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全功的半台好戲《碎魔劍》
12月
09
2011
碎魔劍(好戲開鑼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39次瀏覽
紀慧玲

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擁有足以令藝界稱羨的基本實力:演員角色行當整齊,家族成員加班底陣容壯觀,加上「泛明華園系統」彼此沿用、養成的戲劇風格:神怪大戲、機關變景、多線情節、生旦丑三腳鼎立,這些特點,一次到位地,全部彰顯於新編戲《碎魔劍》身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足以與舞台機關技術媲美的繁複劇情;然而,或許也因「用力過度」,《碎魔劍》只講了半台好戲,劇情脈絡到了一半之後,已呈糾結難明,雖然舞台視覺張力持續到最後一刻仍未鬆懈,但強弩之末的空乏感卻油然而生。

《碎魔劍》說的是人妖相戀,被賦與除妖斬魔任務的安君焬(陳昭香飾),意外與修練千年的狐妖花一姑(孫詩雯飾)結識,兩人彼此意愛,歷經種種險阻,最後,三十年後才回返伊人身邊。這條主線是最「單純」的人妖戀套路,但編劇不會滿足於單純的因果論,也或許考量演員戲分,以致在情節推衍中,斷斷續續加入不少難題。

比如,安君焬被問「是否連蛇子都要斬」、「是否為愛放棄任務」,還加上幼時父親被蛇妖奪命的復仇動機,讓「復仇」與「正義」結合,但這些命題彼此沒有衝突,安煬君的角色性格相當不穩定。花一姑除了被問「是否為愛放棄修行」,有一段為救摯愛與「屍蠱蝕魂法」的纏鬥,但奇妙的是,這場聽起來可怕的妖術並沒有讓花一姑失去功力,還繼續保持三十年不老青春。而兩人的戀情起於一顆「寄語呢喃」石,這石最後成了相思之物,如此而已,卻占了不少篇幅。花一姑之父(陳麗巧飾,此次屈居老生),除了扮演搭救幼年安君焬的神祕老者,不知為何也長期祕密觀測安君焬行為,最後更成了犧牲生命換得安君焬覺醒的悲劇角色(但犧牲的啟迪相當模糊)。三花李三寶(陳進興飾)前半段戲分吃重,作法大戲、【倒退嚕】雖是老套,依舊搶眼,但到了下半場卻完全消聲,沒有任何功用,成了邊緣人。

說《碎魔劍》是聊齋版,不如說是天團《鬼菩薩》或總團《濟公活佛》翻版,明華園家族的神怪戲從不只談人妖二元辯證,總是摻入複雜人性動機,編造許多故事人物,比如上述人物多有好幾個行為動機,連反派的蛇君、蛇姬這兩個角色,都有不同性格。只是,這般盤纏糾葛,加上唱詞文字深僻繞口,治絲益棼的結果,種種因果難以匯成一股。全劇歷經兩個多小時聲光刺激,說了一長段故事,卻好比打了一場電動,只留下連續、映畫化的畫面,卻沒有人性「點化」效果。

《碎魔劍》導演的場面調度條理分明,讓人激賞,但情節紛亂,瞧見原作者林玉芬取材『聊齋』的痕跡,陳勝在纏枝狀的編劇風格,以及孫富叡偏愛文言的書寫慣性。劇情走到三分之二,花一姑進入安君煬大腦記憶皮質層,四歲的明華園第四代囝仔生搶盡鋒頭,但這幕科幻場景,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位給四歲神童,大腦活動沒有其它畫面補助。比起大蟒蛇吞人的機關畫面,這幕「大腦秀」缺乏想像,如同每次「碎魔劍」出鞘也同樣缺乏燈光與雲霧烘托。最終,整齣戲的機關變景仍屬傳統,並無太多創新。

謝幕時,天團一字排開,浩蕩二十餘人陣容,委實可觀。陳昭香半怨半嗔說著,劇團傾全力製作,不惜血本,但觀眾席未坐滿,將來如何進軍社教館?看滿台華采,《碎魔劍》的確所費不貲,用心製作。但過於纏繞的故事,最後彼此消解,觀眾已無力承受。看來,如果耗費的精力一半用來重新檢驗劇本,也許反而事半功倍,讓《碎魔劍》不致「複雜」了劇情,卻改變不了「單純」的人魔大戰。

《碎魔劍》

演出|明華園天字戲劇團
時間|2011/12/03 19:0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當歌仔戲走入新世紀,腹內戲傳承不易,新一代演員也多依靠劇本演出,但外台戲仍是歌仔戲源源不絕的原動力。本次演出可見星二代早已不僅只是以製作「大型外台戲」的模式,而是想運用一些劇場元素進入外台場域。
12月
03
2024
本劇述說臺灣鄉土的傳奇故事,運用兒童劇的方式吸引親子共賞,展現如動畫的舞台風格與豐富色調,在娛樂的觀賞效果外注入人情寬容的教育內涵,也將作品推向合作分工模式的代表性地位。
11月
25
2024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