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和傳統藝術巧妙結合《尋龍記》
12月
11
2019
尋龍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043次瀏覽

賴玉萍(馬來西亞電子企業工程師)


明華園天字戲劇團(簡稱天團)《尋龍記》以兩個盜墓的笨賊潛入皇陵為序幕,團長陳進興飾演的賊老大向笨賊小弟敘述起有關建造皇陵的傳説,包括風水祖師青烏子(陳進興分飾)因爲龍之九子竄逃人間,爲了防止地劫發生而派出兩個徒弟即分別代表陰和陽的陰極子(陳麗巧飾)和白陽子(陳昭香飾)下凡歷劫將功補過的故事為開端。五百年後,新帝登基下旨尋求能人建造皇陵,進而帶出命理風水和尋龍點穴有關的主題,也扯出三合和三元兩個派系的鬥爭。

白陽子轉世的三合掌門人白玄生,一身白衣仙風道骨,和陰極子轉世的巫嘯天一身黑衣邪魅敖骸的氣息形成强烈對比。兩人初次交手就在林家祖墳,巫嘯天欲吸納林家守墓靈為己用,而白玄生則欲阻止巫嘯天。此時,陳家兩姐妹所呈現的【漢調】加上緊凑的文武場,再來優美的武打動作,加上立體的舞台動畫特效背景,令人猶如置入在似幻又真的仙俠夢境裡。

以人物設定來説,筆者認爲陰陽二子之中的陰極子(轉世巫嘯天),其角色内心戲劇張力比較大,除了要呈現内心黑暗面和陰沉狠勁之外,也有父子情深的鋪排和一小段的談情戲可以發揮。或許巫嘯天一開始是要利用青梅竹馬林秀玉去偷取靈頭幡,但是他沒預料到會因此犧牲她的性命。雷聲乍響,耳聽摯愛臨死之前的哀嚎,巫嘯天擁抱林秀玉的臨別之對唱也令人揪心。這種反派内心戲的角色,陳麗巧演繹起來格外入戲。對比之下,白陽子(轉世白玄生)這個角色的鋪排就相對平凡,無非就是正義之代表、天之驕子,沒有特別高潮起伏的編排和虐戀情深的劇情來加持,角色一駕馭不好就刷不到存在感。雖然前有妹妹陳麗巧内心戲强大的反派角色迎面出擊,後有女兒吳奕萱所飾演的深情護衛魏飛庭,和孫詩雯飾演的率直公主朱翠萍歡喜冤家模式的感情戲夾擊,但是陳昭香偏偏就能用她那嘹亮高亢的嗓音來捉住觀衆的心。陳昭香獨特的舞臺魅力,無論角色設定再平凡,也令人難以忽視她的存在。一首首的歌仔曲調在她演繹之下,令人聽出不同的層次,尤其【緊中慢】、【臺南哭】最爲令人印象深刻。

尋龍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

天團所栽培的年輕小生吳奕萱,經過近幾年的公演舞台和野台戲的歷練,演技和唱腔漸漸趨向成熟。上半場陽光帥氣的深情護衛魏飛庭就如為她量身訂製,後期鬼王上身也演出魔化的神髓。至於,當家小旦孫詩雯所飾演的女主角朱翠萍,不懂人情世故、天真爛漫又率直,少女情懷誤以爲自己愛慕仙風道骨又玉樹臨風的白玄生,而忽略了魏飛庭的一片情深;直到魏飛庭為救她而死,方才悟出真心所愛是誰。堅信命運由人不由天的她,堅持爲愛抛棄地位,演繹出女性的堅韌不拔。除此之外,和飾演皇帝兄長的團員郭佳綾兩人的兄妹情深,連番對唱也令人動容。

