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3月
18
2021
5483
並沒有因爲過於著重在聲光舞台特效,而忽略傳統歌仔戲的本質,該有的傳統身段和唱腔發揮皆有所保留。畢竟傳統藝術與創新科技並非對立,加上新舞臺或電視、電影的技術是時勢所趨,只要應用得宜、相互融合,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一輩來見識台灣歌仔戲的魅力。(賴玉萍)
12月
11
2019
3444
本劇的演出風格可說是俚俗而不粗俗,它以貼近人民的庶民語言,透過諧音、誇飾來突出笑點,而四句聯、俚語的運用詼諧且具有韻味。這樣的風格讓人自然而然沉浸其中,而後多位觀眾的參與演出,似乎也是如此自然。(林慧真)
9月
11
2019
1357
天團小旦孫詩雯飾演的有春,和陳昭香多年對戲所累積的默契就不用多說。經過2012年春天藝術節大戲《愛河春夢》的洗禮, 明顯看到她在歌仔戲唱腔上的大躍進。(賴玉萍)
6月
15
2018
2476
隨著角色一一出列,飾演媽媽桑的陳進興,似乎為「滿足」觀眾期待,一出場就是典型的「明華園式」丑角扭腰舞,飾演俊生父的陳勝發像老生,飾演劉大強的陳子陽像武生,飾演慶章的陳麗巧自然是副生──眾人聲腔一致(包括男女主角)都是歌仔戲的傳統用嗓、頓挫與斷句,鏗鏘有力,卻完全不合現實。(紀慧玲)
6月
01
2012
2602
戲班就像一所小型的戲劇學校,這種學校只收「住宿生」,每一位學生都是全天候學戲,沒有下課時間。明華園並不刻意訓練兒童演員,完全是基於場面的需要。在一般演出中加入小孩表演,常能引起觀眾的熱烈反應,大大提高娛樂效果。(林鶴宜)
12月
15
2011
2777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足以與舞台機關技術媲美的繁複劇情;然而,或許也因「用力過度」,《碎魔劍》只講了半台好戲,劇情脈絡到了一半之後,已呈糾結難明,雖然舞台視覺張力持續到最後一刻仍未鬆懈,但強弩之末的空乏感卻油然而生。(紀慧玲)
12月
09
2011
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