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透過客家戲的曲調與西路、亂彈,串連山歌與平板間的混用,著實使客家戲的特性,是柔與緊的細緻將情感的堆疊達到最大的程度⋯⋯(劉秀汝)
6月
03
2022
細觀整個作品,無論是原「桃花過渡」中的桃花女是欲渡者的身分,或是在本劇中,洪桃花自身亦陷於迷津中。兩種桃花都須有人引渡,又如何能扮演擺渡者的角色,乘載自身與他人的生命重量?
1月
06
2022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青年劇團的演出在近年中都能看出客家戲的成功移植,從近年的演出都讓人十分驚嘆與驚奇,但不禁思考除了移植外能否有更多獨有特色來保留作為演出性質的分別,而除了客家戲外,能否在其他臺灣劇種上進行著墨,加強戲曲學院之間的共融性,使其更加成長。不單單只是客家戲的綻放,應當是各劇種都能百花齊放,才能使大眾更加認識青年團,在這一點上是可以進步與努力的方向。(劉亭汝)
5月
18
2021
「戲中戲」為《可待》最重要的手法,既展現臺灣傳統戲曲之風貌,也可從戲中戲之橋段,看見臺灣客家戲吸收其他劇種後的成長,並且成為客家戲日後強壯的養分。(賴多俐)
11月
08
2019
「茶葉博覽會」展現出外國音樂與中國傳統戲曲的混搭風格。如日本代表出場時,伴隨著日本藝伎與忍者翻滾出場的是「東京音頭」、英國代表出場時拉的是小提琴西洋弦樂與華爾滋舞。(楊閩威)
1月
09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