團長陳進興所飾演的三合創派祖師青烏子,時而幽默,出其不意地逗笑台下觀衆,時而正經八百地訓話徒兒。這樣的老生又帶點「丑」味的角色,對陳進興來説不難駕馭。青烏子的角色在劇中舉足輕重,肩負著醖釀了五百年的佈局,就爲了引出鬼王而消滅之。説穿了,陰陽兩徒兒不過是青烏子神機妙算的兩顆棋子,結局是白陽子和陰極子在青烏子有意引導之下,置之死地而後生,先後犧牲反造就了消滅鬼王的計劃圓滿完成。同時,青烏子也運用女媧五色石讓陰陽兩子重新歸位,也救活魏飛庭,讓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至於,尋龍點穴的故事則在白陽子把建造皇陵的圖紙交給翠萍公主和魏飛庭後,告一段落、完美結局。

以金光歌仔戲的類別來評論,天團並沒有因爲過於著重在聲光舞台特效,而忽略傳統歌仔戲的本質,該有的傳統身段和唱腔發揮皆有所保留。畢竟傳統藝術與創新科技並非對立,加上新舞臺或電視、電影的技術是時勢所趨,只要應用得宜、相互融合,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一輩來見識台灣歌仔戲的魅力。劇本方面,已可見編劇考據不少有關風水地理的書籍,才能寫出專業又困難的台詞,例如風水十不葬之類等等。而《尋龍記》在音樂設計方面也沒有讓人失望,大量運用多樣化的歌仔戲曲調,以及比例適可的新編曲調,藉此擴張戲劇效果而不至於令整部作品過於沉悶。

整體而言,《尋龍記》集合了近幾年所流行的奇幻仙俠劇所具備的元素,屬於創新科技和傳統藝術巧妙結合的版本,是一部值得觀賞的好戲。

《尋龍記》

演出|明華園天字戲劇團
時間|2019/12/07 19:30、2019/12/08 14:30
地點|高雄岡山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尋龍傳說融合擅長的歌、舞和演奏,加以說唱的「逗」試圖突破古老智慧的時間之牆,帶出《尋》一劇的現代價值。然而,撇除高度的絢麗技法,是否依舊能站穩其步伐?(吳宛錚)
9月
04
2013
《英雄製造》展現了數條量產革命、複製英雄的生產線,卻沒把任何一個產品端到觀眾面前。如同齊義興身負多重命運,每個版本卻都沒有結局,齊義興卡在魔王城門口,無人識得其心境如何,僅見背影蕭颯。
9月
12
2025
此齣戲偶的份量雖然較輕,但是以整體的表演美學來看,人與偶的位置是和諧且自然的,南管的吟唱、能樂的伴奏適切地烘托了整體聽覺感受,原文中一盞雙頭牡丹燈也被擴大意象,建構了舞台整體美感
9月
10
2025
作品本體打破情感、記憶和認知慣性之後,代以B級片形式變造內容的遊戲。在我眼裡,群眾欲望背後承載的身份認同辯證無處延展,漫長的重複似乎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說。恍如一場集體失聲的夢。
9月
10
2025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以戲曲展演歷史,不僅是承繼族群記憶,也結合客語、亂彈聲腔、武戲身段,展現「英雄史詩」與「庶民敘事」的雙重結構,是文化記憶的身體化展演。
9月
08
2025
不符史實、觀點錯亂、定位尷尬,都無法阻止《嘉慶君遊臺灣》成為臺灣大眾娛樂史上的經典一頁,更大膽的說,它根本就是臺灣史上第一個成功的「原創IP」。《嘉慶君夢遊臺灣》用擰轉時空的敘事證成了這點,無人識得的君王在偏僻的島嶼留下足跡,最終長成了島嶼自身刻進血脈的故事。
9月
05
2025
正明龍歌劇團的劇本,一向皆非平鋪直敘式的展演,編劇家慣用倒敘的手法演繹故事,每予人有思考、回味的空間,是其長處,像這齣戲自韓信年少出身,演至殞命宮闈,全劇劇情的鋪陳,不妨從其演出的場次分析,即可見出該戲敘事輾轉、恣意,倒敘中有倒敘,可謂每一段落(場景)皆有可看性。
9月
02
2025
同時也對老、新的「對花槍」演出進行分野,形成了「傳承」與「承接」的戲劇邏輯:年輕演員展現技藝的生命力,老演員則承接劇情的厚度與精神,兩者一前一後,呼應「對花槍」的雙重意涵——情感對峙、技藝交鋒。
9月
01
2025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