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每個舞台、每場演出開始時所播放的船鳴聲,已成為賣力搶票的觀眾、嚴陣以待的演出者及工作人員們,無法切割與抹滅的集體記憶。每次聽到這聲船鳴,港邊的孩子自然知道 ——《大港開唱》又回來了!(林真宇)
4月
07
2022
當整場演出的色調、舞蹈與呼吸都試圖引導觀眾走入一個懷舊氛圍,一碗泡麵的被食用,倏然便可將人們帶回前幾天或是過去前幾年所懷念的那一個味道,其中還包括觸覺、聽覺等當事人不可知的情緒記憶,就算記憶未盡然可信,但記憶如同漣漪,隨著一陣稀薄的香味便可向外擴散、傳遞。(簡麟懿)
11月
08
2021
整體而言,《親愛的》是一個探索性別符號與身體政治的艷麗小品,但目前的樣貌太像是cabaret show,或是工作坊後的階段性呈現,在嚴肅議題與娛樂小品之間,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規模結構,應該要持續發展。(許仁豪)
1月
28
2021
歸納上述表演文本的表現手法,筆者一方面可以揣度編舞者想透過作品傳達自身對於身為女性的反思和生命探尋,歸零或是回歸自我、成為自己,都是重要的選擇;但也不免疑惑表演文本所描述種種壓迫的來源,倒比較像是類似於籠統的世界價值觀、廣泛的世俗輿論眼光,除了悲憾、不滿,是否可能在揭露傳統社會慣性思維和既有問題之外,還能進一步抒發個人性的觀點和可能的行動,表達更具有特色的舞蹈敘事美學。(楊美英)
1月
04
2021
《囡》不只有身體語彙的表達,創作者也透過文本建構,帶領觀眾思考議題。如「女人需要彈性/談性」,利用一語雙關的巧思,呈現女人無論是在工作職場、人際關係、表情管理、理智線、甚至是性慾上,均被賦予需要圓滑處理萬物的框架。(黃婷容)
12月
28
2020
《正常人二》一次次地戳破了偽善的假象,不提供表面的溫暖,而是直面「正常」與「障礙」的分歧,並於其中找到交集。障礙者有其需要,卻又不希望被過份特殊化,尤其是被無能化,他們同樣經歷著悲喜、以自己的方式行為與生活、有衝突與遇見。(黃馨儀)
8月
06
2020
《安全降落》是一齣雅俗共賞的好戲,以通俗音樂劇的佳構形式,講了一個當代普通人普世性的生存悲歌,結尾卻又跳脫通俗劇的局限,兩人對話以希臘悲劇的「辯證裝置」(agon),提出主創對當代生存意義的本體與倫理沉思:當代人對自我實現與親密關係的追求,如何超越時代的功利傾向?(許仁豪)
5月
28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