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撇仔」的混搭風喜劇《膨風美人》
1月
09
2018
膨風美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25次瀏覽
楊閩威(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筆者觀察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的新創大戲,其風格約略可分成以下幾種:一、改編中國歷史故事或臺灣史實;二、改編其他劇種經典劇目;三、改編學者作家的劇作。上述劇目改編的過程中仍是依循「客家化」(如改編成客家三腳採茶戲的表演體制,搭配客家戲曲腔等)、「中國化」(如《背叛》一戲原著為莎士比亞劇作,榮興在製作時有意將故事背景中國化)但不論是哪一種風格,最終出來的成果均是形制端正、風格統一的精緻大戲。

《膨風美人》則打破了榮興過往的考究謹嚴,展現的是另一種混搭風喜劇。混搭的除了人物角色之外,戲曲音樂也融合了客家戲曲的「三大調」與「九腔十八調」、京劇、西洋音樂,與日本曲等……,但編排上並不會讓人有突兀感。

至於演出的形制上則挪用了「胡撇仔」的演譯模式。「胡撇仔」是臺灣傳統戲曲中特殊的表演形式之一,源自中日戰爭期間,日本殖民當局開始厲行皇民化運動,禁絕漢人傳統戲曲演出,藝人們只得改穿和服、佩帶武士刀演出,唱日本軍歌,宣揚日本當局政策。這種不按正規演出的戲碼被命名為「胡撇仔戲」,與傳統戲曲產生了區隔。

在「胡撇仔戲」中往往可以見到誇張的服裝造型、生活化的口語對白,載歌載舞的形式。如《膨風美人》中的男配角西門,為一來自英國的茶葉商人,在造型的設計便是標準的金頭髮加上西裝,其愛好樂器也是小提琴。而本劇最後一場的「茶葉博覽會」中,為了營造萬國參與的熱鬧感,特別安插了來自中國的品評人(江小瑮,穿旗袍)、日本抹茶(日本藝伎與忍者)、英國紅茶(即男配角西門與身穿洋裝之英國仕女),與「膨風美人茶」(男女主角)一爭高下。

承上所言,因此「茶葉博覽會」一場戲中也展現出外國音樂與中國傳統戲曲的混搭風格。如日本代表出場時,伴隨著日本藝伎與忍者翻滾出場的是「東京音頭」(歌詞仍為客家話)、英國代表出場時拉的是小提琴西洋弦樂與華爾滋舞(需要說明的是,榮興客家採茶劇團這次的樂隊編制除了往日的文武場外,還安排了提琴手,而不是放錄音對嘴)。不過「膨風美人茶」出場時仍保留了客家三腳採茶戲中的表演元素─「扛茶」。所謂的「扛茶」是採茶戲演員在演出中,以茶盤端茶到臺下給觀眾喝,觀眾會給予賞金。本劇則改編成由客家採茶女捧著茶給品評人試飲,刪去了給賞金的這一段。

扮演品評人江小瑮的江彥瑮品評茶葉的方式也別出一格,她在品評「膨風美人茶」時唱了京劇「西皮搖版」與「西皮二六」,讚賞茶湯滋味的美妙,除了展示她學京劇出身的高超炫技外,也顯示了客家大戲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是吸取其他劇種之元素而逐漸成長為新興劇種。

《膨風美人》

演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時間|2017/12/23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
《前方有三岔路口》不是一齣把所有問題都說清楚的戲,它更像顯微鏡,放大身體、物體、聲音與時間之間的摩擦,是一場關於黑暗、物質與舞台邏輯的「思辨練習」實驗。
9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