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歌仔戲不必然苦悲,現代劇場也不一定嚴肅正經,刻板印象很多時候限制了邂逅的可能。資訊海量的時代,不一定是沒有興趣,而是需要一個接觸與了解的契機。(康旼甄)
5月
19
2022
在21世紀的現在,對於傳統戲曲總是強調需要實驗創新,那麼如果跨界是一種實驗,實驗的假說是什麼?我們在《無題島》中看見了不同劇種的對話、自我挑戰以及劇種差異,那麼跨界之後,是否能夠當作回頭省思劇種本質的養分?(許美惠)
5月
16
2022
什麼才是外臺風格?是否擷取了外臺炫奇、熱鬧、風格混搭的特質,可是忘了尋求內在邏輯的統一呢?這齣戲,演員好、戲也好,可惜味道太多,攪亂了原味。(林慧真)
3月
18
2021
天字團的風格理應該團自我設定,劇團有選擇路線與市場的自由,《潮水孤蟾》是否被觀眾接受,或戲迷接受,或劇團自我接受,才是天字團該在意的,也才有真正的外台自由與主體選擇。《潮水孤蟾》的選擇與接受,回應了當今新編歌仔戲,是流向內台,或外台反攻?這個提問題讓這齣有點「爆衝」的戲變得有趣,才有了後座力與餘興無窮。(紀慧玲)
3月
18
2021
並沒有因爲過於著重在聲光舞台特效,而忽略傳統歌仔戲的本質,該有的傳統身段和唱腔發揮皆有所保留。畢竟傳統藝術與創新科技並非對立,加上新舞臺或電視、電影的技術是時勢所趨,只要應用得宜、相互融合,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一輩來見識台灣歌仔戲的魅力。(賴玉萍)
12月
11
2019
可取的是,這次的音樂設計大量運用傳統歌仔戲曲調;而新編曲調【輪迴】也很悅耳,和傳統曲調配在一起也沒有違和感。(賴玉萍)
8月
29
2019
也許這是一趟英雄旅程中開創出的多重英雄旅程,也是多位英雄在各自的旅程中,交集於一個奇異時空裡番外篇章,現實時間停止,另一個次元的英雄旅程才正要開始。(程皖瑄)
7月
29
2019
《相思唱歌仔》在此時此地的發生,或許作為一種情感脈絡與展演歷史「承先啟後」,於場館的當下黏合過去與現在的在地,更得著實展現其「展演意義」不止於「演出當下」,而可能也在面向過去的當下思考未來的下一步。(吳岳霖)
10月
26
2018
天團小旦孫詩雯飾演的有春,和陳昭香多年對戲所累積的默契就不用多說。經過2012年春天藝術節大戲《愛河春夢》的洗禮, 明顯看到她在歌仔戲唱腔上的大躍進。(賴玉萍)
6月
15
2018
天金的「天」,反倒更像是與有春的「春」合為「高雄春天藝術節」中的「春天」二字,並配合欽差伊陸我命名的諧音──「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於是,《偷天還春》最後似乎成為一齣以輕鬆逗趣的喜劇調性進行的「反詐騙教育宣導劇」。(吳岳霖)
6月
05
2018
隨著角色一一出列,飾演媽媽桑的陳進興,似乎為「滿足」觀眾期待,一出場就是典型的「明華園式」丑角扭腰舞,飾演俊生父的陳勝發像老生,飾演劉大強的陳子陽像武生,飾演慶章的陳麗巧自然是副生──眾人聲腔一致(包括男女主角)都是歌仔戲的傳統用嗓、頓挫與斷句,鏗鏘有力,卻完全不合現實。(紀慧玲)
6月
01
2012
貼近庶民大眾生活經驗與情感的故事,讓一群人在同一個空間裡,感受(甚至投入)臺上演繹的人生悲歡:不就是類似於吳念真「人間條件」系列-所謂的「國民戲劇」嗎?雖然這是天字團踏出的新步伐,但是,如果和歌仔戲原有的新劇脈絡重新扣合融合,或許能踩踏出另一條新國民戲曲的道路,抑未可知。(張啟豐)
5月
31
2012
蔡美珠所表現的許三郎悲憤之情,令人動容,哭調唱腔中帶有沙啞及些微哽咽鼻音。蔡美珠的舞台表現,與第一版的男主角陳昭香相比較,蔡美珠表現較為狂放,也可說兩人所表現的許三郎是不同的個性,一是較為外放,一是較為內斂。(李咨英)
3月
13
2012
戲班就像一所小型的戲劇學校,這種學校只收「住宿生」,每一位學生都是全天候學戲,沒有下課時間。明華園並不刻意訓練兒童演員,完全是基於場面的需要。在一般演出中加入小孩表演,常能引起觀眾的熱烈反應,大大提高娛樂效果。(林鶴宜)
12月
15
2011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足以與舞台機關技術媲美的繁複劇情;然而,或許也因「用力過度」,《碎魔劍》只講了半台好戲,劇情脈絡到了一半之後,已呈糾結難明,雖然舞台視覺張力持續到最後一刻仍未鬆懈,但強弩之末的空乏感卻油然而生。(紀慧玲)
12月
09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