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開唱 2022》——疫情下,你也必須感受的絕代風華!
4月
07
2022
大港開唱 2022(大港開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58次瀏覽

林真宇(專案評論人)


2021 年甫重返駁二的《大港開唱》,在世界仍受疫情影響,但逐漸看到曙光的 2022 年,於高雄再次登場。

自 2006 年至今,《大港開唱》儘管幾經波折,仍在休息後再次回歸,成為南台灣重要的音樂盛事,也是高雄音樂場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個舞台、每場演出開始時所播放的船鳴聲,已成為賣力搶票的觀眾、嚴陣以待的演出者及工作人員們,無法切割與抹滅的集體記憶。

每次聽到這聲船鳴,港邊的孩子自然知道 ——《大港開唱》又回來了!


維持社交距離,更要用音樂與議題拉近距離

去年的《大港開唱》,是世界上少數在 2021 年舉行的大型音樂祭。延續著去年嚴謹的規劃,2022 年的《大港開唱》仍然令人振奮。從防疫至演出,指引清楚明確,策劃連貫扎實。除了實名制、頻繁消毒、並檢視工作人員的疫苗證明,現場也規劃固定區域供參與者用餐。從入口處看到大門標誌後,一路經過駁二的倉庫、大港橋頭、往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去,和港口越來越近、也和不同舞台的樂音相遇。

「小港祭」舞台,位於大港橋旁,以兩天的DJ演出,熱烈把台灣熟悉的舞曲、情歌金曲,巧妙放過一遍。從 DJ Mykal 的居家華語派對房,一路到國語作業簿的「AUTO TUNE K 歌大會」;小港祭的舞台,彷彿是《大港開唱》與在地民眾間的一條通道。正因為是免費的舞台,設置在食物攤位、用餐區域旁,它吸引許多經過駁二的民眾,停下腳步,甚至跟著音樂燈光舞動。


大港開唱 2022(大港開唱提供)


大港開唱 2022(大港開唱提供)

而「海波浪」舞台位於草皮上、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旁,是另一個免費舞台,今年也涵蓋了豐富多元的樂風,例如融合佛經與黑死金屬的「Dharma 達摩樂隊」,和到受 Afrobeat 啟發的「島國未來主義 Island Futurism」,亦呈現了一番台灣音樂的新風景。而海波浪舞台旁的「NGO 議題村」,今年仍有許多單位參展擺攤。從開放文化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到香港邊城青年;從關注議題的分享,至公共藝術的呈現,台灣公民社會的動能,每年都能在《大港開唱》窺見一二。

除此之外,《大港開唱》亦逐年和高雄市的新市景融為一體。例如「女神龍」舞台,其背景即為 2021 年底始開幕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呼應其名,此舞台與其他舞台相比,有更多的女性演出者為主。從鄭宜農、陳惠婷、至陳芳語 Kimberly 等,在西方世界逐漸開始更認真審視大型音樂節演出者性別比例懸殊的此刻,可見《大港開唱》從我們的島嶼回應了此呼喚。

而港口另一頭、大港橋另一端的最大舞台「南霸天」,一如往常地承襲了大港的搖滾魂,與充滿趣味的混搭傳統。今年由血肉果汁機與炎亞綸同台、美秀集團與盧廣仲共演,為觀眾們再度創造專屬大港的時刻。


大港開唱 2022(大港開唱提供)



獨享「絕代風華」,為現場帶來更多驚喜與期待


《大港開唱》所引領的人群們,今年再度集合,為不同的原因歡慶。這些原因,可能是文化展演裡的台灣意識、南國的氣候,抑或是在平凡日常裡抽離與享樂(Hedonism)的重要性。在這裡,我們也能聽見嶄新演出,創造出震撼感動交織的瞬間。

由作曲家盧律銘帶來的電影配樂 Live Set「絕代風華人生無碼限定」,為《大港開唱》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從電影《緝魂》、《返校》、至《瀑布》配樂,盧律銘的作品出彩精煉。這場現場演出,由鋼琴、弦樂組、合成器等,與VJ 影像結合,把電影音樂中敘事與非敘事的樂音,和影像間強化、抑或是反差等種種關係,於《大港開唱》的舞台上重新梳理詮釋。影像呈現,除了少部分電影畫面,亦配合音樂,呈現全新的視覺藝術創作。全場演出的配搭新穎且恰到好處,展現了高度與細膩。而特別來賓鄭宜農,亦獻聲演唱《返校》的片尾曲〈光明之日〉。至於最後的一首歌曲,則是為烏克蘭所演;樂音裡的揪心與衝突,碰上藍與黃輝映的視覺元素,讓這場演出,終於、也忠於時代面臨的難題。


大港開唱 2022(大港開唱提供)


大港開唱 2022(大港開唱提供)


大港開唱 2022(大港開唱提供)

「絕代風華」如此特別,它不僅賦予電影配樂現場演出獨有的感官體驗,也讓《大港開唱》除了在穩健中延續理念,也展現新企圖。當一個廣為觀眾所愛,票券快速售罄的音樂節,仍帶來驚喜,成就這麼一場音樂及視覺的完整度都甚高,且別處看不到的限定演出,或許我們能持續期許:期許精彩的創作及表演者擁有足夠的資源,能以更多方式繼續讓觀眾讚嘆屏息;也期待《大港開唱》能持續擁有品味與高度,帶領觀眾走得更深更遠,一探音樂演出豐富的可能,以及卓越音樂人孕育成就的絕代風華。

《大港開唱 2022》

演出|
時間|2022/3/27-28
地點|駁二藝術特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音樂
228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10月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10月
12
2024
北市交今年的年度歌劇自己獨挑大梁,自製的《波希米亞人》讓樂迷得以欣賞該劇的另一個版本,然而新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導演使否能帶領製作團隊,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針對在地觀眾)的獨到見解讓觀眾有不同的體驗?反之則僅限視覺上的耳目一新。
10月
11
2024
《桃花謎》並未直面同性議題,韓沖突然接受湘雲之愛意、二人互有情意之轉折讓劇情回歸傳統生旦愛情戲,實以性別霸凌議題為主體,輕輕地觸碰到同性情誼邊界。
10月
10
2024
他用他男低音特有的音色來詮釋,更能感受到旋律中所埋藏的詩意,對生命、對記憶的那種深刻的呼喊,也為今天的這些音樂中的兒女情長和生離死別,做了最好的註解。
10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