻)
11月
26
2012
鴻鴻  
第一段節奏的活潑跳宕,第二段審訊的壓抑,第三段獨白的荒涼感,將視野從公眾逐漸迫進內心。馮程程的關懷既全球視野,又緊鎖香港身為一再被殖民、公民權被剝奪、自然讓位於發展的現實處境,甚至在理論運用和連結上較前人更激進更大膽,畢現劇場作為社會公器的膽識。(鴻鴻)
6月
0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