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撇仔」的混搭風喜劇《膨風美人》
1月
09
2018
膨風美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26次瀏覽
楊閩威(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筆者觀察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的新創大戲,其風格約略可分成以下幾種:一、改編中國歷史故事或臺灣史實;二、改編其他劇種經典劇目;三、改編學者作家的劇作。上述劇目改編的過程中仍是依循「客家化」(如改編成客家三腳採茶戲的表演體制,搭配客家戲曲腔等)、「中國化」(如《背叛》一戲原著為莎士比亞劇作,榮興在製作時有意將故事背景中國化)但不論是哪一種風格,最終出來的成果均是形制端正、風格統一的精緻大戲。

《膨風美人》則打破了榮興過往的考究謹嚴,展現的是另一種混搭風喜劇。混搭的除了人物角色之外,戲曲音樂也融合了客家戲曲的「三大調」與「九腔十八調」、京劇、西洋音樂,與日本曲等……,但編排上並不會讓人有突兀感。

至於演出的形制上則挪用了「胡撇仔」的演譯模式。「胡撇仔」是臺灣傳統戲曲中特殊的表演形式之一,源自中日戰爭期間,日本殖民當局開始厲行皇民化運動,禁絕漢人傳統戲曲演出,藝人們只得改穿和服、佩帶武士刀演出,唱日本軍歌,宣揚日本當局政策。這種不按正規演出的戲碼被命名為「胡撇仔戲」,與傳統戲曲產生了區隔。

在「胡撇仔戲」中往往可以見到誇張的服裝造型、生活化的口語對白,載歌載舞的形式。如《膨風美人》中的男配角西門,為一來自英國的茶葉商人,在造型的設計便是標準的金頭髮加上西裝,其愛好樂器也是小提琴。而本劇最後一場的「茶葉博覽會」中,為了營造萬國參與的熱鬧感,特別安插了來自中國的品評人(江小瑮,穿旗袍)、日本抹茶(日本藝伎與忍者)、英國紅茶(即男配角西門與身穿洋裝之英國仕女),與「膨風美人茶」(男女主角)一爭高下。

承上所言,因此「茶葉博覽會」一場戲中也展現出外國音樂與中國傳統戲曲的混搭風格。如日本代表出場時,伴隨著日本藝伎與忍者翻滾出場的是「東京音頭」(歌詞仍為客家話)、英國代表出場時拉的是小提琴西洋弦樂與華爾滋舞(需要說明的是,榮興客家採茶劇團這次的樂隊編制除了往日的文武場外,還安排了提琴手,而不是放錄音對嘴)。不過「膨風美人茶」出場時仍保留了客家三腳採茶戲中的表演元素─「扛茶」。所謂的「扛茶」是採茶戲演員在演出中,以茶盤端茶到臺下給觀眾喝,觀眾會給予賞金。本劇則改編成由客家採茶女捧著茶給品評人試飲,刪去了給賞金的這一段。

扮演品評人江小瑮的江彥瑮品評茶葉的方式也別出一格,她在品評「膨風美人茶」時唱了京劇「西皮搖版」與「西皮二六」,讚賞茶湯滋味的美妙,除了展示她學京劇出身的高超炫技外,也顯示了客家大戲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是吸取其他劇種之元素而逐漸成長為新興劇種。

《膨風美人》

演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時間|2017/12/23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