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
陳盈帆
自由評論人,偶爾舞蹈戲劇構作。專注身體文本研究,排拒健全身體(body normality/wholesome body)的霸權。對於當代舞蹈、數位/科技藝術、大眾文化的交疊之處最感興趣。歷經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及表演藝術聯盟,在工作與育兒之外,榨出時間經營部落格poepoepoe critique以及部落格poe+jia舉孩子。
熱門文章
所有文章
30 篇
10月
23
2023
1236
這個人類四處爬的作品不含扮裝(role play),不含戀物(fetishism),不含物化調教(discipline,如BDSM犬奴或狗狗),不含政治宣言。他們是高度概念化的「人」,一群集體意識。
9月
06
2023
1861
當觀眾接受藝術家邀請,明白為何參與共同創造「戲劇現實」,沉浸的體驗就不只是商品,藝術將成為一個事件。它或許足以抵抗超大型企業力量,它或許足以重新改寫晚期資本主義下的觀眾體驗。
7月
28
2023
1549
6月
20
2023
2098
《肉身賽博格》向我們證明的是,AI正對人類世界產生重大改變,而藝術有能力在控制場域內創造體驗,向大眾說明AI可能催生的實踐與用途,也因此,更多人類才可能更普遍地去想像它的威能或威脅。
4月
27
2023
1997
作為L-E-V舞團「Love Cycle」系列的最後一部,《心碎蠻荒之旅》(L-E-V: Chapter 3: The Brutal Journey of the Heart),或許是Sharon Eyal取名journey的理由,這趟旅程節暫告結束。不過,當舞者們越是能故作冷漠地挑戰肌肉極限跳好跳滿五十分鐘,愛的激情就越是疏遠我。我不覺得眼前的他們去了哪裡,他們顯得被困住了。第三章的《心碎蠻荒之旅》雖相當好看,卻不足為奇。
3月
15
2023
947
我想記得那些「當今」依然不能出櫃、不能自由戀愛的人們,這場美夢如果能定期在全台巡演,作為同志文化、坎普文化(camp)、愉虐文化的健康大使,對LGBTQ+群族肯認自我的形象,可能會是莫大的幫助。(陳盈帆)
4月
11
2022
3961
10月
12
2021
929
過往,我發表的評論從未觸及原民文化,實在是因為我認為自己僅能旁觀「成為原住民」漫長宏偉的旅程,僅能做到不要擋路並給予祝福。然而,當漢族林文中深入蒂摩爾古薪舞集駐團創作,這樣的藝術介入,間接給予非排灣族的我能夠估算自我與他者的量尺,以及能借身林文中時時回看自己的位置。於是,並未能入場觀賞舞作的我,將以閱讀檔案的方法並參照演出紀錄影像,來reread再評論《去排灣》及其評論文章。(陳盈帆)
6月
25
2021
1409
穿著同色系衣褲的阿忠和書毅並非僅在模仿對方的身體,而是將自己的身體換算到異質的身體上,想像了對方的同時也想像了自己,這點與《黃翊與庫卡》對人類身體與機器手臂的異質機械身體共舞的努力一樣⋯⋯(陳盈帆)
4月
28
2021
1776
在艋舺國際舞蹈節呈現的舞作,或是新創作,或是既有作品,無論何種性質,空間都大大地影響了舞作。這些作品在艋舺戶外場地演出,將成為一個特別的戶外版、天橋版、草地版,可能並非作品的原始構想,需改變表演方式以適應此特定環境,也可能限制了依地新創的作品未來於他處展演的適應性⋯⋯(陳盈帆)
4月
27
2021
1291
此製作的邊界(system boundary)位於東亞的物理空間及線上空間,跨越日臺等不同文化體,其設定的SQL Sequence是以生物性優先於文化性,從看似客觀的動物界生理運動基礎出發,此定序(collation)的目標是為尋求不再受限地域文化性,甚或不再受限個體差異性的編舞超越方法。(陳盈帆)
3月
25
2021
1685
當每個人都身處他專屬的渠道,每天被海量篩選後的資訊沖洗過去,「改變想法」變得相當困難。「改變想法」可能不是有人發表了一個大真理,導致人類認知就此產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改變想法」往往是incremental changes(漸進式變革),這些微小變革的周邊小事累積起來,終而導致認知的改變。戰鬥果醬OUS作為2021TIFA「周邊活動」,作為全台全年度所有演出中的一件小事,於我而言,恰是incremental changes的例證。(陳盈帆)
2月
24
2021
1923
即便台灣版的《媒體入侵》可能未觸及瑞典版欲深入的議題,但對臺灣觀眾而言,已經是大膽而直接地將視覺遊走在觸覺上。⋯⋯舞者們於此處展現了臺灣編舞作品少有的質地,那種戲稱為「很歐洲」的身體,在現代化/全球化的臺灣身體上依然成立,這或許印證了Marina於節目單的宣言⋯⋯(陳盈帆)
12月
04
2020
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