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全功的半台好戲《碎魔劍》
12月
09
2011
碎魔劍(好戲開鑼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74次瀏覽
紀慧玲

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擁有足以令藝界稱羨的基本實力:演員角色行當整齊,家族成員加班底陣容壯觀,加上「泛明華園系統」彼此沿用、養成的戲劇風格:神怪大戲、機關變景、多線情節、生旦丑三腳鼎立,這些特點,一次到位地,全部彰顯於新編戲《碎魔劍》身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足以與舞台機關技術媲美的繁複劇情;然而,或許也因「用力過度」,《碎魔劍》只講了半台好戲,劇情脈絡到了一半之後,已呈糾結難明,雖然舞台視覺張力持續到最後一刻仍未鬆懈,但強弩之末的空乏感卻油然而生。

《碎魔劍》說的是人妖相戀,被賦與除妖斬魔任務的安君焬(陳昭香飾),意外與修練千年的狐妖花一姑(孫詩雯飾)結識,兩人彼此意愛,歷經種種險阻,最後,三十年後才回返伊人身邊。這條主線是最「單純」的人妖戀套路,但編劇不會滿足於單純的因果論,也或許考量演員戲分,以致在情節推衍中,斷斷續續加入不少難題。

比如,安君焬被問「是否連蛇子都要斬」、「是否為愛放棄任務」,還加上幼時父親被蛇妖奪命的復仇動機,讓「復仇」與「正義」結合,但這些命題彼此沒有衝突,安煬君的角色性格相當不穩定。花一姑除了被問「是否為愛放棄修行」,有一段為救摯愛與「屍蠱蝕魂法」的纏鬥,但奇妙的是,這場聽起來可怕的妖術並沒有讓花一姑失去功力,還繼續保持三十年不老青春。而兩人的戀情起於一顆「寄語呢喃」石,這石最後成了相思之物,如此而已,卻占了不少篇幅。花一姑之父(陳麗巧飾,此次屈居老生),除了扮演搭救幼年安君焬的神祕老者,不知為何也長期祕密觀測安君焬行為,最後更成了犧牲生命換得安君焬覺醒的悲劇角色(但犧牲的啟迪相當模糊)。三花李三寶(陳進興飾)前半段戲分吃重,作法大戲、【倒退嚕】雖是老套,依舊搶眼,但到了下半場卻完全消聲,沒有任何功用,成了邊緣人。

說《碎魔劍》是聊齋版,不如說是天團《鬼菩薩》或總團《濟公活佛》翻版,明華園家族的神怪戲從不只談人妖二元辯證,總是摻入複雜人性動機,編造許多故事人物,比如上述人物多有好幾個行為動機,連反派的蛇君、蛇姬這兩個角色,都有不同性格。只是,這般盤纏糾葛,加上唱詞文字深僻繞口,治絲益棼的結果,種種因果難以匯成一股。全劇歷經兩個多小時聲光刺激,說了一長段故事,卻好比打了一場電動,只留下連續、映畫化的畫面,卻沒有人性「點化」效果。

《碎魔劍》導演的場面調度條理分明,讓人激賞,但情節紛亂,瞧見原作者林玉芬取材『聊齋』的痕跡,陳勝在纏枝狀的編劇風格,以及孫富叡偏愛文言的書寫慣性。劇情走到三分之二,花一姑進入安君煬大腦記憶皮質層,四歲的明華園第四代囝仔生搶盡鋒頭,但這幕科幻場景,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位給四歲神童,大腦活動沒有其它畫面補助。比起大蟒蛇吞人的機關畫面,這幕「大腦秀」缺乏想像,如同每次「碎魔劍」出鞘也同樣缺乏燈光與雲霧烘托。最終,整齣戲的機關變景仍屬傳統,並無太多創新。

謝幕時,天團一字排開,浩蕩二十餘人陣容,委實可觀。陳昭香半怨半嗔說著,劇團傾全力製作,不惜血本,但觀眾席未坐滿,將來如何進軍社教館?看滿台華采,《碎魔劍》的確所費不貲,用心製作。但過於纏繞的故事,最後彼此消解,觀眾已無力承受。看來,如果耗費的精力一半用來重新檢驗劇本,也許反而事半功倍,讓《碎魔劍》不致「複雜」了劇情,卻改變不了「單純」的人魔大戰。

《碎魔劍》

演出|明華園天字戲劇團
時間|2011/12/03 19:0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冥星》似乎是個太過「面面俱到」的作品,筆者似乎可以看到主創團隊使出了渾身解數滿足了劇團需求,滿足了歌仔戲迷、滿足了演員粉絲、也滿足了臺灣社會的審美喜好,但也沒有了進一步深化人物、拓展議題的餘裕。
10月
25
2024
當演員走到舞台下時,腳步的動作基本上就被遮蔽,加上整體光影造成演員身形的延伸與扯動,間接讓觀賞焦點被挪位。於是,多半是成就了現代劇場的調度,反而掩蓋了戲曲欣賞的部分需求,這之間的拿捏既成功於導演,卻仍有繼續思考的空間。
10月
25
2024
然而當老字號劇團嘗試使用新思維,創新歌仔戲形式及元素,但作為家族戲班,下一代青年演員是否有能力運用唱腔、身段創發角色?傳承與現代劇場手法試驗過程中,如何取捨輕重?這是《青樓淚》的亮點也是挑戰。
10月
25
2024
新穎劇團如何走向當代?如何打造獨樹一幟風格?沉浸於民戲的演出形式進入高度美學化的現代劇場該如何拿捏?都是該團必須面對之挑戰。因此《湘江夢》作為該團進入現代劇場第二齣劇作,企圖嘗試回應疑問,展現潛力,開創特色。
10月
21
2024
一個十八分鐘的故事,經過四次輪迴,劇情的順序被打亂,又長出了更多的參差,在觀眾情緒隨劇情熟練的反覆之下,表現形式得到發揮。
10月
18
2024
需要解方的「瘟疫」則可被解讀為五〇年代與九〇年代藝文工作者共同面對的「死亡威脅」——戲劇透過瘟疫的隱喻,向觀眾提出了一個系譜學式的問題:五〇年代「改良」歌仔戲、九〇年代(小)劇場,以及今日所面對的「瘟疫」分別是什麼?
10月
18
2024
既無語言,又是簡單「英雄救美」奇俠劇情,《源.緣》除了舞台空間調度精彩,最核心的表演內涵是什麼?與《巧遇姻緣》相同,就在掌上功夫——操偶技藝。
10月
17
2024
戲文在歌仔戲既有套路中擴大結構,修改原本上而下、男性主體的固定秩序,將其退為遠景,聚焦在劇中角色如何追尋愛情,將角色歷程融入傳統橋段,歌仔戲的世界觀因而擴張,擁有個人存在之地。選擇風花雪月為題不等於馴服,而是召喚共鳴的策略,以此呼應常民美感經驗。
10月
16
2024
光影變化不但營造出撲朔迷離的陰間之路,為兩尊戲偶射出前方路徑以及沿路遭遇的瞬息萬面,也隨著光束並無形體的介質特性,讓戲偶不受實體空間之框架所限。如此一來,既解放戲偶,使其在空間中享有更大自由,同時又始終有所支撐與憑藉。
10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