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當整場演出的色調、舞蹈與呼吸都試圖引導觀眾走入一個懷舊氛圍,一碗泡麵的被食用,倏然便可將人們帶回前幾天或是過去前幾年所懷念的那一個味道,其中還包括觸覺、聽覺等當事人不可知的情緒記憶,就算記憶未盡然可信,但記憶如同漣漪,隨著一陣稀薄的香味便可向外擴散、傳遞。(簡麟懿)
11月
08
2021
841
溫暖的懷舊卻讓塵封已久的故事得不到敘說,我們對歷史也無法認識、更不可能反思。舞作的輕柔,甚至連恐懼焦慮的部分對照歷史事件、傳記軼事都顯得輕柔,讓觀者在音樂與落日餘暉中進入優美與舒暢,忘了戰爭的殘酷與恐怖。也可能忘了形塑我們信念、價值與生活型態的歷史。(徐瑋瑩)
4月
01
2020
1375
創作者運用肢體與戲劇角色兩種劇場元素架構出舞作的劇情與發展,舞者大多兼任某種角色。這樣的策略是常見與既成的手法,雖不新穎卻是穩妥的選擇。但因舞者的肉體力道不夠,造成角色承載故事的無力,產生裂縫。(杜秀娟)
8月
10
2018
900
倘若把各個段落分散並同時置放在展覽館,由觀眾決定觀看的時間、次序、角度,則許多場景猶如超現實的裝置藝術,引人進入沉思、遐想,或者被其中冷冽極簡,卻能開啟異地時空通道的視覺形象吸引神入。(徐瑋瑩)
8月
02
2018
1596
「可被替代」、「拼裝」、「未完成」似乎是作品所欲散發的意味,然而,作為主要表達媒介的動作形式若也以一種快速拼裝、隨時可被替代的邏輯呈現,則似乎落入了一種比作品欲呈現的憂鬱城市更大的虛無之中。(樊香君)
1月
05
2018
841
整齣舞中沒有抵抗,只有被動地、默默地接受外在環境的施壓,並將其內化為自己唯一的生存方式。舞作中人的肉體被馴化為生產工具之一部份,而精神則遊蕩於廣大卻陌生的世界中,尋覓不到安放之所。(徐瑋瑩)
12月
19
2017
1305
舞者身體的表現才是舞蹈人關注的焦點。然而,舞者於此舞的表現卻有困窘之感。此困窘之感不只是舞者因舞作欲傳達的壓迫性感受的體現,也是指舞者在舞台上施展不出舞動功力的狀態。(徐瑋瑩)
11月
08
2016
868
這不是在生成(becoming)域外之民的邁步,昂揚的生命意志無法滲透進這些沉積百年的現代舞蹈莫可奈何的規訓與還原;這是投射一種域外之民的身體想像,再現資本與工業社會內的勞動的身體何其無奈與麻木。 (蔡欣洲)
7月
23
2014
640
該如何看待出現於當代視覺與行為藝術領域關鍵字「徒勞」對劇場身體所激發的想像;以及,創作者們(潘大謙與程曉嵐)從舞作的身體處理帶出了甚麼樣的思考與辯證?《歐西打街》的創作者們明顯從舞蹈脈絡著手回應「徒勞」關鍵字。(樊香君)
7月
16
2014
1130
那一架裝置,那一座無孔不入而又隱蔽的「世界機器」,當代資本和資訊,便是《流刑地》幾個關鍵的概念。然而在面對卡夫卡「奇特的機器」所指向的象徵性空間和人類身體之間的關係時,並未有更豐富的層次在舞台上、舞作裡完成。(李時雍)
7月
15
2013
1525
整場的四個作品各自獨立,並無串連;雖然都個別和主題 「生活」有些呼應,但是整體意象乍看稍嫌模糊,似乎有話要說,但又不能清楚表白。換個角度思索,這也和主題「離」有些契合,究竟是拖遠或拉近生活,則任憑各自表述。(戴君安)
12月
04
2012
835
編舞者們將日常生活的觀察切入創作議題,對當代媒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提出思索與反芻,在面對失序的現實中,探討人們是以感覺良好掩飾內心的孤獨恐懼?亦或保持良好感覺去掌握當下的短暫完美?(俞秀青)
10月
24
2011
832