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跟著表演者用覆蓋於紙面下的不同身體部位在和室裡各個角落的翻尋,加上一個信封、一只紙鶴等無聲的交流,已經傳遞或激發諸多可能的感思;特別是觀演動線流轉於室內到戶外風雨飄搖,充分發揮且運用了現場日式建築空間的通透特質,提供了開闊的共感,堪稱一次成功的特定場域表演創作。
10月
19
2022
1393
若只是用歷史與空間作為展演故事的調味劑與氛圍塑造,卻也同樣限於停留在短暫的、場域空間的情境營造上。離開321藝術聚落的台南,劇場隨即又與生活的台南無關了。(羅倩)
11月
29
2018
2145
散步與戲劇的結合,成為一種介質,將觀眾從日常生活場景裡,過渡到另一個維度的平行時空。一切看似相同,但一切皆已不同,轉化了尋常風景,賦予了新的感受。(張釋分)
10月
22
2018
835
七屆以來,超親密小戲節以城市旅行與非典型空間演出的方式,讓我們越過熟悉的看戲經驗、帶領我們進入不同的偶戲可能。然而當劇場環境在九年間已開始實驗開展城市空間的各個可能,偶與物件實為小戲節所不宜割捨的。(黃馨儀)
10月
22
2018
1164
12月
05
2016
1209
小戲節的優點或許是包容了不同的「路數」,但就私心來說,我更情願物件的魔力作為主體,而後才是腦袋。在很短的演出當中,如何以小做大?我認為跟身體經驗的聯結越明確強烈,越有可能帶來確切的反應。(劉純良)
11月
01
2016
1522
小戲節安排的導覽僅提供了最大場域(即大稻埕)的單一資訊,然場域與場域間的銜接性,尤其是心理上的,卻未被處理。若能潛移默化幫助觀眾從一齣戲引導到下一齣戲,觀看的對待也將大大的不同。(劉容君)
11月
27
2014
909
六個作品雖然被放在非劇場的空間之內,但以表演進行方式來看,還是接近一般我們在黑盒子劇場的觀演關係,所謂特定場域的展演概念,如何將之貫徹於各作品的實質表演文本之內,令人更加期待下次的「超親密」經驗。(楊美英)
11月
24
2014
1025
看戲前最擔心的是:「超親密」的觀演距離是否會產生尷尬,(尤其如果不喜歡該表演時),但親身參與之後覺得自己多慮了。三個表演使用媒材不同、風格迥異,短短的二十分鐘皆「很有話說」,雖然前兩個演出其實完全沒有使用語言。(謝筱玫)
10月
28
2014
584
「超親密」三個字,標榜了挑戰、打破或是拉近觀眾與觀賞者之間的距離,每個地區、每齣小戲與觀眾之間的心理互動,也因著技巧和作品的不同,有著「遠近親疏」的差異。若從小戲節製作所面臨的挑戰來看,社區居民(包含了場地提供者)對藝術活動的陌生和被動,絕對影響著這麼一個藝術節的長效性。 (傅裕惠)
11月
05
2012
540
跟一般大劇場看戲不同,一種包括跟演出者(劇場)貼近、與其他觀眾成為一(觀光)團的「親密感」,而這份親密感,恰巧捕捉到「劇場」在今天,還可跟其他強勢媒體抗衡的,最大力量。(謝東寧)
11月
01
2011
803
整個看戲下來,我有點疑惑整體演出的定位是親子共享還是前衛實驗?從觀眾成分來看,沒有半個兒童,都是藝文觀眾;從內容來看,覺得自己像是看了三個鬼故事的超齡兒童。(林乃文)
10月
24
2011
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