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油然而生的疏離並不來自導演刻意的手法,僅僅只是劇中人因淪為成就理想英雄人物的工具,因異化而生的荒謬。如此產生的審美距離,到最後懸而未決而給觀眾選擇空間的弔詭之處,係觀眾是否認同劇中人並不真正來自人物,而是來自作者意念。(鐘煒翔 )
6月
22
2017
1128
特寫不但能使設計圖更為明顯,也能讓劇場空間立體化,以往的劇場觀賞形式是一種前後的關係,但加入特寫鏡頭後,從前後延伸至上下左右,沒有死角的空間也挑戰演員的演技。(馮奕祺)
6月
16
2017
898
自我實踐與利他共善看之間的高牆在洛克身上看似不可逾越,導演卻在其慷慨激昂的自我陳述之間,藉由揭露這一切的生產流程,架空出暗伏於認同或質疑之下的言說可能,賦予當代語境見縫插針的空間。(吳旭崧)
6月
07
2017
802
與小說原著結尾稍作變化,沒照小說中,法官裁決男主角洛克貧窮不移其志,堅守其建築藝術理念是對的;導演陳列兩方激烈辯白後,結束在懸宕,故意不給確定的結局,留給觀眾更多想像、思考、辯論的空間。(段馨君)
6月
02
2017
1140
個人創造與大眾偏好的衝突如何抉擇,在現實中所見的大多是交錯的利益及意見妥協的結果,難以將兩者黑白分明切割,但作者透過極端的典型,讓觀眾省思自我在群體的種種衝突、矛盾及不同應對取捨的類型。(徐承郁)
5月
31
2017
1143
由上帝來選擇這些近乎「神人」的英雄,藉由他與世俗庸俗的價值體系抗爭,才能突顯人類存在價值的意義。其中所顯露超越他人的優越感,以自己為中心的自我主義(egoist),都不禁讓我皺起眉頭。(葉根泉)
5月
31
2017
1455
天才與大眾之間如何能有互動關係、藝術與庸俗之間是否存在曖昧空間。或許我們更容易遭遇的問題不是一與二間的選擇,而是,兩者的中間位置究竟如何可能存在。(洪姿宇)
5月
29
2017
972
私密、卻又四面透明的臥室,在舞台上始終是整齣戲的核心。最後一幕,死前的人緊抓著窗簾做最後的掙扎,如此地觀看視野將觀眾進入第四面牆,彷彿只是在隔壁人家一樣如此地貼近觀眾的生活。(郭靜美)
11月
21
2014
1501
只用了環境的聲音,就完整個交代了整個事件發生的畫面。一個單純的低音,由遠而近、由小而大,以同樣的頻率出現,但每一次的力道都比上一次強,大大地加強了戲劇的張力,更緊緊地牽動著觀眾的情緒。(賴志光)
11月
20
2014
648
褪去衣物的妻子代表了其清白如純白色的床單,而褪去軍裝的先生,則代表了失去理性思考,著了魔,等到他重新著裝軍裝,才重新回到理性思考面,選擇畏罪自殺。「裸體弒妻」所代表的是除了是對觀眾的挑戰也是對社會輿論的宣戰。(陳美君)
11月
20
2014
864
導演與荷蘭籍摩洛哥裔劇作家重新翻譯了莎士比亞的劇作,強化了該劇種族歧視的環節,讓讓莎士比亞的文本在愛情、權力、種族間擺盪出經典外的另一章節。而舞台、燈光、音效的配搭,更豐富了這齣舞台劇的細膩質地。(彭待傳)
11月
19
2014
808
波瓦札的譯本非常明顯標示出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之間的對立:自911事件後全球發動的反恐戰爭,將回教、阿拉伯人、恐怖份子劃為一邊,所製造出來的仇恨、對峙、恐懼、殺戮,是導演與劇作家重新詮釋莎士比亞的原作,與現當代社會、政治、全球的局勢所做緊密的聯結,不言而喻。(葉根泉)
11月
18
2014
1399
用裸裎的亞當夏娃探討純愛的可能與不可能;用軍服呈現權力和榮譽如何影響人的理智判斷;用透明玻璃暗示一切真相都被慾望所屏蔽。姿勢、服裝、場景、聲音,在精心的構思調度下,凸顯了這個劇本在大眾熟悉的嫉妒主題之外,豐富的延伸意涵。(鴻鴻)
11月
17
2014
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