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一番新風貌之客莎劇《可待》
11月
08
2019
可待(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25次瀏覽
賴多俐(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跨領域碩士班碩士生)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於2014年的城市舞台,第一次搬演莎劇《背叛》;五年後於國家戲劇院再次改編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之一的《皆大歡喜》為《可待》,然而這次的表演型態與2013年於國家戲劇院演出的《霸王虞姬》「三下鍋」的表演方式相似,藉由跨界、跨文化、跨劇種,改編創新,又不失傳統戲曲的四功五法框架,將客家戲曲再次推向新的表演風貌。

莎士比亞的喜劇《皆大歡喜》、《第十二夜》,皆為描寫溫柔美麗、堅毅勇敢的女性,衝破重重阻礙,最終獲得愛情勝利,歌誦自由戀愛的愛情及反束縛的社會主張。然而《可待》並未完全改編《皆大歡喜》而是藉由其故事主軸進行延伸,《可待》於劇中另創一個架空歷史的「鄔酉國」與「紫嬃國」。鄔酉國戰勝後,紫嬃國遣嫁雪蓮公主,議和鄔酉國的國王,然而國王對於小青梅竹馬長大的梅劇團優伶心妍,彼此互有好感,但彼此從未表達內心的想法。於是,一為想要擺脫命運束縛的安排,得到屬於自己幸福的雪蓮公主;另一則為只能把思念放在內心最深處的心妍,兩位女人之間如何解決情感糾葛,並處理內心帶來的憂愁、寡歡、思念、掙扎及衝動。

開演一景貫穿整場,舞臺設計為具有垂吊感的粗大白繩索,開場舞運用戲曲的四功五法,讓演員與白繩索合二為一,不斷將繩索重疊、纏繞、扭曲,象徵某種束縛的寓意及糾葛。由舞臺設計可見,導演想帶給觀眾一種沉重又搖擺不定意象,時而扭結,時而纏繞。美中不足的是,過多的演員同時在舞台上進行動態的舞蹈,易造成視覺上的混亂。在開場舞結束後,一景到底,直接接續到亞登森林,以綢吊演員扮演森林中的精靈,有如《仲夏夜之夢》的精靈般,帶有神秘的色彩。

更有意思的是,《可待》第四場〈觀情〉,將莎士比亞的經典「戲中戲」手法,運用與外戲相互呼應。「劇中劇」由京劇、客家戲、歌仔戲、亂彈戲、高甲戲的魁儡丑等多劇種,以丑角串戲而成,以詼諧逗趣的插科打諢,不斷打破劇情塑造出的憂鬱及哀愁氣氛,讓喜劇增添了耐人尋味之神韻。

三下鍋(京劇、客家戲、歌仔戲)的形式,已經令觀眾大飽眼福,《可待》利用劇中劇,更加發揮「三下鍋」的功能,將經典濃縮,分別演出亂彈戲的《情奔仲夏夜》、歌仔戲《辛貞女》及京劇《皆大歡喜》。高甲戲的魁儡丑,以肢體模仿提線木偶,不但讓丑角增添了另一種喜感外,又增添了獨特的丑角表演形式。

「戲中戲」為《可待》最重要的手法,既展現臺灣傳統戲曲之風貌,也可從戲中戲之橋段,看見臺灣客家戲吸收其他劇種後的成長,並且成為客家戲日後強壯的養分。客家戲仍是發展中的劇種,這幾年不斷搶救即將失傳的亂彈戲,希望能從老藝人的口傳心授上,完整的記錄下來,近幾年客家戲也有不同的表演型態盛行,例如客家歌舞劇、客家音樂劇等,甚至還有劇場性質的客家戲劇,但目前在學界仍以客家戲概括所有的客家語相關性的戲劇,這幾年漸漸看見客家戲在擴寬表演型態的可能性,不斷跟他劇種碰撞、結合,從其他劇種身上,將自身藝術更加精進!

於是,跨界、跨文化、跨劇種,雖有風險也有難度,但對傳統戲曲又是另一層面的突破,不僅增添客家戲新風貌,也將其推向更多的發展面向。

《可待》

演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時間|2019/10/06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可待》模糊了客家大戲、傳統三腳採茶戲的表演形制,從女主角雪蓮公主的心理層面出發,舞臺設計以大量的繩索為主,繩索便代表雪蓮公主的受制於人(鄔酋王)、鄔酋王與心妍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雪蓮、鄔酋王、心妍三人的相互牽引、纏繞的命運。(楊閩威)
11月
04
2019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